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焙
从家庭到学校、社会,交往范围的变化成为孩子成长中重要的转变之一,让孩子学会与同伴健康交往显得尤为重要。日前,虹口区红旗小学校长姚远在“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名校长公益大讲堂第四季第三期上,为家长补上了《同伴交往是孩子成长必修课》这一课。
从小培养
别让孩子成“家里老虎”
“每个人都要学会在不同环境中与他人的交往,从而找到新的认同和定位,确定新的共识和发展新的自我,这将影响孩子整个人生。”姚远指出,交往不简单等同于交流,人具有的社会性要求人们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如今在家庭中,部分孩子表现得越来越孤立,呈现了退缩型、自我型和攻击型三种表现形式,其中退缩型较为普遍,在家小老虎,出门小虫子。姚远分析说,造成这种情况还是因为家长对孩子不敢放手,与孩子的交流也少,孩子自己做作业、打游戏,独处的时间非常多,慢慢养成喜欢在家里做自己的事,在集体生活中也逐渐表现出比较内向和孤僻的特点。
学会共情
提升与孩子的交流品质
当孩子问“树是怎么长出来的”,家长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姚远分享了一位聪明家长的回答。一位妈妈从跟孩子一起種植的绿豆芽说起,多次对话启发,让孩子了解植物一般生长的规律,“所以在交流过程中,家长要足够耐心,要学会倾听,多次对话,人际交往就是沟通力的培养。”
此外,交流品质也蕴含着共情力的培养。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共情,要识别孩子的情绪,然后再换位思考,找到界限再理性回应。“比如孩子贪玩不做作业,家长要先去了解是不是因为家庭作业过多,导致做学校作业拖拉,这是孩子对家庭作业一种无声的反击。可以先描述孩子不写作业的行为,再提醒孩子作业做得晚也耽误别人时间,待双方的情绪都处理好后,就可以提解决方案。”
姚远指出,共情力的培养不仅是追求与孩子沟通更加顺畅,也是在教孩子如何高情商地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