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职业教育提升精准扶贫实效的路径

2019-06-11 08:26尹萍晏涵
科技风 2019年12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业教育

尹萍 晏涵

摘 要:面对贫困山区职业教育现有的条件和管理制度,需要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利用职业教育的职业技能培养、就业培训、创业等方面的优势,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从多个维度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提供保障,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以实现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效能。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路径

教育扶贫是指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阶段的扶贫,同时也包含有职业教育扶贫。我国加大在职业教育的扶贫力度,尤其是围绕在校生学费补助、住宿费减免等方面,并且相应的制定多项政策,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职业教育,使得未能考入高中或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能顺利进入相关专业技术职业学校,学习相关专业的就业技能,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为脱贫奠定坚实的基础。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途径之一。在切实贯彻国家扶贫攻坚政策视阈下,探讨如何通过职业教育来培养贫困地区的职业技能性人才,进而推进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基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地区的提升需求

市场需求:技能性人才的短缺,制约了教育扶贫的短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技术工人不能满足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随着“互联网+”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径,很多贫困地区构建了“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越来越多贫困地区的农民有望搭上信息化技术的快车脱贫致富。然而受到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薪资待遇不佳等因素,农村很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而贫困地区需求又巨大,专业技术人才的供给矛盾极其突出。如何夯实专业技术人才基础,通过职业教育解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难题,形成技术人才的驱动机制,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扶贫效能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基于职业教育的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提升路径

(一)精准识别,做到“扶真贫”

构建职业教育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机制。2015年6月,习总书记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提出了“六个精准”,着重指明了精准扶贫中“精准”一词的真正内涵。“扶持对象精准”不仅是精准扶贫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其他精准扶贫工作落地实施的前提。其中职业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贯彻执行好习总书记指出的“六个精准”基本要求,也要吸取精准扶贫工作落实的经验教训。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于精准扶贫,一是扶贫对象精准全面,要做到“扶真贫”;二是扶贫措施精准到位,要做到“真扶贫”。也要尽快构建起职业教育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机制。首先要完善职业教育扶贫对象人口的源数据,保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需要全国自上而下进行全面普查,建立职业教育扶贫对象人口源数据,并将源数据和法定的数据进行一一匹配,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实现精准识别,统一规范职业教育扶贫对象识别的流程和方法。其次,设计科学的职业教育扶贫对象识别程序;科学设计关键环节,是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的重要保障。科学设计环节中,责任主体有县教育扶贫领导小组、乡镇政府工作人员;村委会贫困群众代表;贫困群众;职业教育精准识别模式的基本流程如下:贫困户自主申请→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名单公示→确认审核→填报信息(存档)。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对象中精准识别是实现职业教育扶贫的前提,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真扶贫的目标基础。以前,我国贫困居民数据的来源主要是抽样调查,从而使得贫困对象不准确,职业教育扶贫项目针对性不强,未能做到精准有效的扶贫,更多的是在扶农。其中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是职业教育扶贫的基础,“贫困人口”是职业教育扶持的对象,而扶持是途径与方法。职业教育扶贫是一种“造血式”智力扶贫,注重个体的自我发展。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识别的结果直接影响着精准扶贫的成效。构建数据比对耦合机制,需要将扶贫数据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扶贫办负责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原始数据,数据是由政府相关部門通过调查、访谈、民主评议等多种方式现场收集,未能完全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另一类是其他职能部门负责的各个行业的法定的数据库,该数据虽然较为真实,但是不太连续。要进一步细化大数据平台管理办法,完善平台信息录入,做到精准识别;要根据实际变化,对扶贫对象、扶贫标准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扶贫信息真实、可靠。借助引入大数据技术,为政府职能部门搭建数据的云平台,可以把源数据和法定的数据进行一一匹配,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实现精准识别。首先,要确定贫困地区的全体人员中哪些人员具有接受职业教育的能力和条件;其次,要开展适合贫困人员接收的职业教育扶贫项目与教育资助。最后,确定有意愿并且还有能力接受职业教育资助的对象,并给予相应的职业教育扶贫资助与职业教育援助,使其他们真正能在职业教育扶贫中受益。

(二)精准运行,做到“真扶贫”

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达到“真扶贫”的目的,必须构建职业教育精准识别机制、职业教育帮扶机制、职业教育管理机制等。只有构建系统化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运行机制,才能有效的推动职业教育扶贫工作有序快速进展。

构建扶贫地区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是由职业教育通道提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推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解决如何提升脱贫的能力。因此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构建技能培训、学历提升相结合,对接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职业院校在实施教育扶贫过程中,开展技能脱贫行动,优化职业教育扶贫工作路径。其次选择好对接贫困地区文化背景产业发展的扶贫招生专业,为贫困地区的家庭学生开辟招生绿色通道,优先招生,优先选择。各职业院校应结合本校的专业实际,结合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制定适合贫困地区产业的需求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适合贫困地区就业创业模式的技能培训体系,在贫困地区开展定向招生,订单培养,优先录取,后期的人才培养才有实际意义。最后,开发适合贫困地区就业创业模式的技能培训体系;技能精准扶贫是精准科学扶贫的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技能扶贫的目的就是让适龄人口拥有一技之长,并能通过技能带动就业、创业,并解决长期脱贫问题。

(三)精准监管,做到“扶好贫”

首先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构建起职业教育相关扶贫统筹机制。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等主体单位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有效发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作用和地位。其次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运行机制。地方政府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将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贯彻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各大领域,划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建设中的各个部门、组织、个人的责任和任务,形成多维度的扶贫责任分工体系。省、市级政府应当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地区的工作监督、考核、评价等指标体系。既是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进度的监督管理,也是杜绝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管理干部的“不作为”等现象。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既有“扶贫”“扶智”功能,又有教育意义,是一种特殊的扶贫路径,其中精准识别、精准运行、精准管理机制,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只有构建系统的、全面的、有效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才能真正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中的功能,真正能够做到“真扶贫”和“扶真贫”。

作者简介:尹萍(1985-),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研究方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主要从事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相关的生产、科研、教育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晏涵(1982-),男,汉族,湖南怀化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国土资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规划。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职业教育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