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池
摘 要: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更加密切,这也推动了思想和文化上的交流,同时也使得一些不良思想在我国得以传播。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小学生接触到这些不良思想的几率增加,而小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道德品质形成的阶段,一旦其接受了这些不良思想或被这些不良思想所污染,就会导致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受到不利影响,影响其今后的学习、生活。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要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之更好地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免受不良影响,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 品德与社会 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品德教育重要的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为学生传播和灌输正确的思想,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不会受到不良思想的诱惑。要充分发挥品德学科的德育教育作用,在教学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
一、立足教材,以生为本,确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期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结果,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导向。一切教学活动皆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如此方可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有效率且有序,避免脱离主题的情况发生。因此教师必须要明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且在教学目标制定前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环境,制定的教学目标要与学生贴近;二是对学生的需求或不足进行调查,教学目标要可以发挥满足学生的需求或弥补学生的不足的作用;[1]三是要以教材为中心,品德学科的教材是经过众多学者和专家进行挑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因此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以教材为核心;四是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制定的教学目标若是过于简单,会使得学生十分轻易地完成教学目标,很难有所收获,甚至会使学生对品德这门学科产生轻视心理,更无法起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若是制定的教学目标过于困难,则会导致学生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因此教学目标的难度要适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不能过于困难。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不同,教学目标也要有所不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求是可以掌握实际情的内容,可以通过分析明确其是非,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对于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求有所提高,学生不仅要弄清事情的基本内容,同时还要了解其起因、过程与结果,并根据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还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明确事情的是非后,不仅可以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选择,同时还可以将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譬如,在开展《诚信的回報》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要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使学生了解到诚信作用,知道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并让学生对教材中的事件进行分析,做出选择,将诚信落实到其今后的一言一行中,讲真话、信守承诺。
二、开展多样化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品德课程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到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者实践活动中去。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进行体验、感悟和主动构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
一个良好且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其中,进而将注意力专注于教师教授的内容中。[2]例如,在开展《勿忘国耻》这一课时,由于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中华民族遭受列强侵略的惨烈情境、我国人民奋起反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下打败入侵者的顽强精神缺少了解,无法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 ——爱国。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如清朝政府的懦弱、闭关锁国后的国情、西方的发展等,以对比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西方列强国力昌盛、技术发达的差距,由此可以引申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观点,并告知学生科技与经济的重要性,然后向学生介绍日本入侵时期,日本侵略者的精良装备与当时中国共产党使用的落后装备,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明白在差距极大的情况下我国取得的胜利有多么艰难,以此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慷慨激昂的音乐、图片与视频,从听觉与视觉上引起学生的共鸣。
2.小组合作学习,互学互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小组为单位这种教学方法即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有几种优点:一是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一些缺少学习兴趣的学生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二是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方法留给学生的空间更大,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合作可以更好的地解决问题;四是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无论是学习能力强还是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其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优点,即使不是学习方面的,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彼此可以发现其他学生身上的优点,进而学习,同时还可以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进而改正。[3]同时,开展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民主与平等。例如,执教《国家的主人——共同的责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教材中图片里的人物都做了些什么,然后告知学生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因此也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对社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是否做过一些关心他人的事情,在讨论中会发现一名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好,但其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值得他人学习,教师可以对这种学生进行表扬,使其获得成就感,同时还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向这个学生学习。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存在差异,因此有些小组的水平会较差,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合理分配,减少这种差距,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形成良性的竞争而不是相互攀比。
3.帶领学生走向社会、走进自然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课堂中的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进自然,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内容,进而加深印象,[4]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例如,在学习《可爱的祖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自己家乡的位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什么风景,进一步引申,为学生介绍我国的风景、山川、名胜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所在省市的风景名胜参观,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辽阔与壮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学习《美丽的地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地球的相关知识,并向学生展示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图片,告知学生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然后向学生介绍当前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等问题,如废水排放、浪费水资源、乱扔垃圾、乱砍乱伐等,告知学生这种做法是对地球母亲的伤害,同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学校附近活动,找出这些破坏环境的行为,想办法制止,甚至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植树等活动,让学生从自己做起,做到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进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在开展该活动之前,要与学生家长和社区进行沟通,确保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结语
小学阶段是整个系统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品德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爱国心、社会责任感和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现代公民的重任。因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品德教学中,并通过各种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中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林世勇.运用生活化策略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探究[J].汉字文化,2018(21):138-139.
[2]李小玲.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小学生爱国主义价值观构建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9):220.
[3]郭志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博物馆教学模式——以国家课程品德与社会学科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7(04):12-16.
[4]董一红.品德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有”良方[J].中国德育,2016(06):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