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职语文课堂“活”起来

2019-06-14 08:27林淑玲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课文

林淑玲

多年来,语文教材几经变换,语文教学者不停地探索着更适合职中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然而,时至今日,语文教学在职中教育中仍摆脱不了尴尬的地位。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是千百年来学子们孜孜以求的文化源泉,如今,在我们职中生心目中却“失宠”。语文课堂学习沉闷,学生兴致阑珊。如何激活语文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当前一项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学生“学”的现状

职中的学生除了少数优秀的学生之外,大部分的学生上课时对有趣的知识就听一些,枯燥点的就神游太空,稍有点难度需要思索的就坐着发呆,需要讨论发言的就一言不发……语文在学生心目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作业如果老师要求严点就完成好点,要求松點就完成差点或干脆不交,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与不学都与就业没什么关系。

二、教师“教”的现状

面对着这群语文基础差,对学习缺乏热情,对未来缺少计划,对自己缺少要求的学生们,教师们在无奈之后还是积极面对现实,换教材,变教学方法——“生本教育”“小组合作学习”……变着法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措施都收效甚微,语文仍然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没能在职中教育中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到底,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

三、原因分析

1.地位确定态度

职中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在学生的心目中,文化课是基础课,是次要的,只有能及格,就不影响毕业,所以绝大部分职中的学生都重专业课、轻文化课,对语文学习缺少热情和主动性。在小学至初中的教育中,语文历来是重点科目,但到了职中,语文却只是文化课,是“次”课。地位的不同产生了态度的差异,职中学生们跨入职中校门后就放弃了语文学习。

2.与专业课脱节

职中语文的教材虽几经变换,但仍然没完全没有走出普高的模式,仍然在字、词、文学欣赏、道德熏陶这些方面占很大的比例。诚然,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传授文学知识是无可厚非的,这也是千百年来语文的职责所在。但在对于毕业后即将就业的学生来讲,在就业日益激烈的今天,他们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考取专业证书,学多一些“技术”,而不是花更多的时间在貌似和就业没什么关系的语文课上。

3.教学内容单一,形式单调

职中语文以学习字词、欣赏文章、获取情感体悟为主,对于基础差又缺乏积极性的学生来讲,很容易产生沉闷的感觉。教学仍以灌输知识为主要方式,虽然大力提倡以学生为本的小组合作学习等模式,但由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懒于思考、懒于动手,结果也常常无疾而终。最终,课堂上还是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

职中语文在学校的尴尬地位和语文与专业、生活脱节的现实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应有的热情和积极性。如何改变现状,激活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乐于在语文课堂上动脑筋、动手、动口呢?

四、对策

(一)简单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增强自信

1.精简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

我们总希望将我们所知道的全部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于是上课时滔滔不绝,旁征博引,多方引导,声衰力竭,自认为将课文分析得很透彻,但最终却发现,当我们讲得越多时,学生听懂的却越少,一节课下来累了老师,苦了学生。反过来,如果将一篇课文繁多的知识点浓缩为一两个最重要的知识点,上课时着重分析这一两个问题,学生能听得懂,能回答,他们就更有兴趣、更愿意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了。比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时,将问题浓缩为“作者描绘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由此可看出作者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舍弃对文章结构、修辞等方面的分析,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答案,又能抓住文章的主旨。

2.揣摩学生心理,问题简单明了

上课之前,教师总会认真备课,设置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但很多时候,在什么环节问什么问题,怎么问,却常常是老师从自己“教”的角度,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提问,而忽视了去思考:在这个环节,以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思维方式,他们会想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的学生不是不想回答老师的问题,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而选择放弃。比如,在进行《春江花月夜》教学时,在学习了前面写景的诗句后,问学生“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景”,结果学生们一句也说不出来。换一种方式,问学生“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月亮”“江水”等景物,知道了“月亮正在升起、江水很平静……”

3.多创设机会,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没有人不喜欢被赞美,没有谁不喜欢成功的。一次的成功,一次的赞美,能产生“光环效应”,增加对自身的肯定,激发行动的动力。职中的学生,很多人都是多年来遭受考试的挫折,对自己缺乏自信心,课堂上不敢开口,也懒于开口,怕说错了反遭耻笑。“心病还需心药治”,在课堂上多设置一些学生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回答、都“能”回答;或多安排一些简单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比如,多请普通话好的学生朗读课文 ,请字写得好的学生上黑板板书,让有表演天分的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会画画的学生上黑板画出课文描绘的场景……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回答或活动中得到肯定和赞美,在成功的体验中重塑自信,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培养学生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必然。现代开放型语文教学则强调不仅要掌握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要可以借助相邻学科来帮助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因此,充分利用综合化的现代多媒体、微课,在教学过程引入音乐、美术等因素,辅助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学生鉴赏性能力较差,生活体验贫乏,对诗歌鉴赏难度很大,很难想象出诗歌的“美”。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诗歌意境相符的春江月色图,将苍白的语言转化成直观、美丽的图画,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直接刺激他们的感官神经,学生一下子就能“看见”诗人眼里的美丽世界,和诗人产生共鸣。音乐和文学的意境是相通的,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还可以播放意境相同的音乐,由对旋律的感知引领对文学意境的感知。语文是感性而复杂的,介入直观、客观、鲜明的音乐、美术等形式,将深奥而复杂的知识转化成简单、直接的东西,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多样化

单纯学习文化课,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职中语文课教学内容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教材,而应具有丰富教学的内容,比如开设阅读课,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读或由老师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还可以开设普通话培训课、口才训练课、中华传统文化欣赏课等等,让学生改变上语文课就是学习枯燥课文的想法,认识到原来语文课是可以丰富多彩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生活化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将生活的体验、生活的场景引入课堂学习,会让学生产生真实感,觉得语文原来和现实生活是有关系的,学习语文是有用处的。如《第六枚戒指》就是在于让学生认识到交际的说话技巧的重要性。围绕这篇课文,可设置以“说服”为主题的活动,由学生充当商场推销员、餐厅服务员或导游等等,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去“说服”顾客购买产品、处理餐厅突发问题或解决游客意见分歧的问题。这样的活动将生活内容融入学习,既加深了对说话技巧的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然学得开心。

(五)评价体系系统化

很长时间以来,学生每个学期的期末总评主要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方式固然没有错,但单单用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一个学期的表现,却不全面,也容易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职中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这是实际存在的情况。职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课的任务是“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高素质”应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应包括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如及时完成作业、听课认真,勤于思考、善于发言等行为习惯表现。将每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才能比较合理地评价学生一个学期的表现。例如借助“班级优化大师”这类学习评价软件,以游戏化的形式将学生一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汇总,能更较好体现一定周期内学生的综合表现,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总之,职中语文课堂沉闷已久,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课堂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让语文学习成为中职学生学习各自专业的铺路石,从而让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我们当前的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课文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