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弗朗兹·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家,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在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舒伯特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因创作的艺术歌曲最多,则被誉为歌曲之王,但创作的钢琴作品仍具有重要地位。其中《钢琴即兴曲Op.90》是最为人们所知的钢琴作品之一。这首作品构思严密,在朴素的外表下却蕴含着深刻细腻的情感,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部即兴曲包含四首乐曲,本文主要以即兴曲第一首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作品剖析研究,以作曲技法的十种基本手段为依据,主题及主题发展、曲式结构、织体等方面展开论述,客观分析乐曲的作曲技术手段,整体梳理作品的音乐内容。
【关键词】 舒伯特;即兴曲;主题;曲式结构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弗朗兹·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828年11月19日病逝于维也纳。他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音乐家,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位巨匠,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所以他的音乐风格既有古典主义的传统,又有浪漫主义的诗意抒情。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教室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并显示出音乐才华。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留下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主要的作品有六百多首艺术歌曲,其中钢琴作品的创作也是舒伯特音乐创作的中心领域之一,并在创作上受到同时期的贝多芬影响。
舒伯特处于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过渡时期,对古典主义具有沿袭的因素,也有传承的因素,其钢琴即兴曲一方面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作曲技法、体裁形式,沿袭了传统的音乐表现方式和织体结构,保持了以主功能调性的古典主义和声风格,使音乐具有均衡、简洁、优美的特征。另一方面,对即兴曲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对后世的作曲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为后来优秀的即兴曲作品提供了借鉴基础。《即兴曲Op.90 No.1》(1827-1828年),就是舒伯特钢琴即兴曲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一、主题及其发展
在舒伯特这首《即兴曲》中,主题具有鲜明的性格,赋予音乐生动的形象,给人深刻的音响。主题是由四个小节的乐句构成动机,级进的B-C-D三音组成。第二句出现了和声伴奏,并且双手都是断奏的形式再加以变化。第一乐段2-17小节构成,第一乐句2-5小节,结束在完满终止式上,第二乐句同样也是结束在完满终止式上。在主题材料上、音乐的发展与情绪的内容上又把他们统一起来。第9小节,整体主题乐思向上移高三度,结构不变。第17小节出现主题的反复,起到强调作用,从而给人以更加深刻的印象。但是与第一乐段相比,主题旋律基本保持不变,但是在和声的配置上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双乐段的第一乐句的前乐句,也就是第2-5小节,在第一次出现时是单音的旋律,而在反复时,则配上了和声进行,主要是属到主的进行。但是通过左手的低音向下重复八度来加厚织体,在主题呈示完,第32小节处,运用了主题里的降E-D-C这个乐节,进行了三次反复作为补充,还具有向下的段落连接的作用。后半部分转入降A大调,在主和弦上做收拢性终止。
变奏一旋律声部由右手弹奏,而左手基本都是三连音的伴奏,三连音分解和弦的伴奏,使旋律更加的连贯、活泼。连接运用变奏一的尾部材料进行展开,从82小节开始进入主题材料,为进入主题而准备。
变奏二的主题变成左手旋律,主题旋律的音高降低了八度,风格也变得更加自由,相对于第一变奏来说,第二变奏就好像浑厚的男声,与第一变奏的女声形成对比。这样的作曲写法就更加深了主题的旋律。在左手的织体上发生明显的变化,前一乐段的前一乐句左手是属持续音,从后句开始左手出现了半音的下行,并加强了力度。后乐句的左手又出现了半音的下行,并在后乐节左手出现了辅助音式的音型,并延续到接下来的连接段。连接段,由三连音音型构成主要音乐材料,左手以辅助音的形式进行,右手号角式的音调。
变奏三是变奏一的再现,保持旋律主题。主题在右手出现,反复一遍后,主题出现在左手,但省掉了变奏一中主题第一次呈示后边的补充。节奏放慢了一倍,对旋律的发展起到了很好地帮助作用。连接部分与变奏一后的连接是同一个材料。
变奏四中,所有右手的伴奏音都是以八度的柱式和弦出现的,都是三连音的节奏,而且整个织体十分密集,形成了具有更强冲击力的音响效果,旋律则交到了左手,左手在强有力的伴奏下弹出主题,使整个音乐更加的激动,主题也在一次次的变化反复中,和声变得更加豐富。可以感受到,整个音乐已经发展到高潮,涓涓细流已经回城河流,奔流前进。
尾声部分依然是运用主题乐段的前句的材料及扩充而成,旋律先在右手上出现,从扩充部分开始,左手材料与旋律相呼应。然后双手交换,在终止式处又与上一句相同。尾声在C大调上完满终止。
表1 曲式结构
引子 主题 连接 变奏Ⅰ 连接 变奏Ⅱ 连接 变奏Ⅲ 连接 变奏Ⅳ 尾声
1 2-33 34-41 42-74 75-95 96-111 112-124 125-152 153-168 169-193 194-204
c c bA bE bC c c g G C c C
第1小节为引子,主题为方整性乐段,2-9小节构成八小节的乐段,由4+4构成。9-17小节为第二乐段,两个乐段均结束在c小调的完满终止上。17-33小节为两乐段的重复。34-41小节是连接部分,转入降A大调,进入第一变奏42-74小节,出现三连音的分解和弦伴奏织体。74-95小节连接,出现柱式和弦。96-111小节是第二变奏,转回到c小调,声部关系复杂化。112-124小节为连接。125-152小节是第三变奏,转入g小调,内声部是由分解和弦十六分音符构成,低声部采用弱起的八分音符的节奏。153-168小节是连接部分。169-193小节是第四变奏。194-204小节是尾声,最后结束在C大调。
二、织体
1-35小节,类似于四部和声的织体,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进行,表现一种平稳、深沉的音乐形象。
18-21小节是在第2-5小节单线条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了背景和声与低音声部,低音声部与旋律声部呈反向进行,内声部则平稳进行。
41-60小节,主旋律在高音声部,长音符线条,中间和声为分解和弦琶音。
74-82小节,在柱式和弦的背景、长的持续低音基础上,主旋律在高声部,左手出现与之对答的线条C-A降B,并随着高声部的进行而模进。
99-103小节,右手声部可以分出三个层次,左手可以分出两个层次,各自呈现出独立的运动走向。100小节开始,声部关系就呈现出复杂化,平行、斜向、反向各行其道,其中还包含着小的呼应。他们之间相互交错,横向和纵向层次都有自己的位置,地位不同,意义也因而不同。
125-151小节,旋律声部一开始是弱起,主题动机的再现;内声部是由分解和弦十六分音符构成,也是弱起节奏,依附于旋律之下,作为柔和的背景,担负着和声衬托与变化色彩的任务。横向上也有自己的进行,甚至于作为一个三和弦的位置,内部还包含着三层声音,每一層都在独立的上下浮动;低声部采用弱起的八分音符的节奏,在旋律声部处于长音符时,低音声部就会出现连续的八分音符进行,起着推动音乐前进的作用。
在139-148小节,纵向声部节奏比较统一,主要采用的是柱式和弦的织体。左手旋律沿用了第一乐段的右手旋律,旋律走向与前面相同,右手的弱起节奏其实是前端中低音弱起节奏的倒置。
三、结语
舒伯特在欧洲音乐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音乐家,不仅沿袭了古典主义的传统,而且不甘只当古典大师的追随者。舒伯特的钢琴即兴曲作品对于钢琴音乐的贡献是与其艺术歌曲对声乐文献的贡献是并驾齐驱的,可以说舒伯特把即兴曲这一钢琴体裁推向了世界,为之后的肖邦、舒曼等人的即兴曲创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分析这首乐曲,可以看到舒伯特的创作中保持了古典主义音乐原有的风格,另外还突破了古典主义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不断丰富题材的表现内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参考文献
[1]魏纳·莱奥.器乐曲式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2]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修订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余丽程(1900—),女,汉族,哈尔滨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作曲技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