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入现代公共艺术的路径探索

2019-06-14 08:31朱建军
神州·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融合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现代公共艺术的概念、表现特性、影响力明确其在社会中的功能性定位,之后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作简要分析进行概括性总结。尝试从现代公共艺术的概念角度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两者的融合中提炼出区域性、多样性、独创性这三个特性,希望通过此次分析为之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现代公共艺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合

一.现代公共艺术的概念分析

1.1 现代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的范围很广,是指可以运用任意媒介进行创作,放置在公共空间面向广大群众的一种艺术作品。具备公共性、在地性、艺术性等性质特征。现代公共艺术从传统的艺术形式转变,结合当代的文化特征,其更多的是强调城市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结合,以恰当的文化融合作为主要的表述中心,在借助物质形态表述的同时,进行文化状态与文化价值观的输出。现代公共艺术成为彰显城市文化,和连接民众精神面貌的重要载体。

1.2 现代公共艺术具有的表现特性

现代公共艺术在原有公共艺术具有的特性基础之上将人文性、装饰性、生态性三种特性突显出来。人文性即现代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充分考虑作品放置地区的文化历史、人民的生活习惯、区域的人文来寻找其中的关联,进而塑造艺术品。公共艺术的装饰性是城市的标杆,彰显着当地的文化风俗。《光语者》是上海铜仁路的作品,它将人物的形象以另外一种独特的形式突显,吸引大众的不光是它的外观更是它所表达的城市温暖形象。装饰性不光是作品本身,现代公共艺术的装饰性将观赏的人群也定为其中的装饰要素,互动的过程也是作品装饰性的体现。生态性在现代公共艺术中的产生与环境的恶化密切相关,它是作品对社会的另一种状态的折射反应,这种特性在公共艺术中得到进一步的提炼,将其以一种新的抽象方式表现出来。

1.3 现代公共艺术的影响力

现代公共艺术是当代城市部分特征的展示平台,是城市职能的另一种突显形式,它彰显着城市的人文内涵与民众的精神状态。现代公共艺术的主要功能是为创立城市新的景观节点改变城市的环境特征、以及创意的外观引发人们对内在的涵义进行思索。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分析

艺术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在高校教育中面临诸多的问题,现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源总量过多,专业分类不得当、传统地教育课程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状况、院校的师资力量有所欠缺、步入社会的压力过大导致专业发展受阻等。在繁杂的时代背景与社会需求的双方作用下,教育模式应当以技能教学为主,加强对于当前多元信息的提取,使其具有自身的设计观点与方法。

三.现代公共艺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合特性

现代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结合,是紧随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多元艺术的产物,可以拓展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诸多方面,两者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两者的融合特性可以分为区域性、多样性、独创性。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而言,它是城市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模式特征,与当前社会的组合形式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可以从中观察提炼,总结已有的材料对当前的社会需求进行总结,对这一时期区域教育的行进方向进行调整。现代公共艺术具备文化的包容性,其面向的受众人群是多样化的,因此其形式的产生本身就具备多样性,高校教育應当以此作为文化信息的采集点之一,对其创作的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出处并加以运用。它在城市中具备独特的创作技法、信息传达方式,单个的公共艺术都是独特的拥有独创性。高校设计教育应当从中学习新的创作思路和方法,以及适应社会的形式特征。现代公共艺术而言,高校是一个庞大的集合体可以为现代公共艺术提供设计的灵感、信息的归纳以及信息的普及。

四.设计比赛大师奖与公共艺术奔牛节的合作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与公共艺术相互学习的平台有许多,大师奖与奔牛节的合作模式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大师奖原名为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是设计教育改良者林家阳教授创办的,目的是为提高全国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水平。奔牛节是又称圣费尔明节是隶属于西班牙的一项传统庆祝活动历史悠久,是全球最大的公共艺术活动。大师奖的奔牛杯设计大赛分为奔牛特别奖和大师新晋奖与国际奔牛节合作,主要围绕奔牛主题,进行创意设计力求推广中国的创意设计。

4.1 两者合作的过程分析

大师奖与奔牛节的创意结合也是将设计的思路与创意来源进行拓展。大师新晋奖与奔牛特别奖的参赛人员范围不同,第一个面向应届毕业生,与奔牛节的组合将美学、原创、功能、体验、逻辑、市场作为六个评定标准,力求开发作品的商业价值、市场落地性、以及产业链接等方面。第二个的结合面向社会各阶层人员,不同的人发掘设计在艺术中的引领价值。

4.2 两者合作的结果分析

本次大赛的组合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上海静安区政府、佳地资本、全家、味全等。经过此次结合扩大了中国设计的知名度、高校学生的设计思维、奔牛节的知名度等。同时也为公共艺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合作模式提供一个范例。

五.结语

现代公共艺术作为面向社会的艺术作品在包含城市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基础之上,具备其应有的市场要素和市场需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其间最主要的问题便是与市场衔接的落地问题。高校教育应当考虑两者的结合,在借鉴现代公共艺术的人文性、装饰性、生态性的基础之上,将两者的融合形成的区域性、多样性、独创性以创意性的设计大赛、设计论坛等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中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充满原动力。

参考文献:

[1]汪湉与李江.浅析公共艺术的艺术性.美术教育研究,2018 (23):38.

[2]宋文含宇.视觉传达设计中公共艺术的表现探究.艺术研究,2019 (1):22-23.

[3]谢宏.数字媒体艺术与公共艺术网络化改革的探索.包装世界,2018 (6):58-59.

[4]曹明珠.公共艺术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牡丹,2018 (30):74-75.

本文为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结项论文,项目号:2018YXJ306

作者简介:朱建军(1994.8-)男,汉族,籍贯:江苏徐州,学校: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反思——以《价格变动的影响》“融合课”为例
公益广告
破次元
阅读理解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