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斌
【摘 要】 目的:分析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和药敏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10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对所有患儿的粪便标本予以病原微生物检验,对其检验结果和药敏反应进行分析。结果:10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中,其中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45.00%(45/100),其致病菌包含真菌、弧菌属、志贺菌、沙门氏菌以及大肠杆菌等,其中沙门氏菌的致病率最高;经相关检验得出,此病菌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等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以上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性存在。结论:经相关病原微生物检验得出,沙门氏菌为主要致病菌,其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在治疗细菌性腹泻时,需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重视。
【关键词】 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药敏反应
在儿科疾病中,细菌性腹泻属于消化道综合征中的一种,其由多种病原体和因素导致。主要临床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加,性状异常等。有关研究显示,多种非感染性细菌均可引发细菌性腹泻,但其发病主要因感染引起[1]。患有细菌性腹泻后如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出现营养不良情况,影响正常发育和生长。为保证患儿的治疗效果,现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和相应的药敏分析。
1 基本数据与方法
1.1 基本数据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10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其中男患儿58例,女患儿42例,年龄为2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3.12±1.02)岁;病程区间为11h~7d,平均病程为(2.37±1.58)d。所选取的患儿均存在大便次数增加、呕吐、脱水以及发热等症状。
1.2 方法
研究方法:对10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采集,对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对其病原菌的种类、检出率、药敏反应进行分析。
诊断方式:严格按照腹泻诊断标准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诊断,主要有:发热、粘液便、脓血、腹痛、腹泻等。对粪便进行镜检,对其白细胞数目在10个之下的患儿粪便进行培养,若患儿满足以上条件中的2条或者以上,均可确诊为细菌性腹泻疾病。
检查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将其粪便标本接种在琼脂平板上,其培养条件为温度35℃,培养时间为18~24d;严格遵守《细菌鉴定手册》中的相关条例对菌株进行诊断,使用全自动微生物仪器对培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
药敏实验:使用K-B方法对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其培养条件为温度35℃,培养时间为18~24d;对其抑菌圈的直径进行测量,根据全国检验标准判定患儿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1.3 判定指标
判定10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和药敏实验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软件SPSS 17.0软件对本组数据行详细检验,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检验;使用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10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菌分布状态
经病原微生物检验后,其结果为:在45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中检查出病原菌,其阳性检出率为45.00%(45/100);其中沙门氏菌有37例,其检出率为82.22%(37/45),大肠杆菌有1例,其检出率为2.22%(1/45),志贺菌有1例,其检出率为2.22%(1/45),弧菌属有3例,其检出率为6.67%(3/45),真菌感染有3例,其检出率为6.67%(3/45)。病原菌中沙门氏菌是导致细菌性腹泻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其所占比例明显优于其他病原菌,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性。
2.2 分析37例感染沙门氏菌细菌性腹泻患儿的药敏结果
37例感染沙门氏菌细菌性腹泻患儿均行药敏试验,其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哌酮以及头孢三嗪等多种抗生素不存在敏感性,具有较高的耐药性。37例細菌性腹泻患儿中,对阿莫西林产生耐药的患儿有12例,其所占百分比为32.43%(12/37);对头孢哌酮产生耐药的患儿有10例,其所占百分比为27.03%(10/37);对头孢三嗪产生耐药的患儿有15例,其所占百分比为40.54%(15/37)。感染沙门氏菌的细菌性腹泻患儿对头孢三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其他抗生素,组间对比差异性存在(P<0.05)。
3 讨论
在儿科疾病中,细菌性腹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也属于常见疾病中的一种。由于儿童身体虚弱,长时间腹泻后会发生损伤肠功能和脱水情况,对于细菌性腹泻需尽早诊断和治疗,可良好地控制病情发展[2]。临床上常合理、准确地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腹泻疾病,可将治疗时间缩短,并将临床疗效提升,使患儿的排便情况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进而避免并发症出现[3]。现今,多数医院均存在滥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情况,其发生率逐渐增加,进而使细菌耐药性予以提升,使细菌发生变异,因此对于细菌性腹泻患儿予以准确、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治疗,可将致病菌的检出率予以提升,并良好地降低耐药性[4]。
经研究显示,沙门氏菌的检出率较高,其他菌属较低,其可通过手、水以及污染食物等导致,严重威胁了患儿的身体健康,病情严重的患儿会出现溃疡、炎症情况,病情较轻的患儿会出现腹泻、腹痛情况。为减少细菌性腹泻出现,可以根据病原菌检验结果和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预防[5]。预防措施有:1)告知家长不让儿童摄入生肉,对于未进行处理的水源禁止饮用。2)时刻保证双手干净,在饭前便后需指导儿童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如接触生肉、污染物质后未洗手,不可吸吮手指。4)在家中需良好的清洗砧板,防止食用污染食物。
研究中数据经对比得出,经病原微生物检验后,其结果为:在45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中检查处病原菌,其阳性检出率为45.00%(45/100);病原菌中沙门氏菌是导致细菌性腹泻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其所占比例明显优于其他病原菌,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性。37例感染沙门氏菌细菌性腹泻患儿均行药敏试验,其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哌酮以及头孢三嗪等多种抗生素不存在敏感性,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综上所述,对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采集,并对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和针对性药敏实验,针对检验结果和药敏实验结果,选取适宜、合理、针对性的抗生素予以治疗,可获得较高的效果,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有利于患儿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季梅新.探讨小儿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04):45-46.
[2] 芦珂,秋洁.某市21例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7):155-155.
[3] 邓运兰.儿童细菌性腹泻70例病原微生物和药敏检测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26):3672-3673.
[4] 张亚婷,尤帅.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及药敏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3):114-115.
[5] 范明.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