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爱 李 荧 蒋 斌 何坤瑜 王常芳 梁晓阳
1 广州开发区医院(广州510730) 2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 510300)
听力损失临床又称其为聋度或听力下降,是人体耳在某一频率下的听阈值比正常听阈值高出的分贝数。由职业性噪声导致的听力损失称为噪声性耳聋[1]。噪声是一种影响范围较广的有害因素,不仅会造成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还会对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产生严重影响[2-3]。职业性噪声属于机械行业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因素,其已成为社会公认的一大害,可以使人们的听觉系统出现永久性损害[4]。在这样的状况下,关注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的职业风险与防护显得非常重要。为了减轻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影响,本次研究针对2016年8月—2018年8月,1 600例广州市黄埔区某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噪声暴露对听力损失状况展开分析。
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从事噪声作业岗位3年及以上的1 600例广州市黄埔区某企业噪声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1 600例工人中男1 522例、女78例,年龄在24~59岁之间,平均年龄(43±15.23)岁,接触噪声作业时间3~15 a,平均接触噪声作业时间(7±1.33)a。工人三班倒工作制,工人接触噪声作业8 h。本次研究参与者均知情。并排除非职业因素引起的听力损失者。
1.2.1 职业健康检查: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5]中职业健康噪声在岗期间检查要求对噪声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格体检及电耳镜检查。对每个参与研究的工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有一般情况、职业史、噪声接触史、既往史、家族史、自觉症状、使用何种防护措施等。纯音听阈测试,分别对双耳500、1 000、2 000、3 000、4 000、6 000 Hz等6个频率进行纯音听阈测试。纯音检测结果按照听力计算表(GBZ 49—2014)予性别、年龄进行修正。同时要求工人脱离噪声环境24 h后进行,复查人员脱离噪声环境7 d后进行,复查结果与各频率偏差10 dB之内方认可。所有的听力报告数据,均在本底噪声小于25 dB有隔音屏蔽功能室检查,检查机器为美国GSI61听力机测定。
1.2.2 纯音听阈结果诊断标准:500、1 000、2 000 Hz 为语频,任一频率>25 dB为语频听阈提高(损失),双耳语频(500、1 000、2 000)和高频4 000Hz听阈加权值平均听阈>25 dB为语频平均听阈加权值提高(损失)。3 000、4 000、6 000 Hz为高频,任一频率>25 dB为高频听阈提高(损失)。双耳高频(3 000、4 000、6 000 Hz)平均听阈≥40 dB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提高。听力损失诊断标准: (1)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提高为听力损失。(2)职业禁忌症诊断标准: 参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5]: 满足下列任一条件者①除噪声外各种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即500、1 000、2 000 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 dB);②任一耳传导性耳聋,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 dB;(3)疑似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参照《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 49—2014)[6]: 双耳高频(3 000、4 000、6 000Hz)平均听阈≥40 dB,较好耳语频(500、1 000、2 000)和高频4 000 Hz听阈加权值平均听阈>25 dB。
1.2.3噪声作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监测: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在80.5~95.5 dB(A)之间。(根据企业噪声检测规范,该公司的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因素检测由第三方有合格资质的公司检测)。
各年度听力损失情况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将工龄分为二个阶段,即工龄3~10年者、超过10年者;工龄不同听力损失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还会随着工龄的增长而增加听力损失几率,见表2。
佩戴听力防护用品工人听力损失发生率低于不用听力防护用品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各年度噪声作业听力损失情况分析
表2 不同工龄下噪声听力损失情况分析
表3 佩戴防护用品作业与听力损失发生率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大力发展,从而增加了噪声作业工人量。经统计发现,约有1 000万以上的人员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工作,且有1/10的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7],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心悸、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还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噪声性听力损失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高频听阈损失是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特征[8]。噪声不仅会引起劳动者听力疲劳,暂时性听阈位移,还会在一定程度下使工人发展为永久性听力损伤甚至职业性噪声聋,因为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发现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噪声作业工人接触工龄与听力损失呈性线关系,听力损失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升高,企业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出现严重超标,使得工人的听力损失明显上升。本次研究示: 于2018年,1 600例工人中,听力损失发生率22.93,禁忌证发生率7.31,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发生率3.00,职业禁忌症者予以调离噪声工种工作,疑似职业性噪声聋者建议提请职业病诊断。工龄、佩戴防护用品不同听力损失发生率均不相同,且严重程度也有所差异,由此说明,听力损失与接触时间的长短、个人防护有着明显的关系,且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听力损失发生率;通过佩戴听力防护用品来看,由于企业健康教育不足,工人的认知情况不同,降低了听力防护用品佩戴率,进一步出现听力损失现象。同时厂区噪声的防护尤为重要,应做到控制声源,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安装时设置减震、消音装置。“合理布局,静闹分区”。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生活区、办公区分开。同类型的强噪声源可集中设置,防止声源过于分散、扩大噪声污染面,也便于采取声学技术措施集中处理。
因此,企业应对工作场所噪声合理处理,噪声作业工人实施健康宣教,讲解防护知识与健康监护措施,每年对其听力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尽快采取相对措施。综上所述,通过对广州市黄埔区某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工龄越长、无佩戴防听力护用品出现听力损失率较高,企业应控制厂区的声源,及进行听力防护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工人健康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