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哲仁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与通用技术两课程理念相近、特征相似,都注重实践强调合作,两课程若能有机融合,将充实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促使新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可操作能落地;拓展通用技术教学时空、丰富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强化通用技术教师生活教育理念,在真实开放的实践情境中,使学生能深刻体会设计的一般过程,并形成问题解决方案,促进学科结构、流程、系统、控制四大概念引领大项目、大过程的技术实践学习。
关键词: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融合
2017年新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是跨学科、跨学段的实践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和体验中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课程总目标可归纳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及创意物化四个方面。活动方式主要有: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及职业体验[ 1 ]。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该科核心素养为: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 新课标倡导开放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两课程都注重实践,特征相似、理念相近、都注重实践强调合作,笔者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两课程若能有机融合,完全可以优势互补、整体推进。
1 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平
1.1 充实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所有学生都要参加的必修课程,学分是各学科最多的,教学工作量很大,仅靠少数几位专任教师是远远不够的,何况有些学校还没有专任教师。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都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兼任一些指导工作。可是,一些学科教师对这项工作热情不够,或方式不当,常把学生局限在自己所教学科知识的范围内活动,或以学科实践环节取代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效果不尽如人意。通用技术教师大多都具有辅导科技竞赛和组织、实施技术实践活动的经验,他们只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短期培训、认真研修新纲要、查阅优秀的活动案例,即可成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坚力量。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能结合教学内容,不时关心学生的研究(制作)情况,提醒学生积极联系各自的指导教师,避免走过场、混学分情况的发生。
1.2 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已呼吁了多年,学校应多措并举确保开设到位,不断提高实施水平。鉴此,新纲要编制专家分学段分类型推荐了152个活动主题(中学82个),并对每个活动主题做了简要说明,可是这些活动由谁来实施?用什么时间来实施?还是个严峻的问题。与通用技术课程诸模块的内容对比,发现两者有很大的交集,通用技术教师若能将两者融合起来,必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从常态化走向高质量的实施。
2017厦门金砖会议前夕,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考察探究形式,放学生到社会上寻找不合理的人机关系,做好拍照记录工作,并提出完善意见,实现技术课程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如:某组同学发现海沧大道海角九号附近暗礁较多,渔民养殖海蛎遗留的设施没有清除干净,可是有不少市民和游客在這一带下海戏水、游泳,存在安全隐患,于是同学们就开展专项考察探究,并将研究报告提交给区城建局。如今,区政府在岸边立了一块巨幅电子警示屏,还把厦门蓝天救援队请来常年现场保护。在这组同学的感召下,更多的同学周末经常到海边去当创安志愿者,劝阻不文明行为、提高游客安全意识,社会服务能力得以提高。
又如:我们争取到学校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先后组织学生参观了厦船重工、金龙汽车、可口可乐、唐荣游艇及海投物流等企业。学生们沿着生产流水线参观,听取企业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介绍,学到了很多课本里没有的知识。许多学生是平身第一次走进大型企业,眼界大开,还兴趣盎然地围着技术人员询问各种问题。通过观察各部门、工种的工作情况,同学们增强了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这些参观考察活动其实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职业体验过程。
再如:我们结合当地垃圾分类的形势,设计了“做个环保志愿者”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设计制作适合学校、社区或街道上用的垃圾桶,受时间、器材或工艺限制做不出实物模型的小组,画出设计方案正等轴测图即可,以提高新纲要要求的创意物化能力。有些学生还对目前垃圾分类情况提出修改完善建议,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进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3 渗透技术文化,确保活动有序开展、综合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整体性和连续性等特点,课程实施几年来,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实施过程中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学生们在活动中往往过分强调自主性,活动组织欠规范、把握不住活动重点、处理不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或被局限在校园内开放性不足,实践活动形式化、零星化。因此,我们常提醒学生可以将通用技术课堂上学习的技术思维和技术方法,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如:活动初期做好可行性分析,设计并优化好活动流程;研究(或制作)活动比较复杂时,可分解为几个子系统,以 “系统及其设计”课上所学的系统论初步,区分主次,分工协作,整体实施;控制好进度和研究方向,要善于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活动总结时,我们要求学生从技术运用、团队合作、经验教训等方面自我总结,引导学生将实践感悟迁移到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及终身发展上。
2 拓展通用技术教学时空,让教育与生活相伴而行
2.1 弥补通用技术课时不足
目前多数省份通用技术尚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阶段,只要求考两个必修模块,新课标修定后,必修学分减少到3分,课时减少为为54个。无奈之下,一些教师只能压缩学生技术实践课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依然难于改变必修模块课时不足、选修模块难以真正开设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通用技术如果能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融合,就可弥补课时不足的问题。我们的一个办法是:将技术作品的设计制作与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设计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外分小组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定期开放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科技节上对作品进行评价、展示,择优表彰。科技节、社团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范畴,学校较为重视,有资金和制度上的保障。
2.2 加强通用技术教师生活教育理念
通用技术课程在许多老师和学校领导眼里还是劳动技术的升级版,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包含了劳动技术教育,因此,他们会误认为通用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翻版,这样简单类比显然有失偏颇,但两者确实又有许多地方可借鉴和互补。通用技术教师首先可借鉴综合实践活动多年来形成的生活教育理念。如:尊崇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克服学生研究(或设计制作)精英化、学术化、统一化的倾向。教师不可就技术教技术,零星孤立地灌输知识,而应优化教学结构,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课程开发应面向学生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2.3 丰富通用技术课程资源
通用技术教师如果仅盯着考试要求,尽量讲清教材里相应的内容和案例,是远远不够的,还会造成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使学生丧失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将成了纯粹的空谈。通用技術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应遵守“信奉而不唯是”的原则,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学校各部门组织的各类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教师要尽量参加,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生成性的问题,收集过程材料,挖掘与技术课程教学相关的教学案例,以便在日后教学中进行深入分析, 课程内容情境化能激发学生深度学习,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这既是课程资源建设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诉求。目前通用技术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开发能力还比较欠缺,大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弥补和提升。如:研究性学习选择及确定研究课题环节,其实就是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其实就是方案的构思……笔者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经常把往届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作为教学案例,加以分析讨论。
2.4 促进学科大概念引领大项目、大过程技术活动的开展
有机贯通结构、流程、系统、控制四大概念所引领的技术实践学习[ 2 ],是通用技术新课标的亮点之一,仅靠零星的几节通用技术实践课和仅有的几间专用教室,是无法满足这一教学方式改变的,必须另辟蹊径,融合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条捷径。
我们曾促成航模社团的成立,社团需要固定的活动室,我们就将木工专用教室提供给他们使用,还向学校申请购买了建筑模型竞赛的套材,供学生设计制作木结构桥梁,并择优参加省、市建筑模型竞赛。经过不断改善桥梁结构、不断提高粘接技巧,几经测试,许多同学在桥梁自重22克以下,跨度40厘米以上的要求下,成功支撑起30多公斤的杠铃片,我校韩小龙同学在2018年福建省青少年建筑模型锦标赛上,以58公斤的成绩获中学组得第一名,第二、三名也被我校学生获得。在“改进我们的课桌椅”STEM主题活动中,学生明确制作任务和限制条件后,没有立马画设计图,而是按“设计的一般过程”,从观察比较生活中的桌椅开始,提出多个活动方案,将科学、数学、艺术和工程思维融人到技术实践活动中。在较长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同学们当了一回结构工程师、环境美化师及产品设计师,发展了工程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融合了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课程得以拓展,同学们的技术素养得到发展和提升,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同时也促使综合实践活动新纲要可操作、能落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