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

2019-06-11 09:32尹优平
前线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普惠金融脱贫攻坚

[摘要]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们党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为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惠金融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在数字技术快速普及的背景下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新时代,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扩大农村和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覆盖率和满意度,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关键词] 普惠金融;  脱贫攻坚;  新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 F8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9)03-0034-04

普惠金融通常被定义为能有效、全面地为社会所有群体特别是贫穷、低收入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是指人人可得,强调金融服务的普遍性,体现的是平等权利。“惠”是指惠及百姓,强调金融服务目的在于便利百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直以来,金融领域的弱项和短板是为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人群等提供服务不足。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进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增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普惠金融对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取得了脱贫攻坚的新成效。

发展普惠金融体系成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2013年11月,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1;2015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发展普惠金融为国家战略;2016年杭州G20全球峰会上,我国提出数字普惠金融的八项高级原则,进一步引领和倡导普惠金融深入发展。普惠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这标志着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普惠金融将迎来全面深化和创新发展。

“三农”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为积极贯彻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理念,中国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一方面制定出台了《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提出了完善普惠金融发展和推进精准扶贫的具体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大对普惠金融领域的信贷支持,创新开展如农机具抵押、林权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业务,适度延长贷款期限,简化贷款审批流程,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等。同时建立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开展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做好金融扶贫信息对接和统计监测,推动金融机构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截至2017年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为2564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为929亿元,扶贫再贷款余额为1616亿元1。

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进一步提升。在银行业,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监管部门支持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的金融债券,增加银行为小微企业、“三农”提供贷款的资金来源,并在不良贷款率等方面实行差异化计算和考核。在保险业,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监管部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支持和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创新农产品相关保险产品。在证券业,证券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包括完善中小企业板制度安排,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范围等,同时,针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的企业申请首发上市实行“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政策。财税扶持方面,中央财政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和引导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进入普惠金融领域,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等。

农村和贫困地区金融生态进一步优化。农村支付清算的网络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网络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不断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进一步深化,打通了金融服务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截至2017年末,我国手机银行高速增长,农村地区手机银行开通数累计5.2亿户,较上年新增1.4亿户;网上银行开通数累计5.3亿户,较上年新增1.0亿户2。贫困地区金融知识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深入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日”“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惠民工程”等活动,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突出试点引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惠金融试点发展经验。浙江宁波在全国率先探索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在立足移动金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有效路径;陕西省宜君县侧重于为中西部广大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青海省全省试点在立足农牧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精准扶贫相结合的路径;河南省兰考县设立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普惠金融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风险挑战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使得金融服务越来越高效便捷,为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更便捷的载体,但也带来更大风险。

数字金融能有效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金融科技时代,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能有效降低成本、克服基础设施障碍、扩大覆盖范围、为金融需求者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逐渐被视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经济权利和包容性的关键因素。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使金融服务减少对物理网点依赖,为地广人稀或贫困地区居民获得金融服务打下基础。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可以更便捷地加强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了解,发生金融困惑时,也可以更高效地向服务提供商进行反馈,获得满意的服务。同时,数字技术能以很低或者零成本传递金融信息,有助于克服社会、经济、地理和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为金融知识普及和传播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普惠金融在我国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在服务“三农”、贫困地区以及中小微企业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供给和需求匹配度有待提高。由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较高而资本回报率较低、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健全等原因,农村地区存在资金外流现象,普惠金融服务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较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时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1。普惠金融发展也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我国中西部地区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资源仍较多地分布于东部,数字支付等普惠金融新型业态在东部地区的发展也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

配套政策有待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普遍存在居住偏远、缺乏抵押物、收入不高等情况,普惠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这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的产业、财税、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等政策措施,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数字监管技术相对滞后。普惠金融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但数字普惠金融模式也会带来如市场、消费者等方面的风险,目前与数字普惠金融相匹配的监督管理机制仍有待健全和完善。

贯彻新发展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新时代发展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普惠金融发展全局,破解普惠金融发展难题,建立健全广覆盖、可持续、互助共享、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普惠金融体系,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充分运用信息科技和金融创新推动创新发展,使基础金融服务惠及更广大的人群。贯彻创新发展,要通过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市场创新等,不断推动普惠金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以此支持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金融创新,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和商业可持续性。鼓励金融服务提供者创新经营管理,降低成本;以客户为中心,探索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合理运用方式;加快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在县域的有效落地路径,让更多贫困地区农户享受到开放、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加强宣传和风险提示,提升公众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力,缓解“数字鸿沟”现象,打击金融欺诈。

正确处理各类主体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推动协调发展,增强普惠金融的平衡性和整体性。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普惠金融在地区、产业、城乡等层面存在差异,在推动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到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关系上,可进一步提升直接融资对小微企业、涉农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传统金融和新业态金融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关系上,要继续发挥传统金融在普惠金融中的主力军地位,鼓励新业态金融进行普惠金融方面的有益尝试。加强数字金融运用的指导和监管,平衡好创新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建立健全普惠金融风险分担机制,降低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和风险,营造良性、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

将普惠金融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相结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普惠金融发展要贯彻绿色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将绿色金融标准运用于普惠金融,用金融约束手段推进绿色发展,引导和鼓励小微企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引导和支持绿色种养殖,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提升投资绿色化水平。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探索绿色金融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加强国际交流推动开放发展,增强普惠金融国际话语权。普惠金融是包容性的金融,这不仅体现在对外开放、市场准入,更体现在向所有群体开放,将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弱势群体、弱势产业、弱势地区纳入金融服务的范围。加强国际交流有利于提高普惠金融发展成效,积极加强各国政府间、政府各部门间以及政府与私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总结和推广数字技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有益经验。通过参与普惠金融领域国际机构、国际组织的治理,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将普惠金融真正服务于普通大众贯彻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1,共享发展理念与普惠金融的本质高度契合,必须坚持市场化发展和政策支持有机结合,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创新升级助农支付产品,提升农村支付服务供需匹配度;完善征信体系,健全农户信用信息征集与信用评级体系,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环境;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优化普惠金融政策环境;大力发展养老、健康金融,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对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支撑作用;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鼓励金融机构有效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使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的成果为人民共享,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公平正义。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突出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两条主线。注重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与服务实体经济相结合、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精准扶贫以及精准脱贫相结合。从金融机构建设向金融功能建设转变,从城市金融思维向农村金融思维转变,从商业化改革模式向多维度改革模式转变,从片面衡量指标向综合衡量指标转变。聚焦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改进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发展养老健康金融,聚焦优化普惠金融政策环境,聚焦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着力构建全覆盖的基础金融服务体系,重点渗透的民生金融服务体系,安全便利的日常金融服務体系,丰富完善的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深入的金融消费权益保障体系和层次多样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深入支持脱贫攻坚,不断满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金融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参考文献]

[1]焦瑾璞.中国普惠金融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尹优平,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 / 曹   晶

猜你喜欢
新发展理念普惠金融脱贫攻坚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