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强
[摘 要] 2014年,教育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成为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因此,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要切实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适应新形势,明确新任务,体现新要求,形成职业学校育人特色。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素养;有效德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2-0132-02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以,职业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优化德育机制,丰富德育内容,变革德育方式,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一方面。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感,上进心不足,无法满足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另一方面,学校只注重学生的缺点、问题暴露出来后的教育,疏于主动引导学生的成长和素养的提升。为此,我们探索以提升学生素养为本,提高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对职业学校育人的迫切需求分析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根本任务是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服务于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素养为本,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从国家层面看,职业学校培育人才需要围绕国民教育内涵,加强对人的基本教育与培养,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主动遵守法律道德,成为合格的公民。
从社会层面看,职业学校要引导学生“心存善念、理解他人” “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做到“明辨是非、遵纪守法”,成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社会人。
从企业层面看,职业学校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工匠精神意识,凝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形成正确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
从家庭层面看,职业学校要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增强感恩回报家人的内驱力,逐步树立对家庭负责、为家庭立业的价值追求,自觉遵守家庭美德要求。
二、职业学校有效德育的举措
当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以立德树人为行动起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践过程,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根本目标,全面适应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育人环境,切实加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措施,切实增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丰富德育内容
结合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区域德育资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统领,主动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載体,扎实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内容与形式,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一是确定“月主题教育”活动。以两个月为一主题,确定“六大主题教育篇”,即“法治理念教育篇、职业素养教育篇、理想信念教育篇、生态文明教育篇、创新创业教育篇、生命安全教育主题篇”;二是围绕主题制订年级阶段培育内容。根据学制特点,将第五学年作为顶岗实习年,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体验规律,由“认知—体验—实践”的递进过程,将六大主题分别根据一至四年级制订阶段培育内容:
这样保证了开发、设计德育内容时,主动把国家要求、社会期待、企业需求、家长期望的内容,认真规划设计到学校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去,以便分阶段定期逐步落实。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所处的年级阶段,细化德育内容,明确差别目标与要求,构建递进式的目标。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避免了单一、重复的教育,同时也基本满足了既有理论认知教育,又有实践经验的要求。
(二)创优培育途径
学校在贯彻落实德育主题教育和阶段培育内容时,主要抓好三个阵地建设:
1.抓好班主任队伍阵地建设
(1)抓好主体班会课教学设计,强化规范要求。明确规范班会课教案设计必须包含“活动的背景,活动的认知、情感、行为等三位目标,活动的准备,活动的过程,课后师生的反馈”,同时聘请省、市专家及同行来校给现任班主任群体进行培训,使班会课活动从形式、内容、效果均得到科学有效的提升。
(2)采取集体备课制度,强化过程管理。我们以系部为单位,分年级围绕主题教育实行集体备课,做到班会课活动前大讨论,资源共享,寻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班会课活动中结合备课内容,各显其才,彰显特色;班会课活动结束后进行回头看,再次梳理,提出修改建议,寻求新突破。
(3)开展主体班会课比赛,强化考核,以赛促建。
2.抓好学生达成度建设
(1)立德树人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我们主张德育要通过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品质,通过实践,将知行统一起来,把德育信念化为行动。学生只有在行动中获得的知识才能形成信念,情感和意志才能在行动中养成。让学生自主地参加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智慧、能力和技巧,体悟人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高尚的品质和完善的人格。我国南宋理学家朱熹主张“慎独”,就是说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践行自己的道德信念,不是为了害怕惩罚,也不是为了获得奖赏,而是自觉地遵守道德规则,这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这在活动中才能养成。
(2)通过“三步走”即“学一学、想一想、做一做”来达成培养愿景。“学一学”主要是解决让学生知道“是什么”,通过主题班会课师生共同活动来完成;“想一想”主要是解决让学生明了“为什么”,在学一学的基础上,通过举办讨论会;“做一做”主要是解决让学生知晓“怎么做”。
3.优化德育机制建设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丰富、目标多维,要主动优化德育机制,确保德育工作落地生根,实效彰显。我校实行系部二级管理机制,在制定月主题和阶段培育目标时,学校先根据德育大纲提出设想和规划,系部在广泛听取班主任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具体的培育内容,并通过磨合调整最终拿出的培育方案既能适合学生发展,又能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
(1)职业学校要加强德育机制建设,主动按照部门职能、职责,科学合理安排德育工作内容,明确德育工作要求,考核德育工作成效。在实施二级管理的学校,要重点落实专业系部的德育工作职责。学校层面认真做好德育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学期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到学校阶段性工作中去。
(2)职业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确保德育工作机制有效运行。一是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德育管理干部的业务能力、工作素养,能统筹规划总体性德育工作、推进落实阶段性德育工作,在德育创新、动态管理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二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的业务培训,提高班主任工作责任心,提高班主任工作基本功,通过具体工作业务指导、外出考察学习交流、评先评优激励等形式,激发班主任队伍的工作活力。
(3)职业学校要加强德育共同体建设,建构全方位、立体化德育机制,拓宽德育有效路径。无论是文化课教学还是专业课的教学以及实习实训课的实践,广大教师都要主动开展渗透式德育工作,把职业学校各项德育工作内容有机融合到课程教学中去,这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即实现课程育人。同时,职业学校要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实现活动育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秩序良好、环境优美、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实现文化育人。此外,职业学校还要主动加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管理育人,最终有效构建职业学校的德育共同体。开展班会课、团课为常规形式,以专家进校园讲座、企业家进校园讲座、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学生走向社会参观等特定形式,丰富德育形式与内容。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三)完善育人评价
职业学校要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切实加强学生综合素养培育,需要加强育人过程与育人成效的有机结合的系统性评价,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有机统一。
1.職业学校要加强对德育工作主体的评价
一是加强专业系部的德育工作评价,通过建立科学合理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德育工作专题评价,一般每学期组织实施一次;二是加强班主任队伍的考核评价,职业学校通过优秀班会课评比、优秀班主任评比、优秀班集体评比、班级管理考核等多种形式,充分引导班主任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主体作用。
2.职业学校要加强对德育工作客体的评价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学生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水平,不仅密切联系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密切联系学生的职场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要定期开展文明学生评比、优秀学生干部评比、优秀团干部评比、优秀志愿者评比、“三好”学生评比等综合评比、单项评比,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育人氛围。
参考文献:
王也吉.浅谈中职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