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四个融合的实践研究

2019-06-15 04:54黄晶磊
青年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融合教育普通高校

黄晶磊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优秀人才代表,肩负着振兴民族地区经济,巩固国家边疆,增强各民族团结的重任。普通高校应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习能力和就业水平。切实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实现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关键词: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融合教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是各民族创造的。随着国家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矛盾还没有解决。而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要解决发展面临的问题,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根本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代表,肩负着振兴民族地区经济,巩固国家边疆,增强各民族团结的重任。据统计,1951年,中国少数民族学生仅占高校学生总数的1.4%。到了2017年全国普通本专科院校在校生269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31万人,占比为8.6%。他们的受教育状况,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国家的长期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一、少数民族学生大学常见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自尊心较强,一些学生对于自身民族生的身份比较敏感,当事情发生时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因自然条件、家庭收入来源、人口众多等原因导致经济困难的学生较多。

校园适应和集体融入性存在诸多障碍。由于日常风俗,生活经历和语言习惯等的影响,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薄弱, 很容易造成自卑和封闭。

学习压力大,整体素质发展不平衡。 由于教育基础薄弱,语言不同,学生普遍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节奏。 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较少,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缓慢,研究生入学考试通过的比例较低,就业受限,职业发展的竞争力相对不足。

二、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其民族特点,使得普通高校需要去探索适合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

需要创新和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需要加强宣传,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平台建设,实现构筑一个团结和谐的民族大家庭的目标。

(一)注重精神契合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时期是确立和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把握这一时期的价值观非常重要。就像平时人们穿衣服扣纽扣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方面与汉族学生存在显着差异,因此有必要在整个学校开展广泛的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民族和宗教观,巩固国家统一的基础。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民族团结教育为基础,深化少数民族学生的四种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身份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二)抓好生活融合

实施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混合住宿制度。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在民族地区成长,部分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较弱,对一些课程如英语、数学等在学习上有困难。进入拥有大量汉族学生的非民族学院后,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难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与此同时,这些学生在非民族地区上学,由于新环境导致的不安,让他们对学校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在社会互动中与外界沟通的意愿不强,很容易形成一个地区的“小团体”,不能完全融入大文化环境,从而阻碍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实施混合住宿制度能有效地帮助少数民族同学提高汉语水平,帮助少数民族同学更快地接触到先进文化,转变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落后的观念,实现各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各民族同学共同参与,促进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做好融媒体的建设,依托校园的常见五种宣传媒介,如课堂、新媒体、报纸、电台、宣传栏黑板报,拓宽广大学子的眼界,体验到不同的文化,逐步建立多元文化意识,增进各民族同学间的学习、交流,达到多民族文化多元共享的局面,为和谐校园建设筑牢基础。

(三)做好服务融合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建立了一套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育人服务的长效保障机制。如:

1.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骨干分子,要有意识地众多培养,既要给他们的成长搭梯子。也要给他们在工作上压担子,充分发挥他们在思想引领、学风建设、安全稳定等方面的示范作用,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加知识和锻炼能力,并通过他们在示范中的引领作用,影响他们周围的一群少数民族学生。成为学校学生工作中可以依靠的骨干力量,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的情况,在学习成绩合格认定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对学习遇到困难的学生建立学业帮扶小组等。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研究制定适合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材的助学政策。在奖、助学金评定、學费减免、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支出,减轻他们面临的巨大心理压力。

4.少数民族学生的稳定就业关系到少数民族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学院可以通过1 + 1 + 1的工作模式(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班主任),“重点关注、优先推荐、分类指导、及时服务”。为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指导他们调整就业期望,制定切实可行的求职计划,提高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四)探索培养融合

加强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的党员培养模式。鉴于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将入党积极分子成绩的考核标准,从优秀的学业成绩要求调整到学习态度是否正确,成绩是否稳步提高。对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支部书记、辅导员主动贴上去,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家庭成员情况以及对宗教信仰的认识,安排专人负责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抓住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理想的基础较浅,思想更具可塑性。及时通过组织党课学习、社团活动、谈心谈话等方式,让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了解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优惠扶持政策,了解民族地区在教育发展、经济建设、民生工程取得的巨大成绩,用马列主义武装他们的头脑,澄清思想认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引导他们认识到加入到党组织里面是正确的人生选择,它可以在自身的成长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国家的统一,家乡的发展,民族的团结与进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重团结的传统,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过程中,既要总结过去的经验,又要适应新的时代,进行创新和发展。 要重视将多种教育模式进行融合,要加强民族教育载体的建设,运用好融媒体传播平台,创新育人环境,传播民族文化知识,宣传民族团结政策,讲好各民族励志故事,编织民族团结、师生连心的精神纽带,在新时代彰显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学生.2017-08-24

[2]陈宪章.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研究[J].北方民族学报.2016年4期

[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少数民族学生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报告[J].大学(研究版).2015年4期

[4]韦冬梅.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青年时代.2016年7期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融合教育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