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四化结合”模式探析

2019-06-11 00:23陈媛黄振宣
教育与职业(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模式实践教学

陈媛 黄振宣

[摘要]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规范化不强、教学资源不足且利用率不高、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根据学生特点和职业素养要求,探索构建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标准化、实践教学活动组织网络化、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过程化、实践教学项目成果品牌化为主要特征的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四化模式”,从而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職 思政理论课 实践教学 模式

[作者简介]陈媛(1984- ),女,广西玉林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黄振宣(1979- ),男,广西钦州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广西 南宁 530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重点课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广西区情教育虚拟仿真展馆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MSZ00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2-0084-04

实践教学有助于内化理论知识、提高教学实效性,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要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然而,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部分高校并没有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日常教学环节进行组织实施,其实效性不如人意。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四化”模式,从而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标准化

当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规范化不足,以致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中无章可循、随意性较强。高职院校应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建立标准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规范实践教学内容。

1.以提升综合素养为内容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职业人”角色转变。“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点和切入点,带动了高职院校的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内容。在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必然要融合工学结合模式,从学生实践和专业需求角度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内容导向,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相结合,包括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理想信念教育与实践、法治观念教育与实践、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教育与实践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尽快了解和融入社会,认识专业岗位需求,培养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引导其从“学校人”向“职业人”角色进行转变,为今后的顺利就业做好铺垫。

2.以学生为实践活动主体,设计“包装时尚”的标准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018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提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在教学方法运用方面要实现科学化,努力做到教学“包装”时尚和“工艺”精湛。

“包装”时尚意味着学校的教学内容设计要以“新时代”为背景,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日常关注的社会热点,与时俱进地设计系统化、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制定实践教学管理配套制度和方案,组织编写出版实践教学指导教材,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标准化。“工艺”精湛除了要求教师在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上要精心设计、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外,还要求教师能创新实践教学,有技巧地引导学生乐于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

3.以“五个部门”为责任部门,保障标准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得以顺利实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明确规定了各高校教务处、财务处、学生处、团委、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五个部门为统筹组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责任部门,“五个部门”必须各司其职,保障标准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得以顺利实施。

高职院校要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规范为正式成文的标准体系,并围绕内容体系进行标准化建设,编制实践教学项目库及实施方案和实践活动手册。教务处要在教学计划中单独设置实践课时,执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1学分的规定;财务处要落实专项经费,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学生处和团委要对实践教学覆盖的全院学生进行监管;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要根据实践教学内容标准体系,具体指导学生完成社会实践。

二、实践教学活动组织网络化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实现实践教学活动组织网络化,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活力。

1.以网络化来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配方先进”。传统思政课实践教学往往采取学生在校内开展调查采访,或校外开展社会调查、参观教育实践基地等形式,方法比较陈旧,且受交通条件限制和学生安全管理方面的考虑,只有部分学生能参加外出实践,有的高职院校甚至直接忽略实践环节,使实践流于形式。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提出,要实现思政课教学“配方先进”。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思政课“配方先进”的实现提供了可能。高职院校要依据学生热衷网络的特点,深入研究实践教学活动组织网络化,推动传统实践教学方式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一方面,要实现过程网络化,在实践主题布置、教师有效监控、学生实践活动开展进度、学生实践活动总结等方面实现网络化。另一方面,要实现方式方法网络化,选择富有时代感的实践方式方法,如“学生网络辩论”“学生主题微电影拍摄”“学生网络调查”等。

2.以全方位拓展实践空间为目标,促进立体多维的实践时空融合。网络实践阵地是实体实践阵地的有益补充,高职院校要开展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全方位地研究和开发网络实践阵地,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开展网络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实现立体多维的实践时空融合。学校应借助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多媒体信息工具,搭建移动学习平台,在手机APP上开设学生“实践活动”版块。学生可以通过该版块了解社会实践任务,开展社会实践,分享实践心得体会等;教师则可以在平台上随时跟进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况,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实现师生的良性实践互动,提高实践教学的管理效率,从而形成网上实践与网下实践互动、互补的实践教学模式,全方位拓展实践空间。

3.以构建网络实践教学平台为抓手, 整合和丰富实践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应利用学生从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特点,开发构建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充分挖掘、整合符合教学规范的优秀案例和各种实践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开展思政课实践的兴趣。

高职院校要围绕实践活动组织网络化建设,开发移动端实践教学网络管理平台。一方面,要在平台上整合和配套相关教学资源,如发布实践教学活动指南系列微课和优秀实践案例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讨论;另一方面,要在平台上构建虚拟实践基地,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解决实体实践基地不足的问题,如开发国情教育三维虚拟展馆,学生可在虚拟情境中身临其境地接受国情教育。

三、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过程化

高职院校要改变以往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品行、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实现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过程化、动态监测学生实践过程、多方位评价学生实践表现和综合考核学生实践效果。

1.借助新媒体技术监测手段,动态监测学生的实践过程。高职院校要从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独特视角,依托新媒体技术应用,构建思政课过程式考核评价模式,既能通过新媒体技术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能通过新媒体考评学生的学习结果,从而体现考核时间的连贯性。教师通过思政课过程式考核模式,可以跟进学生教育、管理的各环节,融入校内外的各项实践活动,监测学生的实践过程,及时了解学生活动进度,对学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指导与帮助。同时,实践活动完成后,教师还能运用新媒体技术考评学生实践,及时反馈学生的实践结果,并通过动态监测学生实践过程,保证学生的实践学习量,使其领悟思政课实践过程的重要性。

2.依靠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方位评价学生的实践表现。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主要以任课教师为评价主体,且以学生提交的实践作业作为评价学生实践表现的依据,容易造成评价结果主观性过强,影响评价体系的客观性,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只要任课教师给予实践作业高分,即代表自身实践是成功和有效的。

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课实践具有丰富的实践项目题材,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体现发展性,而非终止性。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学生在专业实训时,或在工作单位顶岗实习时期的思想道德表现可作为评定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参考。高职院校要在坚持任课教师为评价主体的前提下,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学生处、团委可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表现、主题教育活动表现做出客观评价之外,实习实训单位也要成为评价主体,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作为评价主体,从而实现实践教学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以定量和定性評价为标准,综合考核学生的实践效果。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活动效果评价要实施定量和定性双评价标准。高职院校要统一制定思政课实践考核的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强调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考核。

高职院校在评价学生实践效果时,除了定量考评学生参加实践时数、实践作业完成情况、出勤状况等硬性指标之外,还要定性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从而实现教学考核方式过程化。高职院校要借助新媒体技术监测手段,动态监测学生的实践过程,将其在实践过程中的活动积极性、创新意识展现、思想进步、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表现与提交的实践成果结合起来,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从而实现考核方式过程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综合考核学生是否通过社会实践达到预期目标。

四、实践教学项目成果品牌化

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现实践教学项目成果品牌化,这既符合办学理念的要求,又能提高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1.构建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体现高职院校特色和专业需求。高职院校要根据工学结合模式和各专业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展开不同的实践,并突破思政课教材内容,组织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以完成项目为导向,从不同侧面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丰富其学习内容。

实践内容项目设计要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和专业需求,与专业实训内容集成设计,挖掘专业的实践教学案例、信息和素材,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合力。实施项目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内容体系的转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实践项目,多方面锻炼自身能力;高职院校组织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实践教学项目,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则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2.依托实践评比和竞技活动,形成特色实践教学项目品牌。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地区实际,在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通过举办实践评比和竞技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活动、实践教学成果评比等,逐渐形成品牌和特色。高职院校还可以围绕项目成果品牌化建设,举办高职学生实践教学优秀学习成果评比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企业文化体验、最美年俗手机随手拍等特色品牌活动,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质量。

3.推广特色实践教学项目品牌,增强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高职院校思政课特色实践教学项目品牌所包含的成果质量、社会功能、技术水平、价值取向等,是思政课特色实践教学识别的符号系统。特色实践教学项目品牌通过其信息系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仅能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也能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实现教学目的。

高职院校要通过新媒体信息技术,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移动学习平台、网站平台等持续推广特色实践教学项目品牌,并注重学生的反馈,提升学生对实践教学项目品牌的参与度、了解度和好感度,进一步增强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高职院校还要充分发挥品牌效益,扩大特色实践教学项目品牌的知名度和辐射力,申请注册专利。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关乎学校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持之不懈地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宽松.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性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2).

[2]项光春.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3]左英霞.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5).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课模式实践教学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思路探讨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永续债券探析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