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茜
摘要:艺术对创新性的要求非常高,对于高中美术生而言,想要进入优秀的艺术学校,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发展,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性培养也是需要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共同努力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美术生 创新能力 培养 提升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6-0135-02
创新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對于美术生而言更是如此,唯有拥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艺术之路上得到发展和进步。然而现在的高中教育过度重视高考与文化课程教学,对美术课程与美术特长生的重视度不足,在对美术生的教育中也没有针对性,教学方式僵化,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发展与深造之路,对我国艺术类人才的培养而言十分不利。
一、创新能力对高中美术生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也是美术生必备的能力,没有创新能力学生无法领悟艺术创作的中心,也无法在艺术创作与研究上取得成就,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美术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此外,高中阶段是学生们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拓展视野以及审视自我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对学生日后学习观念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对于美术特长生而言,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高中阶段针对创新能力的教育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与探索的兴趣,这对于艺术学习者而言不仅仅是能力的提高,更是对自身创作方向与创作潜能的探索与发掘。
创新意识培养也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战略,对于社会与科技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创造力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发展的潜动力,对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国家而言创新产业与创新人才必不可少,创新意识的普及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程度与方向。对于艺术行业而言,社会对创新型艺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高中美术特长生是社会艺术人才的储备力量,只有将创新意识融入他们的学习与发展过程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二、高中美术生创新性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一)教学观念陈旧
从现今高中美术特长生教育现状而言,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式老套,具体表现为学校对美术学生的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式落后单调。首先,高中阶段的美术生教育在组织形式、课程设置、评价等方面多年未变,早已不符合现今高校以及社会对美术生的要求,课程中所设置的教学活动也没有吸引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思考创新能力。其次,高中美术生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沟通与互动很少,美术学习过程应当是思想与观念的碰撞,是创新与实践的体现过程,一味将学生困在课堂与书本或者单调的练习过程中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创作能力将被大大削弱,这对我国的教育的发展、我国艺术人才的培养而言将是极大的阻碍。此外,高中美术生也生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这对于学生的兴趣发展而言十分不利,学生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不但难以取得成就,更对自己今后的发展不利。在高考的指挥下,学生一味跟随老师的思路,只重视考点与“讨好阅卷老师”的技巧,而忽视了对自身发展最重要的兴趣与创新能力,这无疑是本末倒置。
(二)教学脱离实际
高中美术生教育过程中,由于资源限制以及教育工作者的不重视,美术教育一直处于脱离实际的状态。教师们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对普通高中文化课程的熟悉程度也高于美术专业课程,因而美术类学生的高中教育处于严重缺乏状态,个性化的美术课程也十分稀少。课程设置的失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
(三)教师教学技能有待提高
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美术课程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不高,大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不求改进与提高,因此学生对教师也不满意,学习热情降低。教师一味灌输知识,学生不进行思考与总结,教学效果也无法得到提高。在此环境下,教师无法因材施教,更不会注意去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与思考。高中美术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导,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艺术与思考能力是课堂能否高效进行的关键。然而大部分教师都要求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学习,只要学生能做到不扰乱课堂秩序、能够完成作业即可,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遭到了打击,思维逐渐僵化,失去思考和探索的热情。教师拒绝进步与交流,学生也难以走出课本的范围,探索更加广泛的知识层面。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思想也是高中美术生教育改革的重点。
三、高中美术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策略
(一)创新教学思路
高中美术教育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着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美术教学的创新思路,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开展高中美术教学。这就需要美术教师的努力,能够在美术教学工作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将美术教育的价值充分地展现出来。教学方法同样需要予以完善和改进,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美术课堂环境,使学生更加开放自由地学习。高中美术教育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作为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传统美术学习的基础上,融入新鲜的元素,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改革创新。美术教育需要打破局限,让学生学会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显然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出创造力。这种创造力能够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习当中,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學校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
高中学校在执行课程标准的时,应发挥学校自主性,为美术类学生开设有益于提高其专业水平的课程。课程开设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给学生提供课程介绍,供学生自主选择,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开设相应的课程,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青岛某高中已经建立了包含高校课程、家长课程、校友课程等在内的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选择。这些课程包含:创意设计、仿生设计、产品设计、摄影、印章、油画、版画、雕塑等很多方面,这些课程一方面极大拓宽了美术类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进一步加深,由此提升自己的美术鉴赏力、判断力,清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与其毕业生进行访谈时,毕业生提出高中学校美术课程的开设确实对其大学学习专业的选择和升入大学之后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由于高中学校开设的一系列设计课,使他对设计产生极大兴趣,并想做出自己的设计,于是大学选择了设计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思路广泛,也能不断地有设计灵感爆发出来,相对其他学生具备一定的优势,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实际设计能力也得到老师的赞赏。
(三)培养创新型教师,满足学生的创新教育需要
高中美术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思想提高,只有教师具有创新意识,能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保持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心,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带动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创新能力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有非常明前的特点,他强调思维的拓展与意识的培养,更具抽象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引导,在普通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对学生的启发与引领。也就是说,对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视与培养必不可少。也只有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为了培养学生而努力,为学生的进步与成就而骄傲,才能充满热情地进行工作。
因此,美术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与教学素质,将创新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也需要教师赌气进行指导与情绪梳理,因此在教师队伍结构上,学校应当建立较为全面的师资配置,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关注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同时组织教学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学习深造与交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教研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有赖于学校与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有赖于教师的重视与针对性培养,也有赖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新能力是美术生日后发展与工作的必备能力,高中阶段可以说是学生艺术生涯的起点,应当对自身的创新能力提起足够重视,学校方面也更应改良教学方式,为学生奠定创新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雪娥.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析[J].美与时代(中),2018,(09):106-107.
[2]罗晓静.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00.
[3]潘强.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9,(12):50-51.
[4]王晓燕.探讨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28):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