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雄
[摘 要] 针对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现状和中职学生生活实际,以《哲学与人生》中“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教学设计为切入点,通过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师生互动融合,以探究创新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加强德育渗透,提高德育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 键 词] 德育课;实效性;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2-0152-02
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职能。作为德育课教师,应努力探索中职学校德育课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为增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提供有益参考和可行策略。
新的德育课堂需要从以往的注入式变为启发式,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与分享。本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王霁主编的《哲学与人生》第十二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为例,探讨如何积极改变传统德育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一、了解学生心理特点,把握思想动态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情分析是一切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教学活动设计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中职德育课教师来说,既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在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共性特征,还应分析和把握专业、班级以及个体的个性特征。因此,在备课过程中,要利用班主任访谈、交流座谈、发放问卷等形式来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本节课的开设对象为二年级机电、数控专业学生(全部为男生)。
(一)身心特点
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有一定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心中有梦想,却常常意志不够坚定,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有畏难情绪,同时缺乏相应的人生担当。但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
(二)知识基础
通过前面章节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基本的哲学观点,能初步运用哲学观点来看待和分析问题。能确立符合社会发展的人生理想,如成为一个机械加工师或焊接技师。
(三)疑难困惑
本课程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刚刚度过入学适应期,开始全心投入专业学习,但普遍缺乏持久的动力支撑,对专业学习时而勤奋,时而倦怠,缺乏对未来职业的正确认识,没有长远规划等。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但现实中对技术工人的偏见,也带来迷茫和困惑:学好技能真的能改变命运吗?他们渴望成才,渴望从成功的中职毕业生身上得到启迪和鼓舞,渴望教师为他们的未来指路引航。
理想信念是人的灵魂,理想信念教育是德育的核心。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将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位,这既符合党和国家的精神,又符合中职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存在迷茫和困惑,挖掘相关的德育资源,利用身边鲜活的事例和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典型事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理想信念和责任的关系,加强修养,树立远大的目標,承担起社会责任。
二、立足学生实际,细化教学目标
本课程将哲学与人生结合,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本节课取自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为第一课时。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通过前一课,学生已经了解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本课承接上一课的内容,开始探讨实现理想的主观条件,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树立坚定的信念,磨炼坚强的意志。同时为下一节课“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理想信念与意志之间的辩证关系,引领他们努力践行自己的职业理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对本课的三维目标进行了细化。(1)认知:了解意志、责任与理想的关系,知道信念、意志对实现理想的作用。(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磨炼坚强的意志。(3)运用: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坚定意志,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
三、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中,从“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弱化哲学理论的讲解,通过情境创设、合作探究、参与体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并以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为辅助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到导行,通过学哲学、用哲学实现认知改变、行为转变、知行统一。
为了教学更生活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在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的案例和材料的基础上,另选取和补充了我国选手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两个案例。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参赛选手的年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和专业背景与我所教的学生相仿,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且容易产生思想共鸣;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正好能消除目前中职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普遍存在的困惑。这两个案例的补充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四、以活动为主线,教学中师生互动融合
设计了“媒体聚焦,引思感悟;合作探究,明理启思;热点讨论,总结提升;游戏互动,体验领悟”四个教学环节。
(一)媒体聚焦,引思感悟
首先通过电子教学平台,向学生发送一个视频链接,学生自主打开网页观看一则2015年9月24日央视《焦点访谈》关于国际技能大赛的专题报道片段。观看完毕后,让学生自由搜索被誉为“全球技术工人的奥林匹克”的国际技能大赛的相关背景和信息。通过上网搜索了解跟自身职业相关的世界顶级技能大赛。
引导学生思考:看完新闻后,我们感悟到什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对未来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合作探究,明理启思
通过这个新闻,引发学生关注参赛选手并搜索他们的资料,再以小组为单位填写金牌选手成长历程表,包括他们的家庭背景、毕业学校、人生第一目标等。
各组提交填写完的金牌选手成长历程表后,选派代表进行说明。依据他们的成长经历,使学生了解这些金牌选手真实平凡的人生,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小组讨论:作为一名数控专业的学生,读完金牌选手的故事,你认为他们的哪一方面最能打动你?从他们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
各组分享探究结果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完善结论。
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讨论,实际上让他们是对意志和意志品质的四个方面进行自由描述(如遇事有主见、做事果断、善于约束自己、做事坚持到底……),由此使学生初步认识意志品质的构成及信念、意志对实现理想的重要作用,从而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热点讨论,总结提升
各组提交课前自主学习完成的理想信念的辩证关系表,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教师结合课本案例总结,然后针对现实中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差距给职校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带来的困惑开展小组讨论:学技能,真的有前途么?
讨论结束后,指导学生通过网上搜索,浏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的新闻报道。依据此新闻素材,组织学生进行解读。
设问:结合你的专业,请你谈谈你怎样理解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蕴含的意义。
通过分析探讨,使学生认识到国家为我们创造了发展机遇,改革给我们提供了展示舞台,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已经走上了成才之路,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我们要坚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这既是一种职业崇高感的体现,同时也是作为一名普通的行业工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体现。
接着展示习总书记所说的这一句话: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并由此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你怎样理解人生出彩?作为一名中职生,怎样把握青春机遇,成就出彩人生?
此环节引发学生对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对人生成长重要作用的深度思考。通过分析探讨,使学生明确: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培养和多方面打造。
最后,引導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职校的核心目标以及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逐步实现眼前、近景和远景目标,从而实现了本课难点的突破。
(四)游戏互动,体验领悟
学生通过榜样的激励、热点的讨论后,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
游戏:金鸡独立。
形式:分组竞赛,看哪一组坚持的学生最多。
规则:在两只手手背上分别放一支笔,然后两手伸平,并保持“金鸡独立”的姿势。谁坚持的时间最长谁获胜,得到奖品。要求是在比赛过程中,笔不能够掉落,不能由别人搀扶,掉落或犯规者淘汰,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在游戏刚开始,许多学生认为这个游戏没什么挑战性,但当他们举两三分钟的时候,许多学生开始叫苦,觉得胳膊酸痛,吵着要快点结束;有一少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就干脆放弃了。很多学生都难以坚持到最后,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坚持的意志,缺乏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
活动结束后,对获胜组给予鼓励和适当奖励。通过邀请成功的和没有成功的小组代表发言,让他们畅谈在游戏过程中的真实想法,并与个人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谈谈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坚定理想信念,磨炼意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需要有恒心、从小事做起,同时也认识到责任培养的重要性。为下节课——实现理想要敢于担当,做好铺垫。
总之,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倡导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德育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了德育课堂的育人功能。今后,将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多地通过自主设计来主导课堂,尽可能地放手让他们去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让德育课堂更真实、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郝文娟,杨学艳.对《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2(16).
[2]富景生.中职《哲学与人生》的教学与感悟[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7).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