□ 闫 晗
纪录片《人间世》有一集说的是,因疾病不适合生育的女性因为坚持要孩子而离开人世的故事,引发诸多讨论。有评论说,那个丈夫看起来好冷漠;还有的说,他是因为哭不出来所以转过身去背对着镜头吧?
事实上,无论是谁,恐怕也很难恰如其分地表达所有人都认可的“正确的悲伤”。面对亲人去世,该哭泣还是该坚强,也是影视作品经常探讨的问题。
美剧《我们这一天》里,父亲因为要抢救着火的房子里女儿的爱狗,肺里吸入烟尘,在医院里突然离世。母亲伤心欲绝,却决定整理好表情和心情,坚强地面对孩子们。而儿女误解妈妈“很坚强”,没人关心她的感受,只顾沉溺在悲痛和自怜中。成年人总害怕展现自己的脆弱,可表现得无懈可击,并不一定是最佳答案。
韩剧《请回答1988》里,德善搞不明白为什么奶奶去世了,爸爸还能神采飞扬地跟前来吊唁的客人推杯换盏。是大人的心都比较硬吗?可当邻居客人全都散去,只剩下爸爸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在一起时,大家才抱在一起号啕大哭。真实的内心只能袒露给自己人,人前总要礼数周到,做好场面上的事,把别人的善意一一回应。这也是德善对于“大人”的理解。
常有人指责《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冷血,她在听说金钏跳井和柳湘莲出家后没有表现出惊讶和伤心,还能有条不紊地安排其他事项——把自己的衣服送给金钏当装裹,提醒薛蟠不要忘记安排宴席感谢出过力的家人伙计。或许她只不过经历了父亲早逝、母亲懦弱、哥哥任性,不得不培养起了决策者的自觉罢了。一个家里,不可能人人恣意放纵情绪,总得有个担事的人吧?
张艺谋拍《我的父亲母亲》时,有一场戏是父亲去世,孙红雷演的儿子回家奔丧。孙红雷觉得应该演得哭天抢地,可张艺谋说:“你是你们村里唯一一个大学生,大冷天的你妈还在外面冻着,全村的人都看着,你作为儿子、家里唯一的男人,应该做的难道不是赶紧把妈劝到屋里?”那一段孙红雷演得很克制,并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他不像是在演戏,而是表现得像普通人一样。
人在悲伤和紧张的时候,并不一定都会落泪。那些动辄说人家没有哭就不够悲伤的人,也许还是太天真,阅历太少。
(摘自《青年文摘》)
母亲不是好骗的
□ 邓 笛 编译
母亲从乡下去看在城市工作的儿子库默。
库默刚工作,经济不宽裕,与人合租了一套公寓。但合租室友是一个女孩,名字叫莎妮。当然,母亲急于知道库默和莎妮的关系是否仅是合租屋的异性室友。母亲们都是这样的,不是吗?
一起吃饭的时候,母亲暗中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寻找蛛丝马迹。库默看出了母亲的企图,说:“妈妈,您别疑神疑鬼,我和莎妮确实只是普通的室友。”
母亲回乡后的第三天,莎妮对库默说:“我不想说你母亲的坏话,但是我要告诉你,自从你的母亲离开后,我那个放酱的小银罐就不见了。”
库默知道莎妮不会乱说,但是他同样也知道母亲绝对不会偷别人东西。他思来想去,还是给母亲发一条短信:“妈妈,有件事情,我知道说了不合适,不说也不合适。事情是这样的,自从您离开我们这儿之后,莎妮的小银罐就不见了。您见过那个东西吗?”
母亲很快回了一条短信:“儿子,有件事情,我知道说了不合适,不说也不合适。事情是这样的,我在离开你那儿之前,将你说的那个小银罐放在了莎妮的枕头下面,如果这两天她睡在自己床上的话,不会不知道的。”
母亲可不是好骗的,尤其是在儿女的终身大事上。
(摘自《羊城晚报》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