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企联盟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19-06-11 02:49王欣
知识文库 2019年9期
关键词:日语校企岗位

王欣

基于行业产业建立校企联盟,实现多家院校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搭建校企纵向合作和校际横向交流的宽广平台,对于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困境行之有效,是实施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策略。通过校企联盟深化产教融合,使培养过程更好地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校企联盟是辽宁省产教融合的重要组织模式。《辽宁省加强校企联盟建设实施方案(试行)》中指出“建设高中等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紧密结合的协同发展联盟,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1 建立“校企联盟”的必要性

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下,受到学生规模和实训环境场所的限制,学校往往只能选择一两家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冠名为“XX企业订单班”。但是,一方面,合作过程中有时受到企业业务方向或经营规模调整等的影响,订单班不能长期坚持,校方不得不耗费人力物力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苦于缺少丰富的院校资源或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进行订单培养,导致校招难度大或难以招聘到符合要求的员工。

因此,迫切需要基于某一行业为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一个开放式平台,汇聚作为人才培养供给侧的校方资源和作為人才需求侧的行业企业资源,形成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享,才能有效地帮助校企双方节约成本,扩充资源,扩大合作范围,优化校方出口与企业入口的衔接途径,从而助力专业改革发展,充足产业人才后备,促进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校企联盟”的形式与特点

“校企联盟”继承了传统校企合作的功能和理念,在此基础上对其表现形式和发展理念进行了扩充与完善。联盟以主体独立、需求互补、资源共享为前提,是联盟成员基于某一具体行业或产业,以共通的利益、立场和发展目标为出发点结合而成的一种供求互补、协同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同盟。联盟整体的发展与壮大可以为联盟成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倚靠,而整体的发展壮大又倚赖每个个体力量的不断增强,形成互为促进的良性发展。其特点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2.1 多校企主体交叉对接

区别于传统校企合作中的单线合作关系,基于某一行业结成的校企联盟中,以某一地区为中心的设置有相关专业的院校群作为人才教育供给方,而从事相关产业的企业群作为人才需求方,二者之中,一般来说教育供给方起着组织联盟活动的主导作用。

得益于联盟平台的资源共享优势,同一院校主体可以同时获取多家企业及整个行业的发展动向、人才需求变化等信息,适时适当地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规模,校企双元协同育人,充分调动专业发展内外动力、激发活力;另一方面,企业主体能够更为高效地获得丰富的校园人才资源,为人力资源部门节约成本,有效缓解“校招难”问题。通过校企双元协同育人,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2.2 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与输出无缝对接

凭借校企联盟平台的支持,校企双方能够更加完善合作模式、充实合作内容、拓展合作深度。在原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合作承担顶岗实习课程的基础上深入协同培养,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完善培养方案,在培养标准、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企业需求和职业要素。通过企业资源入师资、入课程,课堂走进企业、走进岗位等措施,将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岗位文化充分融入培养过程,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充分融入了职业要素的培养过程能够帮助专业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企业和岗位,更好更早地做好职业规划和定位,有利于缩短甚至消除学习过程中的“茫然期”,更易于成为职业素养高、专业基础好的符合企业和岗位需求的人才,从而迅速进入企业踏上岗位,实现从校园到岗位的无缝对接。

3 服务外包校企联盟助力商务日语专业发展

2017年6月17日,在大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大连市教育局的指导和大连市服务外包协会理事会的领导下,大连服务贸易(外包)校企联盟正式成立。联盟以服务外包相关岗位人才培养为核心目的,地区范围内服务外包企业和高中等院校按照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自愿参加,通过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实现共赢。我校以商务日语专业为代表成为联盟成员之一。

我校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对日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日文分析操作相关岗位。该岗位要求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日语基础能力,能够熟练应用商务日语并掌握日文电脑操作等相关实践技能。为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我专业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以往的校企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合作企业范围窄,信息掌握不及时。受到专业规模的限制,近年来每年毕业生大约在50-60人左右,除去留学和专升本的学生,实际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人数为40人左右。这样的规模不能满足同时与很多企业深入进行校企合作,容易受到企业不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行业接触范围小导致不能及时较好地掌握行业产业最新发展动向,势必影响专业结构调整与发展。

二是校企合作浮于表层、缺乏深入挖掘。以往校企合作重点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共同担任和管理校外顶岗实习课程,对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较好地衔接实习与就业有一定效果。但是,在前期的人才培养标准、方案制定和校内培养阶段并没有充分融入行业企业元素,导致学生在心理准备、职业规划、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训练方面并没有很好地达到岗位要求,增加了企业对于实习生和员工培训的成本投入。

三是校际接触较少,缺乏横向交流。以往的专业建设中比较注重校企纵向合作,但是校际横向交流不够充分。究其原因,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是没有便捷的交流平台,教师仅凭个人资源难以定期广泛联络多数院校专业负责人沟通交流,即使同一地区院校间也难以真正做到人才培养一体化和行业资源规模共享。

通过加入大连服务贸易(外包)校企联盟,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由行业协会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成立的校企联盟为各个院校提供了广泛接触行业内企业和同类院校专业负责人的交流平台,拓展了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实现了同类院校和专业间定期沟通有无和资源交流。在校企联盟平台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共享的有力支撑下,商务日语专业与多家企业深入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目标遵循行业职业标准,培养过程遵循职业发展规律,课程内容对接岗位工作任务。将企业导师和课程分层次引入学期课程,每个学期安排行业企业认识和实践课程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和岗位。通过一系列深度合作措施的实施,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真正实现了校企双主体共同参与,培养过程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很好地完成进入职场的心理准备、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得到用人单位的较高评价。

4 结语

校企联盟制度对于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困境行之有效,是实施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策略。但是,想要校企联盟顺利有效实施,具体保障措施不可或缺。加强政府部门的组织领导,做好统筹安排与规划,建立规范合理的校企联盟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制定措施保障双方的权利等,需要不断加深加强校企联盟制度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单位: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日语校企岗位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赢在耐心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