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险峰,周美彤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预决算收支差异度是指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核批准的政府预算收支与实际的执行结果间存在着差异。实际上,这种差异的存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近些年来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据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政府的预决算收支差异度的数据显示[注]《中国统计年鉴》(1994—2017年)。,1994—1996年的预决算收支的执行偏差分别为458.15亿元、549.72亿元、535.81亿元,2013—2015年的收支执行偏差分别为 2 579.64亿元、840亿元以及2 030.77亿元,预决算收支差异度扩张态势明显。2015年,我国政府重新修订了《预算法》,其中规定将政府的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2016年预决算的收支偏差为53亿元,收支的执行差异度逐渐缩小。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理论,政府的财政收支差异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研究预决算收支执行差异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预决算收支差异度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
对政府预决算收支差异度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关注预决算超收与超支的关系。高培勇首先提出要关注预决算偏离度,他认为正是预决算收入规模的扩大才导致超支支出的不断扩张,指出解决预决算偏离度过大的“良方”是将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全部纳入预算[1-2]。谢子远通过建立状态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研究超收与超支的关系,发现超支是导致超收的重要原因,因此须加强预算管理、严控财政支出,才能有效解决财政预算约束软化的问题[3]。二是研究预决算收支差异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朱晓晨在其博士论文中利用31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对地区预算收入执行偏差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出房地产投资支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利率、自然人口增长率对预算收入执行偏差的影响较为显著[4]。崔晓鹏等建立计量经济学中的SVAR模型,利用居民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工业增加值INDV来衡量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研究预算完成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指出预算收入完成度会导致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变化、预算支出完成度会导致居民价格指数的变化[5]。三是分析产生预决算收支差异度的原因以及缩小预决算收支差异度的政策措施。杨晓萌等、茆晓颖等分别以大连市和苏州市为例来研究预决算超收与超支的原因以及缩小预决算收支差异度的方法,认为造成超收的原因主要有GDP实际增长率超过预期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以及我国预算制度及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造成超支的原因主要有超收导致超支以及部分项目预算编制不准确,纠正预决算收支差异的方法则是要科学编制预算、适当调低预算收入的预期以及适度做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盘[6-7]。马蔡琛认为,对于政府预算超收资金的处理可以采取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方式,将预算超收资金结转到下一年的预算并进行统筹安排,然而这种方式仍存在很多技术性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建立预算超收资金的专门附属预算和专项审计体系来约束超收资金管理的自由裁量权[8-9]。王秀芝则认为,造成超收的原因主要是收入的预测并不能反映预算年度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以及国家出台增收或减收的预算计划;出现超支或者节支的主要因素有:支出预测的不准确以及节支或者超支的政策的出台;调整财政收支偏差度的措施主要有: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并且在预算执行中调整预算,加强预算的监督,合理使用超收资金,将部分超收资金纳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持有相似观点的还有韩丽娜[11]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税收研究所课题组[12]对我国财政超收收入的研究。四是从立法层面来研究政府预算收入的差异。相关的文献有:刘叔申认为政府预算是一种制度设计也是一种约束机制,我国政府预算中的软约束归因于政府预算的法治性较弱,克服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构建激励相容机制[13]。徐阳光则认为收入预测面临的真正挑战在于政治和法律层面,必须理顺政府间关系、完善立法制度并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预测法律机制[14]。同样,杨俊瑞也认为改善我国预算预测的现状主要需要修改和完善预算的法律制度[15]。
本文借鉴崔晓鹏等研究预决算完成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的方法[5],运用SVAR模型来进行定量的分析。采纳朱晓晨对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的界定[4],实证分析预决算收支差异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认为缩小预决算收支差异度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朱晓晨通过预决算收支执行偏差来研究其对31个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即预决算收入执行偏差=决算收入-预算收入;预决算支出执行偏差=决算支出-预算支出[4]。本文选择朱晓晨对预决算收支差异的设定方法[4],主要考虑到这种方法更为直接地反映了预决算收支差异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为所有的政策取向都旨在缩小或者扩大这种偏差。
此外,借鉴朱晓晨对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设定方法[4],提出:国内生产总值(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SSI)、房地产投资总额(RE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产业结构调整(IS)、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RATE)、进出口总额(IM)、社会消费零售总额(SE)这8个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可能会对预决算的收入执行偏差(Y1)和预决算的支出执行偏差(Y2)具有影响。本文选取1994—2017年主要数据进行分析。为了获得时间序列的SVAR模型,也为了增强数据的稳定性以及系数的解释力度,对相关数据都进行了对数化的处理。主要的模型设定如下:
模型Ⅰ:LY1=C1+θ1LGDP+θ2LSSI+θ3LREI+θ4LCPI+θ5LIS+θ6LRATE+θ7LIM+θ8LSE+β1
模型Ⅱ:LY2=C2+θ1LGDP+θ2LSSI+θ3LREI+θ4LCPI+θ5LIS+θ6LRATE+θ7LIM+θ8LSE+β2
常数项:C1、C2;
被解释变量:Y1表示预决算收入执行差异,Y2表示预决算支出执行差异,数据根据《中国财政年鉴》1994—2017年预算、决算的收入计算而得。
解释变量:GDP表示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SSI表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REI表示房地产投资总额;CPI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期1978=100;IS表示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指标利用工业增加值占第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的比例来衡量;IM表示进出口总额;SE表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4—2017年)。RATE表示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数据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央行基准利率整理而得,其中央行基准利率采用1年期的贷款的基准利率。
变量的统计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根据模型Ⅰ与模型Ⅱ,预决算收支执行差异可能与GDP、SSI、REI、CPI、IS、RATE、IM、SE等8个解释变量有相关关系。通过多元变量的线性回归,逐步删减和替换模型中的不显著因素,建立预决算收支差异度与显著变量之间的SVAR模型来研究预决算收支差异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对于模型a:
Y1=C1+θ1GDP+θ2SSI+θ3REI+θ4CPI+θ5IS+θ6RATE+θ7IM+θ8SE+β1进行多元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逐渐删除和替换模型中的不显著因素,构建如下6个模型,其组成变量分别为:
模型1:Y1、GDP、SSI、REI、CPI、IS、SE、IM、RATE
模型2:Y1、GDP、SSI、REI、CPI、IS、IM、RATE
模型3:Y1、GDP、SSI、REI、CPI、IM、RATE
模型4:Y1、GDP、SSI、REI、CPI、RATE
模型5:Y1、GDP、SSI、REI、RATE
模型6:Y1、GDP、SSI、RATE
根据多元变量回归模型的结果,SSI、GDP、RATE对预决算收入差异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他变量对于预决算收入差异度的影响并不明显。所有显著性的解释变量的P值的概率均小于0.05,即在0.05的水平下显著;DW≈2,表明模型不存在线性自相关关系;R2=0.75表明模型的解释力较强。
对于模型b:
Y2=C2+θ1GDP+θ2SSI+θ3REI+θ4CPI+θ5IS+θ6RATE+θ7IM+θ8SE+β2进行多元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逐渐删除和替换模型中的不显著因素,构建如下6个模型,其组成变量分别为:
模型1:Y2、GDP、SSI、REI、CPI、IS、SE、IM、RATE
模型2:Y2、GDP、SSI、CPI、IS、SE、IM、RATE
模型3:Y2、GDP、SSI、CPI、IS、IM、RATE
模型4:Y2、GDP、SSI、CPI、IS、RATE
模型5:Y2、SSI、CPI、IS、RATE
模型6:Y2、SSI、IS、RATE
根据多元变量回归模型的结果,SSI、IS、RATE对预决算支出差异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他变量对于预决算收入差异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解释变量SSI、IS、RATE的P值的概率小于0.05,即在0.05的水平下显著;DW≈2.056,表明模型不存在线性自相关关系;R2=0.64表明模型的解释力较强。
剔除了不显著的变量后,利用SVAR模型来分析预决算收入偏差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央行基准利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预决算支出偏差度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央行基准利率之间的影响效果。各数据对数化后的结果如表2。
表2 各变量对数化后的结果
续表(表2)
1.平稳性检验
在利用SVAR模型进行回归之前,本文先采用ADF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原假设为模型存在单位根,如果所得结果的概率小于0.1,则拒绝原假设,认为时间序列是平稳的。表3显示,序列LY1、LGDP、LSSI、LRATE以及序列LY2、LSSI、LIS、LRATE在10%的水平下显著,二阶差分后具有平稳性,服从I(2)过程,认为这两个序列为二阶单整序列。
表3 ADF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D表示变量的一阶差分形式;(C,T,N)分别代表单位根检验中的截距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2.协整关系检验
由ADF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可知,模型1、2中的变量LY1、LY2、LGDP、LSSI、LIS、LRATE为二阶单整序列。因为是同阶单整,所以这些变量之间可能会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方法对这两个模型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并选取最优的滞后阶数为2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注:*表示在5%的水平下显著
由表4可知,模型1至多存在两个协整关系的概率为0.024 8,模型2至多存在两个协整关系的概率为0.023 7,因此在5%的水平下显著,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说明模型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根据SVAR模型成立的条件,如果原模型是非平稳的,但仍然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可以选择SVAR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因此本文选择SVAR模型是合适的。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在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之前,对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进行确定。据LogL、LR、FPE、AIC、SC、HQ这5种标准下滞后阶数为0、1、2的各种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表5、表6)。
表5 SVAR模型滞后阶数检验结果(模型1)
表6 SVAR模型滞后阶数检验结果(模型2)
注:*表示不同标准下选中的参数
由表7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Y1是LSSI的Granger 原因,LRATE是LY1的Granger 原因。这说明:(1)预决算收入的执行偏差会引起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变化,由于社会固定资产总额占投资的比重最多,而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性需求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大,因此预决算收入差异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2)预决算收入差异度会影响央行的基准利率。利率是反映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因此财政中的预决算收入差异度会对货币政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表7 模型1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表8 模型2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表8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Y2是LSSI的Granger原因,LIS是LY2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1)预决算支出的执行偏差会引起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变化,由于社会固定资产总额占投资的比重最多,所以预决算支出执行偏差对投资的影响比较大。(2)预决算支出差异度会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如果按经济结构划分,我国经济可以分为三大产业,其中第二产业工业占比最大,如果用工业总额占三大产业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么预决算支出差异度对产业结构调整有影响,也意味着预决算支出差异度会对经济发展具有影响效应。
4.脉冲响应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预决算收支差异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本文对构建的SVAR模型进行Cholesky分解,建立递归形式的短期约束,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进行研究,分别考察预决算收入和支出的执行偏差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央行的基准利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脉冲响应。
观察AR特征多项式的AR根图,如图1所示,所有的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满足稳定性的条件,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
图1 AR特征多项式的根
图2显示了预决算收入差异度在受到单位冲击之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脉冲响应函数。在第1期为正向影响,然后逐渐下降,并分别在第2期、第6期达到负向最小值,之后逐渐向两边扩张。总体来看,预决算收入差异度在短期内对GDP的影响明显,冲击影响正负交替。图3显示了预决算收入差异度在受到单位冲击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SSI的脉冲响应函数。从第1期开始为负值,在第2期达到最低点,之后逐渐上升到达第3期的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第4期为最低点,之后各期逐渐趋近于零,整个过程都在零点出徘徊。这意味着,预决算收入差异度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影响负向明显。图4显示了预决算收入差异度在受到单位冲击后,央行的基准利率的脉冲响应函数。在第1、2期为负值,第2期达到负值最大,之后逐渐上升接近零点后下降,第4—6期一直为负,第7期时在零点徘徊。这说明,预决算收入差异度对RATE的影响明显。
图5显示了预决算支出差异度在受到单位冲击后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脉冲响应函数。第1—3期基本在零点以下并且基本持平,从第3期开始一直下降,直到到达第5期的最低点,以后各期基本稳定在最低水平上。这说明,预决算差异度对SSI的影响以负向为主。图6显示了预决算支出差异度在受到单位冲击后,产业结构调整的脉冲响应函数。第1期在零点处逐渐下降,之后各期逐渐下降,基本在零点之下,说明预决算支出差异度对产业结构的负向效应。图7显示了预决算支出差异度在受到单位冲击后央行基准利率的脉冲响应函数,从第1期的最高点逐渐下降,到第4期达到零点以下之后回升趋近于零。
图2 GDP对YI的脉冲响应分析
图3 SSI对Y1的脉冲响应分
图4 RATE对Y1的脉冲响应分析
图5 SSI对Y2的脉冲响应分析
图6 IS对Y2的脉冲响应分析
图7 RATE对Y2的脉冲响应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预决算收支差异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选取1994—2017年全国层面上的数据,并且选用GDP、SSI、IS、RATE、SE、IM、CPI、REI作为评价经济发展的指标,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后,采用SVAR模型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GDP、SSI、RATE对预决算收入差异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预决算收入差异度对SSI的影响最大,对GDP的影响最小;SSI、IS、RATE对预决算的支出差异度具有明显负效应,其中预决算支出差异度对IS的影响最大,对RATE的影响最小,预决算的收支差异度在短期内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预决算的超收收入是超支支出的格兰杰原因,超收决定超支。
缩短预决算收支差异度对维持经济稳定意义重大。为缩短预决算收入差异度,要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入手。从经济方面看,GDP的实际增长率超预期、经济周期的波动以及通货膨胀都会造成财政的超收。在财政预算的编制方面,预算收入的计划安排倾向于留有余地的原则,在GDP的计划增幅上外加若干个百分点,保守性的估计导致了财政的收入差异;在预算的执行方面,预算年度在经济社会运行良好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可能大幅增加,如果这种变化并未纳入预算的安排,就会带来财政的超收。在预算的事后监督方面,如果预算收入在执行上调整不利,很有可能会使超收收入的使用拖到年底,影响人大审批监管,加重这种超收收入使用的不确定性。至于超支产生的原因,从相关文献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是超收导致超支。另外,就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来看,上级对下级政府的补助事前具有不确定性,造成预算支出编制口径中并不包括上级的补助,到年中预算执行时上一年的补助结转当前年度,造成了当前年度的超支。第三,由于预算编制的不准确造成执行预算时需要追加指标从而导致了超支。预算编制的不准确主要体现在上一年度的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考虑得不全面,下一年度在执行预算时由于政策改变、领导意图等原因需要追加预算指标而引起预决算超支。
2015年我国政府颁布了新的《预算法》。在新的《预算法》中,我国政府就超收规定了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冲减赤字;二是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也就是说,当年的超收收入不能用于当年预算支出,需要用于下一年度的预算支出。并且超收的收入要么冲减赤字,要么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不能另作他用。新的《预算法》规定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二是一般公共预算超收收入冲减赤字后的剩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