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宝 范琦娟
博望区凭借紧密型医联体改革,撬动“30年”的步伐,换道超车,收获的不仅是医疗硬件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更有群众的一致“点赞”。
陶永康曾是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外科一把刀”,很多患者为了找他看病,常常要提前一个多月预约。眼下在博望区医院,从周一到周五,不用挂号,不用预约就能就诊,需要做手术,一两天就可以安排。
“我是最先从市人民医院来到博望的,见证了两年来博望医改的每一步。”陶永康等医疗专家下沉到博望区,成为紧密型医联体改革的一个生动写照。
“如果靠内生动力,从原先的博望镇卫生院发展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至少需要30年的积累。”而博望区凭借紧密型医联体改革,撬动“30年”的步伐,换道超车,收获的不仅是医疗硬件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更有群众的一致“点赞”。
这一切的改变,是从一个共同的需求点开始的。
牵手
“博望医院当时是个地地道道的乡镇卫生所,门诊室里只有一张学生桌,和一条长木板凳。2016年夏天内涝时妇产科被淹了,放射科的天花板掉下来了。”陶永康回忆起最初来到博望医院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时间拨回到2016年7月,马鞍山市委副秘书长、市立医疗集团总院长周晓明带队到博望区看望医疗救灾工作,与时任博望区区长郝轶琦进行了深入探讨,当即确定“迅速提升博望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结合博望实际,马鞍山市决定,由市人民医院与博望区政府合作,及时启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为何博望选择紧密型医联体模式?
首先是从博望实际出发,全区对医疗水平的提升极为迫切,必须破解发展中的“痛点”。
马鞍山市博望区成立于2012年9月,总人口20万人。成立时区内只有4家乡镇卫生院,每千人执业医师0.5人、每千人注册护士0.5人。“区里医疗资源短缺,距离马鞍山市区和当涂县城均有40公里左右,群众看病就医极为不便。”博望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时任副区长张顺孝对《决策》说,“医疗水平对居民生活、人才吸引、经济发展等都有重要影响,迫切需要提升水平。”
其次是有医联体实践的经验。从2015年开始,各地都在探索医联体建设,马鞍山市结合实际,提出“区域联动、内外联动、上下联动、三医联动”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在2016年,马鞍山市和县、当涂县已试点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这个时候开展博望区紧密型医联体工作,已是“有迹可循”。
再次是合作空间大。对马鞍山市医院而言,有多重利好。“博望区20万人口,是一个医疗大‘蛋糕,对医院极具吸引力。”博望区卫健委副主任周军对《决策》分析说,“市医院在医疗资源下沉的同时,将收获品牌推广、人才锻炼、学科建设等多个成效。”
在共同的结合点上,合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张顺孝多次带队,与市医院进行沟通,对接合作事宜。2016年12月18日,博望区政府与马鞍山市医院正式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成立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博望分院。
合作双方的核心目标是将博望区20万人口的健康全面托管给市医院,在区内建成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构建区域分级诊疗体系,实现90%以上人口“足不出区”即能看病就医。博望区委书记郝轶琦说:“这是马鞍山市在医改综合试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博望区践行对群众的郑重承诺和重大民生民心工程。”
再造
“与博望区合作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市医院刚开始是存在观望态度的”,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博望分院院长杨求进对《决策》坦言,启动之初,很多专家职工感到犹豫,担忧紧密型医联体是“搞形式,不能沉下心做事”。
因此,要想开好局、起好步,博望医改必须“走新路”。
“利益”是纽带,更是动力。紧密型医联体双方必须建立“共享利益”机制。根据协议,合作双方共担改革成本,托管期内医院诊疗收入新增结余利润,双方共享;產生亏损双方共担。“市场经济下,利益共享才是合作持续进行的内生动力。”张顺孝分析说。
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核心是“紧密”。
首先是在医院管理上,博望区政府将博望区医院的经营管理权全面委托给市医院,实行人、财、物和人员考核等统一管理。由市医院选派精干力量到区卫生院担任院长、书记,对卫生院进行全面的管理再造。“博望区政府解放思想,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全面托管就是把‘家交给市人民医院来当。”周军对《决策》说。
再有是流程再造。对医院的环境、服务流程按照二级医院标准进行全面改造,实现干净、整洁、舒适,得到当地群众交口称赞。这背后,是博望区政府对医改“真金白银”的资金投入。区政府投资近4000万元,新建医技楼及综合业务楼,改造升级住院部、门诊部,新购置多项优良医疗器械,从硬件上保障医院诊疗水平。
看得见的是外在的硬件变化,看不见的是内在的技术提升,这也是根本性的变化,其中,科室一体化是特色。博望区医院以聘任的学术带头人作为学科发展的主要抓手,从医、教、研、科室规范化管理入手,制定年度发展规划,定期进行评估。目前,已相继设立并逐渐完善普外科、普内科、妇产科、麻醉科、骨科等9个学科的一体化管理,完成了10个专家门诊建设。
“作为学科带头人,我要对博望分院骨科做长远规划,到这里来不止是单一问诊,而是学科再造。”陈小强是骨科带头人,科室一体化措施在他眼中视为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环节,“过去我们经常去各地帮扶指导,但只是坐个诊,实质性帮助不大。科室一体化后,能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
经过双方合力推进,仅两年时间,博望医院脱胎换骨,发展成为一所集医、教、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区级综合性二级公立医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及手术量各项指标快速增长:2017年,门急诊达15.2万人次,同比增长18.75%;住院1172人次,同比增长214.21%;手术568台次,同比增长381.35%。2018年,门诊接诊17.9万人次,同比增长16.93%;住院1902人次,同比增长65.82%;手术834台次,同比增长46.83%。
“医改极大缓解了当地百姓看病就医的难题,甚至周边江苏省的一些群众也慕名前来看病就医,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看病难问题解决了,患者在本地问诊,不仅可以节省往返市区的交通费、住宿费、误工费等,还可以依据新农合相关政策,享受报销,看病贵问题也随之改善。”博望区卫健委副主任谢寒冰告诉《决策》。在博望区每年的两会上,紧密型医联体改革被群众称为获得感最强的改革举措。
引才
“人才,是医疗资源下沉最核心的内容。博望医改中,我们是千方百计、不拘一格吸引人才。”张顺孝对《决策》分析,“硬件资源好解决,但一名主任医师没有20年是培养不出来的。”
博望分院对人才的需求十分“饥渴”。为快速拉长短板,让人才沉下来、留得住、扎下根,博望创新各项“精准吸才”举措。
面对知名退休专家,以“真情”引才。陶永康是代表之一,他是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同时是安徽省外科学会委员、马鞍山市医学外科学组组长、马鞍山市卫生局首届优秀专家。
退休后的陶永康曾两次被民营医院聘请,但2016年,他选择来到博望分院。“我作为第一批来博望分院的专家,很大原因是区里多次来找我,他们的真诚打动了我。”陶永康回忆说。
对市医院派驻的管理人员及医疗专家,以“贴心”吸才。一方面,按照合作协议,及时足额支付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贴心做好各项保障服务工作。据统计,截至2018年,市医院共下派专家60余人次,开展各类诊疗工作,其中高级职称达到50%以上。杨求进告诉《决策》:“现在市医院的医生们在聊天时,把没有来过博望分院视为一大遗憾。”
面对博望分院自有人才,以“提升”留才。在薪酬提升上,调整医院绩效分配方案,实施“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单项激励、奖优罚劣”。2017年,职工收入同比增长30%,2018年同比增长24.32%;在能力提升上,各科室分派20余人次医护人员到市医院进修培训。
谷峰是原博望卫生院的一名内科医生,医改之后,他成长为博望分院医教科科长。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职业平台,他和很多老职工一样,“迎来事业的第二个春天”。
谷峰深有感触地对《决策》说:“原先的卫生院体制下,大家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没有干劲。现在完全不同,大家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改变”。一个小事例说明了这种转变:过去,傍晚时有病人来看门诊,值班医生大多会推到第二天;现在,不管多晚,医生们都会耐心问诊。
对新入职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以“编制”揽才。博望区创新“市招区管区用区负担的原则”,统一由市医院招录,分院聘用,简化急需紧缺专业和高层次人才招聘程序,合理设置基层医疗机构招聘条件。2018年,博望医院新增专业技术人员45人,各科室技术力量明显增强。2018年6月,博望又积极争取省级周转池编制,用人瓶颈逐步得到缓解。
博望分院的蜕变,引起周边其他医师的关注。谷峰介绍说:“2017年以后,已有18位其他院医生辞职来到博望分院,因為这里的发展更有前景。”
“‘但求所用,不求所有是博望医改中吸引专业人才的立足点,通过多措发力,博望分院的人才梯队已初步形成。”张顺孝告诉《决策》。
升级
进入2019年,博望正在积极做好医联体工作的“下半段”。推进医联体深度融合,向辖区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形成完整的分级诊疗体系。
2018年12月,马鞍山市医院与博望区政府签订“全域医联体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紧密型医联体升级版和示范点。
首先是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构建市、区、镇、村四级诊疗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依据协议,马鞍山市医院将向下纵深托管博望区内的镇卫生院并向村卫生室延伸,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实现市医院全面托管博望全域医疗。同时,马鞍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加强专科联盟建设,已在博望区的丹阳、新市两个卫生院分别设立了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和传染病防治中心。
对此,博望区区长易茂林说:“实现医联体全域覆盖,逐步建立起市、区、镇、村四级医疗服务网络,在博望辖区内建立起‘上下转诊、急慢分治、互联互通、利益共享的新机制。”
其次是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在新平台上,将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实现四级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
再次是在硬件水平上,新投入3.5亿元建设新医院,以及组建医联体中心药房。全域医联体将建立统一药品管理平台,实现医联体内医疗卫生机构统一用药范围、统一网上采购、统一集中配送和统一药款支付。
最后是探索成立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统筹做好全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创新医防融合机制,促进医防共施,实现全区的大健康管理。
“政府得民心、医院得发展、医务人员得好处、老百姓得实惠”是医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博望紧密型医联体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实现了“专家沉下去,患者留下来”的分级诊疗体系,让“四得”真正转化成了现实。
放到安徽乃至全国来看,安徽是全国的基层医改先行者和综合医疗体制改革试点省,博望通过构建紧密型医联体,破解了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沉不下去的困局,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迅速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医疗资源有效配置,不仅为安徽的地方医改探索一条新路,也具有全国性的样本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