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慧群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巧妙地利用意外进行“生成”,会成为课堂一个預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巧妙地利用意外进行“生成”,会成为课堂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数学课堂的生成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差错;二是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矛盾,三是受其他因素影响的课堂意外。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尝试、经历磨练和失误,最终变得聪明起来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通常看到的是消极面。其实,学生课堂上的错误往往正是教学的巨大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教师对待错误要有良好的心态和一双独具的“慧眼”,把错误看成是由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好数学的一剂良药。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我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要求学生说出面积计算的方法:长×宽(a×b)。接着在电脑上将这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猜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由于受负迁移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是两边相乘(a×b)。此时,我就将错就错,进行因势利导。如果“(a×b)”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相等。接着,运用电脑动画将平行四边形移到长方形图上,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图形是否一样大,经过仔细观察比较,学生发现两个图形的面积不一样大。其中阴影部分就是长方形比平行四边面积大的部分,从而明白了“a×b”不是求平行四边面积的道理。我进一步引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怎样计算呢?通过直观图,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将长方形外的小直角三角形平移进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它的面积公式,最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结论。正是捕捉了学生的“错误”而引发了同学们对问题的积极思考,极大调动了同学们的探究兴趣。
课堂上,面对孩子们在思路上旁逸斜出、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这些“歧路动态资源”,是把他们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挖掘?选择前者是会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但牵着孩子们走,无疑置“动态生成资源”不顾,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开门见山,举起梯形的纸板问学生:“你知道这个纸板的面积有多大?”马上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高再除以2。所以只要量一量梯形的底和高是多少就能算出来。”没有探究学生就说开了,预先设计的环节和问题全泡汤了。面对这一“意外”,是当做没听到还是……?我急中生智,用询问的口气问学生:“知道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同学请举手?”结果大半以上的同学都举手了,“那么知道梯形的面积为什么用底乘高再除以2的呢?”学生摇头不回答。这不正是本节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吗?于是,我首先肯定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指出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梯形的面积为什么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来计算。比一比,看哪个同学,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最先发现。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有利于动态生成的问题,学生学得非常主动,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
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它表现为老师的教灵活地顺着学生的思路发展,尤其当学生的回答或愿望与老师的预设不一致的时候,教学中随机折射出的不仅是教师的智慧,也是教师的魄力。说是智慧,因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看似“离谱”的回答、“茫然”的眼神中,听出创造、读出渴望来;说是魄力,因为当预设偏离实际时,取舍本身就是一种教学风险。
3.1 优化选择。对于有利于教学的资源,我们应肯定其作为新的教学生长点。因此,我们要优化选择即时性学习资源。如在计算教学时,由于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学生往往会为体现多样性而反馈多种方法,其实这些方法有的是累赘的,有的是没有经过优化的,如果我们没有很好的处理,就会出现三四年级学生还在“扳手指”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适时的进行优化选择,对于确实属于基本算法的,我们进行适当的强调与重复,而如果是烦琐的、不适合课程要求的或不是很优化的,我们就要在不打击其积极性的情况下作隐性处理。
3.2 合理补充。由于学生对生成性学习资源反馈时的不完整性,学生在学习时缺乏了对概念知识等形成认识的科学性,就会对学生再生的生成带来影响。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反馈资源作合理补充,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丰富、更科学,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更精彩。
3.3 不断的反思。包括课中的即时反思和课后的系统反思。即时反思直接促生教学机智,科学的调控教学节奏,寻找解决问题的巧妙方式;课后反思,随时记下自己的一思之得,积累经验,深化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巧用自己的智慧来捕捉课堂间不经意的“意外”,善待这些意外,智慧地捕捉不经意间的灵感与顿悟,直面突发的问题与困惑,来放飞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的氛围,升华教学的主题。让这些突发生成的“意外”,巧妙地成为课堂里的另一种奇迹,另一种美!让我们紧紧地抓住这些“意外”,理性地思考,巧妙地化解,智慧地应对,相信:因为有了这些“意外”,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加的生动与精彩!
(作者单位:灵川县灵川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