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

2019-06-12 05:10彭春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引领渗透情景

彭春鲜

【摘 要】趣味教学是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在当前形势下,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对此,本人主要从语言、设疑、类比等趣味教学入手,以使语文课堂成为生动有趣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关键词】培养;兴趣;引领;情景;渗透;彰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119-01

引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和源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也会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与喜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都应实施乐中施教和趣味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语言激趣,培养学生的兴趣

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而这一点往往被初中语文教师忽略了。因为他们认为中学生已经属于“大孩子”了,不需要象教小学生一样,对他们进行热爱母语的情感渗透。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看法,作为语文教师,我常常为学生在默写和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而头痛,而中考中的辨别错字题,往往是得分率很低的题。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字感悟能力的培养。每天利用早读、午读或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文字接龙的活动,或进行“咬文嚼字”的纠错能力大比拼,或进行成语故事赛讲,进行几分钟的“美丽演说”。这些活动每天并不会花多少时间,但是,由于坚持不懈,效果是特别显著的。

首先,它让学生对令他们头痛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种追根究底的激情,因此,最直接的效果便是错字率大幅度的降低,每次测验,学生在这种题目上总是具有明显的优势。

其次,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从他们所了解的字词中,他们明显感觉到我们祖先造字的伟大和神奇,对我国的汉字产生一种崇拜感,这也就间接地帮助了他们对文言的理解。

再次,学生的表达欲望与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这是与我们的新课标精神完全一致的。因此,利用母语激趣,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层次领悟祖国文字的精妙,从而更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灿烂文化,并更有兴趣去学习和运用它。

二、魅力激趣,引领导学生发展

新课标中提到“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被教师所忽视。而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喜欢哪位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他所教的那门课,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给他们留下的印象。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都能够深深地吸引已经有自己审美观念的中学生,潜移默化中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既崇拜就会努力去学、去模仿,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只有时刻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才能使一个语文教师具有一种人格魅力,这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最直接的动力。

三、故事引趣,让学生感受快乐语文

初中生都喜欢听故事。我在讲课时,迎合学生的这一心理,切合课文内容,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而引发学生兴趣。如我讲诸葛亮的《出师表》,就顺便讲一讲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木兰诗》、《扁鹊见蔡桓公》、《愚公移山》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都可以用此法。

四、让学生在情景熏陶中接受教育

教师挖掘教材丰富内涵,弄清课文包容的科技、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诸多材料,围绕教育教学目的的要求,加以梳理设计,使之与课文内容水乳交融,给学生及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情景。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得到教育受到熏陶。

五、设疑刺激,让学生在疑中学

即对课文内部“资源”进行挖掘整理,采用技术加工,以“新、巧、奇”的形式来刺激兴趣。

如在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可设计谜面为“丘”,猜课文一句(调头格,谜底:山岳潛形)在讲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时,可设置谜面:“蜜蜂”,打曲中句子(亥豕格,谜底:峰峦如聚)。这样使学生豁然开朗,妙趣横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刺激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六、双关类比,彰显教学魅力

对课文的外部有关“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巧妙地引导学生联想或合理推理,创造性的开掘学生思维的空间,产生神韵无穷的兴趣,运用得好就会产生神奇的教学艺术张力,使课堂教学增强辐射力,开拓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如教《孔乙己》时,我用沉痛悲凉声情并茂的声调说:“孔乙己这个封建科举造就的畸形人,不仅灵魂受到了摧残,而且还摧残了他的身体,他是用自己的手走出了咸亨酒店,离开了社会舞台。”一边轻缓地檫去醒目的题目:孔乙己。这样不仅创造性地构成了学生视觉上的“空白”效应,而且重要的是艺术的启发学生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联想和补白。

七、渗透德育,巩固迁移,提高能力

结合课文内容对生进行德育教育都是我每节课堂设计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例如,我组织学生学习完《论语》十则后,作结时,我引导学生先归纳出文中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的名句,然后请生说感想,谈体会,事毕学生受到很大的振动,特别是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想。学生是谈得振振有词,激动万分。后来写作文时,部分学生还引用了此文中的许多名句进行说理,启发读者,教育他人。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不论采用什么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教出味来,必须水乳交融,不可做作附会,必须坚持不断努力,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认真去总结、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浅论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提高》互联网http://blog.sina.com.cn/s/blog_.html.

[2]《初中语文教学法初探》《广西教育》,2011年9月,第9期.

猜你喜欢
引领渗透情景
情景交际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