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蔚
智能政务时代是如何实现的?技术给营商环境带来怎样的改变?
从41天缩至5天,从5天压缩至1天……在当前营商环境 “比拼赛”中,各地政务服务的速度记录不断被刷新。在深圳甚至实现了“秒批”,标志着政务服务进入智能化时代。
“‘秒批可以认为是政务服务的最高标准。”深圳市“数字政府”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认为,深圳的“秒批”服务通过应用新技术,可以打破原有的行政壁垒,整合各部门资源,极大提升城市营商环境竞争力。
智能政务时代是如何实现的?技术给营商环境带来怎样的改变?
化学效应:编织“数据网”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挨着你,却不知道你在干啥”。政务数据系统之间的互不兼容,让政务窗口成为一个个孤立的点,市场主体在这些点中穿梭,极大的浪费交易成本,影响政务服务效率。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是智能政务首先要破解的问题。
作为国家唯一的政务信息共享示范市,深圳电子政府资源中心将153亿多条数据汇聚,形成约1800万人口、232万法人、79万栋楼、1282万间房屋的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在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上接入61个市级单位和全市10个区(新区)。之所以能够实现“秒批”,正是通过数据的汇聚,将分散的各窗口织成一张资源全覆盖的“数据网”,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自动推送。
“每天的数据都在变,深圳人每天的平均年龄都不一样”,在一场关于智慧城市的论坛上,深圳市经贸信息委负责人透漏,“每天深圳市政府各部门之间内部交换的数据平均超过2000万条,在建成的人口库中,每天的人口情况都会进行更新。”
数据的完善需要长效机制,实时跟踪,以达到更新预判。为此,深圳抽调各区、各部门业务和技术骨干组成“数字政府”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各项工作,推动组建市“数字政府”建设管理办公室,形成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机制。
“数字办是统一管理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的专门机构,职责是组织编制和管理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字典、共享目录、开放目录和负面清单”,深圳市数字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深圳‘数字政府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采集的所有政务信息资源都将无条件汇聚到大数据中心。”
一“窗”织一“网”,从打破空间隔阂和时间限制的物理变化,到数据之间开放共享的化学反应,融合发展的背后是政府服务的流程再造,更是了解市场主体意愿的新手段和实现智慧公共决策的重要基础。
下一步,深圳将建设全市大數据湖,推动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实时汇聚共享,以此实现政务信息资源100%接入、100%共享,推动政务信息资源一体化。
“一图全面感知、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号走遍深圳、一屏智享生活、一站创新创业”,在《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中,深圳提出“六个一”发展目标。前三个“一”主要聚焦于提升城市的治理能力,打造新型“城市大脑”,构建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后三个“一”聚焦于提升市民获得感以及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打造开放共享的数据应用生态环境。
提速效应:突破“天花板”
建立“数据网”只是第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打造出全新审批模式才是智能政务的关键。
“没想到自己能成为深圳首个‘秒批备案的公司,有点出乎意料,审批十分快速,感觉只用了2秒”,在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秒批”上线首日,深圳一家公司成为了第一个幸运儿,通过无人工干预自动审批,仅用了6秒时间,公司申请的600万项目备案就顺利出证。
6秒完成600万的审批,这在人工审批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而在智能政务时代,通过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从申报到比对,直至最终的备案证自动生成,实现了从人工审批到电脑自动智能审批的转变。深圳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打造出的全新审批模式,在全国的企业投资备案政务服务中尚属首次。
目前,深圳已经实现“秒批”事项40多个,计划到2019年6月底实现100个政务服务事项“秒批”, 2019年12月底实现第二批100个政务服务事项“秒批”。
提供数字化工具、打造数字化共享平台、开发数据分析工具模块等方式和路径,是各地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兴起,为突破行政审批事项改革的“天花板”提供了可能。
“随时随地在线上传材料,足不出户办理业务,再也不用跑窗口”,这是深圳市南山区居民如今办理业务的真实感受,“什么时候方便就什么时候申请,不用在工作日请假,网上申请不受地点限制,省时省力。”
将政务网络和大数据中心的互联互通,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运行思维。深圳市还将对智能政务进行深入探索,完善政务网络和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一网两地三中心”,“一网”即统一的政务网络,“两地三中心”即在市内建设同城双活数据中心,在异地建设备份中心,建成一体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大数据中心。
简流程、压时限、减材料、少跑路,“不见面审批”借助互联网+,利用数据共享带来的信息连通便利,从根本上解决审批难、审批慢等问题,真正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到“零跑动”的提速飞跃。
颠覆效应:打造“智慧政府”
“当你的家庭迎来了新生命,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家长的手机不断收到来自政府部门的提示消息,而由于出生、户籍以及教育部门等信息实现了有效对接,家长再也不会因为材料不齐、不对而‘多跑腿。‘智慧政府不仅是需要时去找它,政府部门还能为每个人提供主动式的公共服务。”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樊博描述了他理想中的“智慧政府”。
变“被动”为“主动”,化“管理”为“服务”,这是智能政务时代的一场理念变革。
“年满60-64周岁且为宝安户籍的女性可申请办理深圳市敬老优待证……”,在深圳宝安区,老年人的手机上经常会收到一条发自“宝安区政务服务局”的短信息,这正是宝安区政务服务平台将大量的用户数据挖掘梳理,以提前分析预判企业、市民的办事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推送服务,实现公共服务信息的“私人订制”。
服务好不好,企业和群众说了算。2018年6月30日,一则关于深圳市“数字政府”建设公众监督咨询委员会的公示挂在了政府网站上,在公示名单中,包括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高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专业技术代表等共23名。充分尊重并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深圳推动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化的一个缩影。
“通过网上留痕、实时监控,卡住两头、管住中间,有效防范了权力寻租和暗箱操作。”南山区改革办相关人员介绍,政务服务“触网”避免权力寻租是改革带来的一个显著成效。将所有事项的办理都摆在阳光下、放在台面上操作,通过阳光政务倒逼“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打造一个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
深圳还将探索建立“数字政府”创新中心,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在“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应用,加快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的培育。
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统一评价,通过完善的顶层设计,全面统筹,助推“智慧政府”建设,从电子政务到智能政务,技术为政府服务带来了颠覆性变化,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创造新发展,有效提升经济社会现代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宁可政府费事,不让企业费时”,以优化政府服务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智能+政务时代让环境更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