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国同行 铸歌剧辉煌

2019-06-16 11:43
新世纪剧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雪原歌剧院辽宁

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儿女万众一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踏上了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伟大征程。

辽宁歌剧院成立于1960年,是在共和国的怀抱中成长起来的,它前进的每一步都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无论风云变幻,无论沧海桑田,我们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在中国歌剧探索和发展的道路上执着前行,汗水与热血相溶,理想与祖国相伴。

半个多世纪的风雨磨砺,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辽宁歌剧院已经成长为特色鲜明、成就卓著、享誉全国的著名歌剧院团。它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方向,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异常坚定地履行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培育出一大批有影响的艺术家,创作出多部蜚声全国的优秀剧目,获得了中宣部、文化部多项国家级大奖,扩大了辽宁歌剧的影响力,为繁荣辽宁文艺事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59年来,我们一路执著前行,不曾停留,不敢放松,总有一种力量在心中汹涌,那是对歌剧事业的衷情;总有一种声音在召唤,因为我们与时代同梦,我们与祖国同行!

一、坚持原创,立院之本

建院之初,辽宁歌剧院全力于打造“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歌剧作品,确立了坚定不移的在歌剧民族化道路上前行的指导思想。已演出的59部歌剧中,有46部为剧院自己创作和改编的。

《草原烽火》是中国歌剧史上第一部结合西洋技法的大型歌剧,之后又相继创排了《阿诗玛》《江姐》等剧,开启了辽宁歌剧院创作中国歌剧的征程。60年代,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当时剧院排练场、教室和宿舍到处贴着标语口号:“树雄心、攀高峰,排好戏”,第一代辽宁歌剧人用激情和汗水,为新中国献上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演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着改革大潮和文艺春风,剧院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排演了20多部歌剧,迎来了创作的“丰收季”。世界著名的轻喜剧歌剧《快乐寡妇》(中文版)首次演出,就荣获了匈牙利“文教部奖”,剧团还收到了奥地利总统发来的贺电;歌剧《情人》首次登上北京舞台,向首都观众和音乐界专家们展示了辽宁歌剧院的实力;歌剧《归去来》还参加了全国歌剧观摩演出,荣获“优秀演出奖”和“文华新剧目奖”。

历史积淀终结成灿烂的艺术之花。1995年,大型歌剧史诗《苍原》面世,该剧成功点燃了中国歌剧的振兴之火,被誉为“中国原创歌剧发展的里程碑”,先后荣获了“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全国歌剧观摩演出“优秀剧目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成为建国50年推出的9部经典歌剧之一。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认真观看了《苍原》演出,随即亲笔题字并与在场演职人员亲切合影。

2002年,辽宁歌剧院携歌剧《苍原》《沧海》及3台交响音乐会,在2月至5月期间,行程9100公里,经8省10市,包括台北、澳门,进行巡回演出。演出团一行235人出色完成了气势恢宏的“中国歌剧之旅”。2004年6月第二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苍原》——中国歌剧万里行”成功入选。这之后,辽宁歌剧院又继续推出新作,2004年《红海滩》、2007年《远方的胡杨》、2014年《雪原》、2017年《图伯特》、2019年《逐月》……几十年间,人们熟知的“辽歌大院”,依旧是那个制造原创歌剧的“梦工厂”。

坚持原创,立院之本,辽宁歌剧人以丰富的艺术积淀、卓越的人才优势,矢志不渝地打造中国原创歌剧精品,形成了极具关东人品格的、黄钟大吕般的戏剧风格:“凝重沉雄如史,磅礴豪迈如诗”。

二、创新求变,砥砺前行

《苍原》成功了,压力也随之而至。《苍原》是大制作、大投入,有雄厚的实力和强大的资金作基础,客观地讲,剧院不可能每拍一部戏都是《苍原》,这也不符合艺术生产的规律。中国歌剧想要打好“原创”这张牌,必须从歌剧艺术发展的本质入手,那就是创新,真正爆发艺术“原创”的力量,从发展现实入手,让歌剧凭借本真的异常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观众,用最真挚的诚意感染、打动观众。

2014年,经过多年的蛰伏与储备,我们终于再次打造出歌剧史诗《雪原》。这部歌剧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也是第一部用歌剧形式来展现东北14年抗战史的。该剧以西方歌剧创作原则为基础,音乐充分且完全地汲取东北特色中的民歌元素,同时兼顾现代主义技法,力求将那段那段悲壮的历史真实再现。《雪原》在全国第二届歌剧节、辽宁省第九届艺术节上连获大奖殊荣,并成功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有人说,从《苍原》到《雪原》,可以看出,恢弘大气的风格才是辽宁歌剧院特有的,这话对也不对。创新求变才能更好发展,同属正歌剧的两部巨制,其实有很多不同。其一,《苍原》更多追求中国歌剧民族化风格,而《雪原》偏于西方范儿,得益于“洋为中用”;其二,《苍原》是标准的歌剧史诗,场面宏大,《雪原》除了剧场版,还有简剧版,更加利于演出;其三,《苍原》的主要角色都由知名演员担任,《雪原》则大量启用了年轻演员,让他们在舞台实践中锻炼成长,也为剧院发展储备了新生力量。《雪原》一共演出了37场,观众几万人次。也许跟商演剧动辄几百场相比,这个数字微不足道,但对于一部严肃的正歌剧,已经很令我们骄傲和欣慰了。

2017年,我院创作演出了民族歌剧《图伯特》,这是国内第一部反映锡伯民族的歌剧,讲述了锡伯营总管图伯特率领锡伯军民历时七年,人工挖掘察布查尔大渠的故事。该剧在辽宁省第十届艺术节上荣获“优秀剧目奖”,并成功入选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投资大、难度高、生产周期长,所以,创排一部歌剧不容易,打造歌剧精品就更是难上加难。二十年前,歌剧院曾为了排《苍原》砸锅卖铁、甚至把汽车都卖了;二十年后我们又搭起大棚排《雪原》。辽宁歌剧院为中国歌剧发展付出了非凡的努力与艰辛,这些所有的共同记忆就是见证。有人把它归结为“一种精神”,无论“苍原精神”还是“雪原精神”,归结起来就六个字:“务实、坚守、奉献”,它是几代辽宁歌剧人孜孜以求,团结奋进的力量所在。

三、继往开来,任重道远

歌剧起源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中国歌剧从无到有,由弱至强,诞生了多部广为传颂的歌剧经典,如《白毛女》《江姐》《洪湖赤卫队》等,呈现出人人争唱“洪湖水”,处处听闻“红梅赞”的伟大盛况。

时代正在不停的发展,中国歌剧事业如何打好“原创”牌?如何培育歌剧演出市场?如何在多元文化时代,开拓中国歌剧的前景及未来?这都是我们必须思考和需要应对的挑战。无论多么优秀的外来艺术,要想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发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就必须与中国的民族文化、与中国人的欣赏品味结合起来,中国歌剧不能离“根”而作,这个“根”就是民族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2019年,我院重磅推出了中国歌剧《逐月》。《逐月》取材于中国先秦典籍《山海经》,根据“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而创作。我们重新演绎了这段亘古传颂的神话传奇,并注入现代人文文化的深厚意蕴,用全世界通用的音乐语言和独有的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巧妙地讲述了一个新时代的中国故事。特别是“后羿”这个人物的塑造,他“从神到人、从人到鬼”的传奇经历,他对百姓的大爱和人间大义,正是当代共产党人“心系百姓、为民造福”的真实体现,具有积极鲜明的时代意义。我们希望通过这部戏,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传统文化绽放出新时代的风采。

在艺术创作中,没有传统就没有现代,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歌剧《逐月》力求将民族性与现代技法相结合,在碰撞中聚合成全新的戏剧张力,无论是作曲、唱词亦或舞美,都展现出独特的舞台魅力。我们联袂上海音乐学院代晓蓉教授的多媒体制作团队,将数字媒体技术和传统表演艺术完美联姻,特别是舞台灯光(投影灯)的运用,从神话的奇幻、部落的粗犷,到后羿射日的壮丽以及嫦娥奔月的飘逸,艺术与科技火花四溅的相遇和碰撞,创造出全新的剧场奇观,带给观众美仑美奂的视觉感受。

真正优秀的中国歌剧,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能完美地展示中国文化,体现中国音乐的灵魂。《逐月》的演唱需贯穿始终,因为它的唱词均为曲牌填词,没有一句道白。而其乐声非常的优美、歌声绵延悠长,宛如娓娓动听之抒情长诗;音乐气势磅礴,在宽广的幅度上进出自如、撼动人心。这部剧从创意到立项历经一年多,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演艺集团领导的热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列入了辽宁省国庆70周年庆典献礼演出重点剧目。该剧已于8月27—28日首演,受到社会各届的广泛好评。

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需更多与世界的对话和交流,融入到国际大家庭中。文化复兴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歌剧工作者来说,就是坚持创作中国歌剧,让更多的国内观众了解、喜爱它,让更多的中国原创歌剧走向全世界。音乐无国界,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过去我们在西洋歌剧中国化的道路上,完成了许多的工作,今后的重要任务,还要继续尝试,努力把中国歌剧介绍到国外去。

四、擦亮品牌,重新出发

新时代,变革中的辽宁歌剧院面临着新的考验。

2017年7月26日,辽宁歌剧院正式并入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打破了原有的体制壁垒,让资源充分整合,综合利用,依托集团优势,以改革为契机,必将增强剧院的活力和创造力。

现任领导班子审时度势,迎接挑战,坚持“两条腿”走路,解放艺术生产力,制定出“优势互补,全面发展”的方针。剧院将以歌剧创作为根本,同时,面向市场,整合各种资源,开发新的有吸引力的艺术产品,如高雅大气的交响音乐会,音韵传神的合唱晚会,精彩纷呈的歌舞晚会,以及年度音乐盛宴“新年音乐会”等。并利用多种营销方式、宣传渠道进一步扩大辽宁歌剧院的知名度,扩大在观众中的影响力。

1、强化精品意识,担当时代使命。打造好的文化形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今年,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98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等重要的时间节点,剧院先后推出了交响音乐会《五月的鲜花》《长征组歌》《中国作品音乐会》等,奏响永恒的中国旋律,彰显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从而激发爱国情,凝聚民族魂。

2、做好公益演出,更好服务大众。精准对接人民文化需求,是新时代对文化工作的新要求。我院“五进”文化惠民演出已坚持20年,为无数个乡村、厂矿、学校和军营送去了欢乐。其中,“军民鱼水情,共筑强军梦”被评为“辽宁省文化志愿服务优秀项目”;演出队被评为“辽宁省文化志愿服务优秀团队”。今后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此项活动,在演出场次稳中求进的前提下,更加突出主题和特色,使公益演出再上新台阶,让更多群众共享艺术之美。

3、擦亮品牌,打造文化新形象。“品牌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年辽宁歌剧院首次推出了自己的演出季,目的是培养观众,锻炼队伍,扩大剧院的影响力。日后还将通过“国际商演”和“节庆文化”等方式,为文化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新的可能。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我们而言,辽宁歌剧院的品牌是丰厚的文化“家底”,需要更好地传承并发扬光大,这也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70年沧桑,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辽宁歌剧人将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坚定信念,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艺术精品生产的基地、文艺人才的摇篮,继续为中国歌剧事业贡献力量,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献礼,向人民汇报!

猜你喜欢
雪原歌剧院辽宁
辽宁之光
奔腾
雪原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纵横雪原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