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君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高铁案例的分析,增强学生法治观念和权利义务意识,能够自觉运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2.通过对外卖情境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法治思维意识,树立法律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3.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知道法律保护我们的基本权利,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教学难点: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方法】情境案例分析法;思维导图训练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法治宣传片《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教师:正如宣传片所说,法律,保護我们的生活,当你意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并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时候,法律才有了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浸润法治教育。
(二)以案说法
活动1:合作探究“高铁女子拦车”事件
1.视频展示“高铁女子拦车”事件
2018年1月5日,某列高铁在停站上客时,一名女性乘客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阻挡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
2.思考题:你认为该女子会受到什么处罚。
该女子的行为涉嫌“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了铁路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规定。依据该条例第95条规定,公安机关责令该女子认错改正,对该女子处以2000元罚款。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事件始末,还原事件真相,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法律知识进行判断考量,认知违法的成本。
活动2:辨析“高铁女子拦车”事件
1.(观点辨析一)网友大浪淘沙:为等老公,晚点几分又何妨?铁路公安部门的处罚有点“小题大做”!
教师引导学生辨析网友观点。
2.思考题:该女子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思考回答。
出示专家观点:高铁最密集的时候,每隔4分钟就会有一辆车发车,这意味着如果晚点5分钟以上,全国的高铁列车运输秩序都会被打乱。该女子阻碍高铁发车,打乱了高铁运营计划,有可能导致乘客无法赶上下一班列车。前后两辆车发车时间间隔短暂,如果前车晚点,后车来不及反应,这会对乘客生命财产以及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教师:那么法律该不该对她惩罚?对她的惩罚说明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思维导图进行总结。
3.(观点辨析二)该女子:我只能赶这趟车!我车票都买了,有权乘车!赶不上,你们就得等我。
思考题:(1)该女子享有什么权利?(2)公民还享有宪法规定的哪些权利?应履行宪法规定的哪些义务?
知识巩固:多媒体出示思维导图呈现“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这一知识。
思考题:请从权利、义务角度分析该女子的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权利和义务角度全面分析该女子的观点和行为。
教师小结: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知识巩固:多媒体出示思维导图呈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这一知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高铁事件,在逐步呈现事件的过程中,分析梳理其中所反映的法律知识,由点到线到面,最后师生共同构建出知识的思维导图,以案说法,加深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
(三)明理思辨
活动3:高铁停?or不停?
1.多媒体展示:2018年1月20日,成渝高铁荣昌北站发生这样一幕:一名返乡大学生在万州北开往成都东的列车上,突然生病晕倒。紧急情况下……
小组合作探究:紧急情况下,高铁停?or不停?请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结合自身认知和已有法律知识进行价值判断,既包括法律判断又包括道德判断:面对道德与法律的抉择我们该何去何从?
2.多媒体展示“高铁停?or不停?”后续:当次列车在本不应该停靠的荣昌北站停靠了3分钟,为患者及时送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教师:我国宪法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其中,体现了以人为本,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思考问题:为什么法律禁止乘客让高铁停车,却允许高铁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乘客临时停车?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发言。
教师小结:“高铁堵门”是逼停,是乘客不守交通规则,扰乱了社会秩序。对此,法律是严厉禁止的。但法律又是以人为本的,在某些紧急时刻,生命至上。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除了硬度也是有温度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另一个高铁故事的对比,在高铁停与不停、为什么而停的辨别思考当中,让学生明白法律既规范人们的行为,又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感悟法律除了硬度也是有温度的。
活动4:差评?or不差评?
1.展示生活案例“外卖风波”:周末的中午,小明在网上订了一份炒饭,显示12:00送达,却等到13:00才送到,打电话催单也不接,让人十分生气。
思考题: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
学生由此提到自己的订外卖经历,深有同感。
2.多媒体展示“外卖风波”后续:小明不仅给了店家一个差评,并且在饭里放上果核,将图片上传后,声称店家出品不但慢,还不卫生,并在评论里留下侮辱性语言。
思考题:小明认为自己在行使言论自由权,你同意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3.情感升华:多媒体播放温情视频,教师适时讲解:
(1)不是每一次迟到都应该给差评。
(2)带着孩子送外卖,除了无奈,还有担当。
(3)深夜两点,外卖小哥陪同迷路孩子等待父母。虽然不是分内之事,但会选择传递友善。
(4)寒冷的冬天,温暖依然在延续。
(5)在面对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多一分理解、宽容,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6)雪天车辆因为故障停路边,交警温情执法温暖人心。
(7)因住院违章停车,交警依法罚款50元后,又给这个车主凑了1000元住院费。 总有人说生活太残酷,但总有人默默地守护着你。
(8)警察是法律硬度的坚决维护者,也是法律温度的生动体现者。
教师小结: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对于我们生活的守护,正是法不容情和法律温情的完美结合。我们追求有尊严的生活,要懂得理解与尊重,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这正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设计意图:本环节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对外卖风波的分析思考,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四)思维训练
作业:请同学们依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做一份思维导图。
多媒体同步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投影仪展示优秀作品。
教师小结: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愿我们都拥有这最美的花朵。
设计意图:法律这部分知识比较零散,构建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反思
作为复习课,本课教学设计有两个创新点:
(一)思维导图的运用贯穿于课堂始终
首先在以案说法梳理知识环节,随着对事件的分析,逐步呈现出法律的作用、本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及如何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知识点。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软件教学,激活了学生的兴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能调动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地学习、理解、掌握知识。有了思维导图,学生一目了然,理解简便易行,记忆快捷深刻,掌握的知识脉络清晰。
其次在归纳总结环节,让学生自己构建一个思维导图来对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取的知识有的是零散的、无序的、表象的,需要整理加工,在头脑中进行“内化”,从而形成多要素、多层次、多系列和网状的纵横联系的动态知识结构。学生对照课本内容,自己找出关键词,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综合归纳,这个过程有助于他们对知識的整体把握,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法治意识的落实
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法治意识,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拥有法治使人共享尊严,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这是一节法律的复习课,这种理念如何落实到本节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高铁“停”与“不停”的案例,明理思辨,让学生感受法律的以人为本,除了有硬度也是有温度的。采用外卖小哥、警察执法的生活案例,让学生感受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理念,同时体会到法律对于我们生活的守护,正是法不容情和法律温情的完美结合。我们追求有尊严的生活,就要懂得理解与尊重他人,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核心素养渗透到本节课,让学生明白法治是生活的内在需要,美好的生活离不开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