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反思与优化

2019-06-14 09:03曹琳
艺术评鉴 2019年6期
关键词:钢琴教学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曹琳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世代,二胎政策的开放,社会各界对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越来越重视。钢琴作为陶冶情操、提升气质的乐器,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中,能够有效的开发儿童右脑感性思考的能力。但在其融入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后,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   钢琴教学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6-0101-02

学前教育不同于单纯的托儿所教育,主要是通过在教学中加入游戏活动,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引入音乐教育,陶冶儿童的情操,丰富孩子的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前教育专业中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不仅可以调整听者的心情,舒缓人的压力,还可以丰富人的情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将音乐教育融入学前教育中,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减少其对学习的抵抗与烦躁情绪。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其音乐的表现形式多样,既可以振奋人心、鼓舞精神,又可以舒缓精神压力。因此学习钢琴演奏不仅对学生个人品格的塑造有帮助,而且能够内在灵魂的洗涤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钢琴课已经列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但相比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课程,无论在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上,还是在学生技能要求上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做出改进,不可照搬。具体来看,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教材选用与整合不够合理

高校使用的教材,诸如《车尔尼》《哈农》等,实际教学中,因为学生对其中内涵的理解并不透彻,所以一般会照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弹奏、训练。如此一来,训练不仅在一两年的时间里无法使学生弹奏一首流利的儿歌,而且即便学生经过大量练习,最终弹奏流利,某些练习曲对最终受众——幼儿而言依然过于抽象,不利于幼儿理解。

此类教材既没办法培养优秀的幼儿钢琴教师,又容易使得幼儿对钢琴弹奏产生恐惧感,无益于其兴趣的培养。由此看来,钢琴教材的选取,对于培养幼儿教师至关重要,这就要求高校选择钢琴教材应该尽可能慎重,不仅要顾及幼儿教师的学习体验,还要考虑最终受众——幼儿的接受能力。在整合教材时,可以将一些过时的,难度较大的内容删去,取而代之易于掌握或者适合儿童接受的乐曲。同时,还可以考虑适当引进一些比较有经验的,经受过认可的国外教材。

(二)教学目的不明确

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大多没有学习过钢琴,即便学过,也不会和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学生一样,经过刻苦的训练、测试。况且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钢琴专业两者的职业发展方向完全不同,因此高校老师在对待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时,不能生搬硬套钢琴专业的课程目标,而要明确教学目的。

在教学目标方面,相比教授高深的演奏技艺,高校教师应该将培养专业学生熟练的演奏钢琴视为重点,可以在学生基本功熟练了以后,重点提高其即兴演奏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随机应变,表现出更优秀的教学质量。

三、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主要方法

与音乐学院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为没有接受过真正的钢琴练习,应当对其从零教学,因而可以从最基本的钢琴训练入手。

(一)断奏和连奏练习

针对这两种练习,特别要注意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贯,断奏准确性越高越好,连奏要注重动作的标准程度。 (二)儿歌练习

儿歌简单、生动,易于幼儿接受,因此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高校中的儿歌练习一般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先从简单的和声入手,之后主要控制音型与和弦,最后根据曲风的不同,音型要合适。学生想要掌握其中奥妙,需要不断练习,提升对儿歌的即兴演奏能力。

四、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重点内容

(一)教会学生制定合理的幼儿钢琴教学计划

钢琴教学相比教授高深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灵活使用基本技巧,流畅演奏,因此,针对不同学生制定教学计划非常必要。钢琴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过程中,首要一点,要培养学生对幼儿的心理状况的了解能力,也就是说,要能掌握孩子喜欢什么,知道孩子能听懂什么,最终能否掌握教授课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察言观色,根据幼儿本身性格特征,因材施教。

(二)引导学生将培养幼儿兴趣放在第一位

幼儿对乐理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尽相同,是否對其进行乐理知识的教学,如果一概而论,只会有害无利。假设都不教授,能够接受吸收乐理知识的孩子难免丧失了深入学习的机会;反过来,若全都教授,很可能对尚未做好准备接受相关知识的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使其对乐理知识产生恐惧,导致其丧失对钢琴学习的兴趣。

因此是否传授幼儿乐理常识,应当按照幼儿的年龄,性格特征等来判断。如果幼儿接受能力强,可以试着直接教授基础乐理,这样不仅可以为其钢琴学习打下基础,还能够锻炼其抽象思维能力;如果幼儿不适合直接接受乐理知识,不妨暂缓对其进行乐理知识讲解,取而代之用一些跟钢琴有关的故事吸引其注意力,比如讲些钢琴名曲创作过程中的有趣故事、钢琴家个人成长的传记等。

(三)让学生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钢琴演奏姿势

钢琴弹奏姿势是否标准不仅会直接影响弹奏的结果,同时也间接影响弹奏者弹的气质。如果姿势不正确,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导致幼儿演奏动作的畸形,不利于培养幼儿演出的自信心,最终导致其放弃学习钢琴。因此,正确的钢琴弹奏姿势,对一生之初的幼儿而言,尤其重要。

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幼儿规范的钢琴演奏姿势的养成。一般来说,重点针对坐姿和手势两个方面。

1.坐姿

幼儿身体面向钢琴正中坐下,上身正值自然,微微前倾,脊椎骨保持挺立,感觉到背部和肩部对上半身重心的支撑。座位高低应根据幼儿高矮而定,原则是肘关节、前臂、手与键盘处在同一水平位置,或稍高于键盘。

2.手势

手自然呈圓形,掌关节撑起,指关节凸起,继而将4个手指慢慢松开,直到指尖对准键盘,此时为弹琴的基本手型。拇指第一关节处应略微保持弯曲,不要将其放在琴键上,仅仅将指头侧边接触琴键边缘即可。

姿势不对非小事,高校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注意到姿势正确对幼儿钢琴学习的重要性,并尽力帮助幼儿养成规范的弹奏姿势。

(四)引导学生帮助幼儿调节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情绪

几乎所有人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时都会有一定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人增强注意力,但是如果过于紧张,就会起到反相的效果,表现为不能保持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上。幼儿学习钢琴也不例外,当幼儿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紧张过度时,在动作上一般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出与老师和其他人疏远等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敏锐的察觉到幼儿的反应,确定幼儿是否过度紧张。

如果幼儿过度紧张,高校教师应引导学生适当帮助幼儿调节相应情绪。因为只有在幼儿不紧张的前提下,才能与老师建立真诚的友谊,尊重老师,遇到不懂得问题大胆与老师交流,同时愿意将自己的感受与老师分享。只有在这种亦师亦友的互动关系中,教师才能方便地判断幼儿的具体学习情况,从而因材施教,为其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通常在这种模式下,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与幼儿无障碍沟通的能力,具体可以通过加强情感沟通、创建宽松环境、合理评价幼儿差异等方面来与之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五、结语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教育祖国花朵的园丁。在钢琴教学方面,比起培育学生超凡的弹奏技巧,更主要的是能够灵活的弹奏儿歌、童谣,具备即兴演奏的能力;比起传授幼儿钢琴弹奏能力,丰硕的乐理常识,更主要的是培育其对钢琴表演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兰烁.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反思[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2]赵黎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创新探讨[J].文教资料,2013,(03).

[3]卢璐.优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措施[J].黄河之声,2016,(04).

[4]张明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思考与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5):110-112.

[5]丁淑娜.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黄河之声,2014,(19):49.

[6]谢姿媚.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河池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127-128.

猜你喜欢
钢琴教学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