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食单》节选
洗刷须知 洗刷之法,燕窝去毛,海参去泥,鱼翅去沙,鹿筋去臊。肉有筋瓣,剔之则酥;鸭有肾臊,削之则净;鱼胆破,而全盘皆苦;鳗涎存,而满碗多腥;韭删叶而白存,菜弃边而心出。《内则》曰:“鱼去乙,鳖去丑。”此之谓也。谚云:“若要鱼好吃,洗得白筋出。”亦此之谓也。
调剂须知 调剂之法,相物而施。有酒、水兼用者,有专用酒不用水者,有专用水不用酒者;有盐、酱并用者,有专用清酱不用盐者,有用盐不用酱者;有物太腻,要用油先炙者;有气太腥,要用醋先喷者;有取鲜必用冰糖者;有以干燥为贵者,使其味入于内,煎炒之物是也;有以汤多为贵者,使其味溢于外,清浮之物是也。
我国清代诗人袁枚是个性情豁达的人,喜诗,喜酒,喜四方交游。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他是清朝乾嘉时期的代表性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纵观袁枚的一生,也算是顺风顺水。23岁进士及第,同当时无数读书人一样,学而优则仕。
但不同的是,他33岁便辞官了,隐居于南京小仓山,广收弟子,开始了吟诗作画的生活。
他曾任沭阳、江宁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做事勤勤恳恳,无太多可书之处,亦无甚过错,可谓平凡而不逾矩。
人生犹如行舟,徜徉在时间的海洋里。有人在大风大雨中穿行,昂首挺立宛若英雄;有人却翻船跌入无尽深渊,就此止步。
而世上的大多数人,平平淡淡,无功也无过,若有幸航行顺利,便能抵达彼岸,若未能抵达,那也罢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明白了一些事,明白人这一生,不论是过着何种生活,无论是否能抵达内心中想要抵达的彼岸,在每个时段总有着该时段的欢喜悲忧,和成功与否并无直接关系。
正所谓,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亦有一寸的悲凉与忧愁。
袁枚归隐山林的时候,购买了南京的隋氏废园,然后兴建了一处宅院,号作“随园”。尔后他生活在这里,还写了一本书——《随园食单》。
这《随园食单》与其他古书不同,是本薄薄的小册子,内中以文言文随笔的形式记载着我国江浙地区的各类菜肴,共计326道。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 、水族无鱗单、杂素菜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14个方面,同时,在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20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14个注意事项。
该书虽是薄册,却堪称美食界的“百科全书”。
他写“炒蟹粉”,以温柔而又谆谆教诲的笔法记之:“以现剥现炒之蟹为佳,过两个时辰,则肉干而味失。”
他写“捶鸡”,言说“将整鸡捶碎,秋油、酒煮之”,末了还要再加上一句,“南京高南昌太守家制之最精”,瞧了真让人垂涎欲滴。想来他应是走遍天南海北,遍尝各地美食风味,对那些意犹未尽的美食以笔墨留之,俨然一位资深“老饕”,也当真是一位极富热情的生活家呀!
而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是“杂素菜单”章节中的“程立万豆腐”。袁枚说,曾经有一天,他到朋友程立万家吃了一回豆腐,觉得好吃,是“余味绕梁,三日不绝”,便一直惦记。后来有位朋友说自己可以做出来,便请他去家里吃豆腐,结果不是曾经的味道。后来想再去程立万家,却因为七七八八的事情耽搁了。等到终于有闲暇再去,程立万却故去了,所以他再没有吃到那样美味的豆腐。
这故事听起来有趣,细品之下,又难免让人觉着悲凉。
袁枚与其他文人骚客不同,他性子总是“不耐”:不耐练字,字迹形如乱草;不耐学习满文,竟因为考核时满文不合格而惨遭贬官……这约莫就是他仕途上的不顺了。还好,他本人对此并不在意。
他热爱生活,千方百计地让自己过得舒坦。仕途不顺利,那便不做官了;不喜写字,那便不写了。所以他的文章,不是济世救国之类,大多是闲情琐事,有趣又温馨。而他的足迹,更是遍布大江南北,年近八十还在外出游览,真乃旅行家也!
他好游,好生活,好乐事,所以长寿,活到八十岁,当真是乐陶陶,不负此生。
袁枚,不曾身居高位,却将日子过得欢喜洒脱。像萤火虫一样收集每一寸的欢喜,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通达与智慧呢?
(姜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