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1,3)-β-D葡聚糖及C-反应蛋白对真菌性血流感染的评价作用

2019-06-12 09:22姜月红李晓林孙健闫莉王彤尤玉红金薇王锋张超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葡聚糖念珠菌百分比

姜月红 李晓林 孙健 闫莉 王彤 尤玉红 金薇 王锋 张超

[摘要]目的 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指标(PLT)及降钙素原(PCT)与真菌血流感染间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血培养真菌指标阳性且被证实只有一种真菌感染的血流感染患者共计34例作为血流感染组,选取局部真菌感染患者34例作为局部感染组,另选取34例无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检测真菌分型将血流感染组继分为白色念珠菌组及非白色念珠菌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PLT及PCT间的统计学差异,并分析各指标同真菌性血流感染间的关系。结果真菌分型得出白色念珠菌组14例,非白色念珠菌组20例。血流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及PLT水平均高于血流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念珠菌组患者在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及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白色念珠菌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PLT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非白色念珠菌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白色念珠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可反映是否存在真菌感染,而血浆(1,3)-β-D葡聚糖及PLT水平可反映血流感染的严重情况,PCT水平可以初步推断是否为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或白色念珠菌感染。

[关键词](1,3)-β-D葡聚糖;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色念珠菌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9)03-09-04

血流感染[1]是临床上重症感染性疾病之一,由于近年来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对常用抗感染药物的耐药性增加,使血流感染的治疗面临严峻挑战[1]。机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是造成血流感染的最核心因素,如手术、创伤、烫伤、静脉留置针、动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及其他医源性因素等[2]。此外,昏迷、营养不良及高龄等也是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如果血流感染不得到及时控制的话,病死率可以高达50%以上。因此在感染的早期识别致病菌并采取针对性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流感染的病死率[3-4]。因此本研究选取了2017年3月~2018年5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且血培养真菌指标阳性且被证实只有一种真菌感染的血流感染患者共计34例作为血流感染组,选取局部真菌感染患者34例作为局部感染组,另选取34例无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PLT及PCT指标同真菌性血流感染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血培养真菌指标阳性且被证实只有一种真菌感染的血流感染患者共计34例记为血流感染组,其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21~73岁,平均(53.5±21.8)岁;选取局部真菌感染患者34例作为局部感染组,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0~76岁,平均(54.8±20.0)岁;另选取34例无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19~76岁,平均(52.5±18.9)岁。所有患者均于实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进行。

1.2 入组及排除标准[5]

入组标准:血流感染组患者为经血培养检测证实存在真菌性血流感染且只有一种真菌感染者;局部感染组患者为痰液、胸腹水、中段尿及组织液(除血液及脑脊液外)标本培养出真菌并结合临床诊断为局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对照组选择在我院准备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无咳嗽、发热等症状的患者;入组患者均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无精神疾病伴发,依从性良好者。

排除标准:不符合以上入组标准的;伴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伴发精神疾病,依从性较差者。

1.3 仪器与试剂

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选用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MB-80E型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京药监械(准)字2013第2400896號];低速离心机选用湖南凯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柯登低速台式TD5A-II离心机[湘长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1410025号];恒温仪选用济南博科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BSC-3FA2系列高精度恒温槽[国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3540044号];血培养仪选用北京豪斯胜达技贸有限公司生产的BC120型全自动血培养系统[豫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400169号];生化分析仪选用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URIT-803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桂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400086号];血液分析仪选用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BC-26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粤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2254563号]。

1.4 检测方法

取已经无菌肝素钠处理过的静脉一次性采血管抽取静脉血10mL,灭菌密封后置于离心机中以2000rPm速率离心60s后立即置于冰水浴中,即获得待测血浆。取待测血浆2mL置于反应剂中,置于MB-80E型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根据反应后的标准曲线即可得出(1,3)-β-D葡聚糖水平。取双肾,制成无菌的匀浆,经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取上层清液10μL接种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24h后测定菌落计数。取入组实验者清洁中段尿,经20mL生理盐水稀释后取上层清液1mL接种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24h后镜检,选取单一一种菌落进行分析检测。患者血常规运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得出检测结果。

1.5 观察指标

(1,3)-β-D葡聚糖水平<50pg/mL为阴性,50~100pg/mL为观察期,建议进行动态监测,>100pg/mL为阳性;CRP正常值为0~10mg/L;WBC正常值为(4~10)×109/L;NEU百分比正常值为50%~70%;PLT正常值为(100~300)×109/L[6]。

1.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资料录入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方差分析法,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若不服从正态分布则运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菌落分类情况

根据检测真菌分型将血流感染组继分为白色念珠菌组14例及非白色念珠菌組20例。其中非白色念珠菌组20例包括热带假丝酵母菌14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例、新型隐球菌3例及光滑假丝酵母菌3例。见表1。

2.2 血流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及对照组指标情况比较

各组间首先进行方差分析,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目,分别与对照组进行组间两两比较,血流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756;q=8.637;q=5.021;q=5.322,P<0.05);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5.287;q=8.054;q=4.996;q=5.438,P<0.05)。见表2。

2.3 白色念珠菌组、非白色念珠菌组及对照组指标情况比较

各组间首先进行方差分析,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目,分别与对照组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白色念珠菌组患者在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11.762;q=8.762;q=-12.918;q=7.417,P<0.05),非白色念珠菌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1.046;q=8.864;q=-13.254;q=7.753,P<0.05),且非白色念珠菌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白色念珠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813,P<0.05)。见表3。

3 讨论

以往有学者研究表明[7]:白念珠菌感染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形成感染灶,继而粘附在上皮细胞表面上有白念珠菌的粘附受体,白念珠菌胞壁上具有多种粘附介导体,其中较为重要的有甘露聚糖-蛋白质复合物(M-P)和几丁质[8-10]。几丁质是(1-3,1-6)β-葡聚糖与N-乙酰葡萄糖受化合物而成的立体空间多聚体[11];白念珠菌胞壁具有纤维蛋白原,纤维连接蛋白等成分的粘着受体[12]。说明(1,3)-β-D葡聚糖水平同真菌感染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真菌性血流感染造成的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3]。因其早期发病较为隐匿,而一旦起病就十分急重,若治疗不及时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14]。有研究指出[15-16],非白色念珠菌感染造成的死亡几率已经高于白色念珠菌病感染。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等指标可反映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及感染的严重情况。

本实验经过真菌分型得出白色念珠菌组14例,非白色念珠菌组20例,非白色念珠菌发病率略高于白色念珠菌病。血流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血浆

(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局部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及PLT水平均高于血流感染组,两组其余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而白色念珠菌组患者在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及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非白色念珠菌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PLT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非白色念珠菌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白色念珠菌组。

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可反映是否存在真菌感染,而血浆(1,3)-β-D葡聚糖及PLT水平可反映血流感染的严重情况,PCT水平可以初步推断是否为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或白色念珠菌感染。由于入组样本有限,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会进一步丰富资料,继续完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爽,姜友珍,侯德风,等.1-3-β-D葡聚糖、C-反应蛋白染、白细胞联合检测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中的诊断价值[C].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2016.

[2]谢永平,黎国梅,温杰冉,等.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肺部真菌感染疗效评价中的作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5(5):517-518.

[3]雷红,董梅,孙敏霞,等.血浆(1-3)-β-D-葡聚糖动态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药物疗效评价中的价值[J].武警医学,2010,21(9):770-772.

[4]李爽,姜友珍,侯德风,等.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老年病人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老年医学,2018,16(1):57-59.

[5]杨朵,马冬媛,何欣,等.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与真菌培养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252-2254.

[6]申旺,叶丽燕,杨文丽,等.血浆(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诊治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16(9):349-352.

[7]应芙蓉,陈约慧,石亮,等.血浆(1,3)-β-D-葡聚糖及血清降钙素原等炎性指标在真菌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18(4):563-566.

[8]余鹏举,许风雷,杨军,等.血浆1-3-β-D葡聚糖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6,30(4):94-97.

[9]郑莉莉,夏红萍,谢利娟,等.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意义[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5):296-299.

[10]周正,黄庆,周敏.血浆(1,3)-β-D葡聚糖在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5170-5171.

[11]蒋燕萍,余进,李若瑜,等.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对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作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10):1171-1172.

[12]保勇,喻华,曾小莉.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作用的探讨及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176-178.[13]蒋燕萍,余进,王晓红.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对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作用[C].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2009.

[14]梁珺.真菌性血流感染流行病学现状及其早期诊断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15]路玲,王勇强,李寅,等.对可溶性TOLL样受体2判断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临床价值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4):418-422.

[16]王小芳,奉万盛,周红翠,等.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与细菌血培养联合检测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9):75-78.

猜你喜欢
葡聚糖念珠菌百分比
(1,3)-β-D-葡聚糖实验干扰因素的研究进展
β-葡聚糖的主要生理学功能及获取研究进展
“超级真菌”来了,将上演“生化危机”?
致命抗药性耳念珠菌威胁全球
烟草β—1,3—葡聚糖酶的特性和结构分析
舌头怎么会“变白”了
老年念珠菌尿液检验的结果分析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燕麦中蕴含的“宝藏”——燕麦β-葡聚糖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