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数学思考的价值取向

2019-06-11 11:24李国良
考试与评价 2019年3期
关键词:数学思考价值取向能力培养

李国良

【摘要】 数学思考,从狭义角度是指学生关于数学对象的理性认识过程,从广义角度理解还包括应用数学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数学式思考,在数学课堂中,长期训练学生数学思考对他们的后继发展影响很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数学思考的训练。

【关键词】 数学思考 课堂教学 价值取向 能力培养

何谓数学思考呢?顾名思义,数学思考就是应用学生的脑思维进行观察、想象、领悟、总结、整理等数学教育活动,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思维活动,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能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使学生在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合情推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新标准把“数学思考”列入四大课程目标之一,数学教师就应在课堂的主阵地上,把数学思考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找规律”和“数学广角”栏目正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主阵地,教师应联系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思维导向,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数学思考活动。“数与代数”中的“数学思考”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数学思考”整合了教材中的“找规律”和“数学广角”的相关内容,渗透了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材中的枚举筛选、排列组合、数形结合、等量代换、数值推理、逻辑推理、统筹优化、数字编码以及抽屉原理等,都是数学思考的价值取向。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据教材进行适当补充,要把握好数量和难度,把握好数学思考的价值取向,以免加重多数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影响复习的实际效果。

第一,创设适合学生思考的良好环境。数学思考是建立在学生发自内在的主观愿望上,教师要刻意营造一个有利于数学思考氛围。数学课堂的氛围是教师和学生展开对话、进行思想和心灵交换的场所,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依存点。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数学思考探究活动。学生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反之,学生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静心思考、有所创新的。因此,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良好环境,给学生以“心理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下,可以静心、深入地思考,释放出了巨大的学习潜能,真正实现师生间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更好地巩固和总结知识。

第二,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考,而数学思考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新知的探索与研究中,离不开有效的思考活动。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索的一个个有探索价值的问题,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经过自己的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课堂交流与讨论才能深入,才能有心灵的交融和思维的碰撞。教学时,教师应当把握好“尺寸”,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考虑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视角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系统优化地归纳、整理、总结数学思考方法,经验性地分析例题,多方面、多层次地参透教材编写目的,以简驭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数学思考。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为载体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安排课时,调动学生兴趣,将思考信息内容数学化、趣味化,使之更简洁明了,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具有清晰感,让学生抓住突破口,促使推理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有进一步地发展。比如,在小学教材中的枚举筛选、排列组合、数形结合、等量代换、数值推理、逻辑推理、统筹优化等这些思想方法,都是对数学思考的总结出来的词汇,是不同数学思考的结晶,给予学生一种数学思考的经验方法。学生利用这些思想方法,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合情推理等,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

第四,组织学生有效地自主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的组织、观察和调控。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能带着自己的观点参加讨论,防止讨论过程中出现“人云亦云”的情况;讨论开始时,要鼓励每位同学积极发言,学会倾听,分享经验,尤其要鼓励平时不能主动发言的同学参与讨论;讨论后要引导不同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对持不同观点的同学要引导他们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争鸣。充分利用讨论、交流的互动功能,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的本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善于运用激励性、启发性评价。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激励学生不断地大胆尝试,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不仅能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还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能力。数学思想和与数学知识相比,很多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思想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使学生“受益终生”;所以,激励性、评价性语言应具有数学思想性,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要尽量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去评价,这是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所必须的。

总之,学生的探究有目标,学生的思考有深度,学生的交流有实效,学生对数学思考的认识更深刻。培养数学思考能力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责任,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进行综合培养,不断引导学生认识数学思考的意义,在具体数学学习中把握数学思考的价值取向,循循渐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想,不仅对学生的数学语言是一种提炼,更是对其他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学生整体数学能力才会得到逐步提高与突破。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代琼芳.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93-94.

猜你喜欢
数学思考价值取向能力培养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元素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对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