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方法

2019-06-15 10:22臧小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臧小兰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但现实中该学科在农村初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是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农村学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增强教学时代感,同时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3-0064-02

时下,基础教育改革正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立德树人已被放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重要位置。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责无旁贷。然而农村教学总体上来说存在着不重视、不协调、不同步的现象。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除了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外,还要有一定的能力,特别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里的能力说的就是核心素养。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将基本的道德细节要求、法治要求作为学生的成长要求,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学科考试成绩的同时,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大力推进课改

从义务教育角度和新时代教育要求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江苏省洋思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由于结合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现如今已成为全国名校。洋思中学实施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改模式,杜郎口中学实施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他们的课改经验值得学习。

二、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果。多媒体教学既生动直观,又快捷方便,能扩大知识容量,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延伸拓展知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利用视频教学,引入贴近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事,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教材以外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如笔者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一框《集体生活邀请我》时,播放了一段2016年8月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获得冠军的视频,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集体力量的强大,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怀。平时笔者比较喜欢选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所涉及的道德问题或法律问题,让学生知道一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事件中也会包含许多道德与法治知识。这样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人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多种教学方法并举,学以致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法,比如可采用表演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对比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等。笔者在八年级人教版《礼仪展风采》这一课,讲到社交礼仪的方法时,采用了表演法,请学生表演小品《招聘小记者风波》。学生看完小品后,分组讨论,找出小品中,运用社交礼仪正确的地方以及不对的地方。目的是通过情境体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社交礼仪,并且能够在实际交往中加以运用。这种教学法增强了学习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直观性,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应用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提升能力。

3.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从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道德与法治学科本来就是一门与社会实践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很多内容来源于生活又能用于生活。不管是将道德作为标准,还是将法治作为最基本的约束点,学生内心矛盾的核心都源于生活。不管是从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的实际出发,还是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出发,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多角度的、生活化的,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对于他们提高学习兴趣、理解教材内容以及培养学科核心素养,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课堂,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走進生活,大胆开辟社会活动大课堂,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用书本知识观察、剖析、思考一些社会现象,参与社会讨论,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既有知识性、思想性,又有趣味性、现实性。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力求课堂效果最大化

在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念的大环境中,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观察思考,适时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学习《法律伴我们成长》这一课后,笔者让全班学生从法律和生活常理的角度就“开玩笑是否犯法”这一主题,分成正方、反方展开辩论。辩论过程中课堂十分活跃,正反两方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快速收集资料并研究讨论。辩论过程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法律知识运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探究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又如,教学《集体生活邀请我》这一课讲到“集体的力量”时,笔者以“众人拾柴火焰高”和“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为素材,提出问题:“为什么众人拾柴会火焰高,而三个和尚却没水喝呢?”最终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明白了:“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共同目标和团结协作。”这样学生的集体观念自然得到了增强。

四、对接热点问题,增强教学时代感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与时俱进、不避热点,注重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或者生活实际等切入教学,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关心社会热点,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热点。在国家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今天,利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对国家、对家庭、对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而这正是中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开设的意义所在。校园欺凌、司法机关对冤假错案的纠正、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群众生活中合法利益的诉求等典型案例,都是笔者在课堂上常用的教学素材。

五、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学科教学的专业素质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由于担任双重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学校应当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业务培训,增加教师业务交流的机会。另外,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材内容变化比较快,时代感又特别强,因此,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触社会生活,不断适应教材和环境,不断地摸索新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

综上所述,在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教学环境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作为农村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但需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而且需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  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