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君
“不是老给市场下指令”,应当成为恪守不渝的行政伦理和行政准则。
今年两会后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29次谈到“市场”,把市场强调到非常突出的位置。他强调:“政府的改革要围着市场做文章,不是老给市场下指令,让市场做什么,而是要把市场的活力激发出来”,并指出“监管不能搞选择性监管、任性监管。”
市场不是哪个人的创造,是人类公共生活的必然。发展到今天,市场有了交易空间和交易行为两种含义。市场提供了货物交换便利和相应的买卖服务,催生了现代文明观念。凡是市场发展充分的地方就有活力,就有公平、诚信和效率。尊重市场功能、发挥好市场的主体作用,是今天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遏制经济下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改革目标指导中国20年的改革历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我国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
两会记者会上鲜明提出“不是老给市场下指令”,有着深刻历史含义。一是“老给市场下指令”,是一种历史惯性,也成为今天改革的难点。从我国改革开放40年实践看,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是市场配置资源,是在市场需求-供给催动下实现对资源分配组合、再分配再组合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调节机制和反应功能。市场主体只有在市场竞争和规则下,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优胜劣汰。市场盲点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但“老给市场下指令”,不合理干预太多,就会打破市场正常机制,破坏市场运行节律。而政府如果资源配置作用超越市场,就会严重遏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三是尽管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全球经济改革背景下和新时代我国现实环境中,这种模式已难以为继。
正是由于这些缘由,在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如何加快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提问时,李克强总理进一步强调,要坚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给企业好的营商环境、公平的营商环境,市场就会发挥自身的力量,市场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就会更大地释放出来。”
“不是老给市场下指令”,就要相信和尊重市场的力量,这个市场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市场。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够带来较高效率和效益,并能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都应交由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都不应干预。政府要大力放权,发揮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平等竞争和公平交易,并大力致力于自身职能的转变,在处理好“错位”“越位”“缺位”中,回归“本位”,真正转型为“服务型政府”。
“不是老给市场下指令”,应当成为恪守不渝的行政伦理和行政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