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摘 要] 在省级示范中职学校建设背景下,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研究,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多元培养的基本规律,总结和推广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多元培养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多元培养策略。
[关 键 词] 省级示范;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多元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8-0010-02
在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知行合一”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形势下,“双师型”教师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中的所占比例如何及专业化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决定职业院校能否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几年,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就师资队伍而言,许多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建设和发展需求:一是“双师型”教师人数短缺,所占比例不达标,距离国家有关标准差距较大,不能满足学校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需求;二是“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高,知识更新不能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和专业动态调整,不能顺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从宏观政策制度层面来看,中职学校师资的编制保障、培养培训等配套机制受各种因素制约,还不够完善;从中职学校自身微观操作层面来看,教师队伍管理、教师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等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未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
从中职学校层面来讲,如何抓住省级示范学校建设的契机,切实加大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自下而上探索、总结“双师型”教师培养规律,研究“双师型”教师多元培养模式,从多元化的角度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素质优化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保障中等职业教育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确是我们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建设中“双师型”教师多元培养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至关重要。职业教育所独有的内涵和特点决定了必须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融合一体。因此,对职业院校而言,有效推进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大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优质的师资队伍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2017年6月,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财政厅启动了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首批确定了20所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此项工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从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培养模式为重点,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使其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在示范校建设任务中,教师培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
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作为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今天,学校采取一系列方式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作为一所项目建设学校,在示范学校建设的申报和建设初期,就深刻认识到了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学或实训指导教师的组成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双肩挑的“双师型”教师,距离达到专业课教师的60%的国家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且在各专业的分布不均,没有形成符合中职学校科学发展要求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一般教师的合理梯级结构。已有“双师型”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实践教学能力还不够高,对行业、产业、各位技术发展和变化不能很好地适应,在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理实一体课程开发能力,“做中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不足,教师实际参与生产实践和指导实训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就业、创业、创新的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成长动力不足、专业成长氛围不浓厚、激励措施不到位、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有待引进培养,兼职教师队伍规模需进一步扩大。
基于以上分析,立足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群体,在省级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的背景下,将职业教育改革、职业学校内涵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总结,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方面寻求新的突破,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督促教师通过参加技能鉴定,获取一定等级的专业资格证书以提升实践技能,并在省级示范中职学校的进程中进行验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对策,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完善对策,力求职业學校“双师型”的素质实现质的飞跃,培养一支“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合格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的办学实力更强,特色更加鲜明,是一项值得研究和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二、省级示范中职学校建设中“双师型”教师多元培养的途径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建设
在省级示范中职学校项目建设中,学校要从根本上重视专业教师尤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将“双师型”教师培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项目建设规划,投入项目资金,大力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首先,要根据学校自身基础、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动态变化,构建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和管理体制,指导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实践行动,优化学校的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其次,要制定“双师型”教师的选拔、培养、管理、考核、奖励等一系列制度,出台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的系列激励和管理政策,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确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对象,学校职能部门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对象制订他们的个人成长计划,强化“双师型”教师个人成长措施,定期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对象进行考核,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二)加强教师在职培训
持续实施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使教师逐步由“经验型”“知识型”向“研究型”“技能型”教师转变:(1)组织教师参加以课程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为内容的国家级、省级培训班;参加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为内容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学科培训班。(2)对新补充的教师,采取“青蓝工程”,尽快使他们适应教学工作;出台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让教师及时、广泛获取前沿学科的知识、获取教学方法和经验。(3)组织教师到各地中高等职业院校观摩、交流,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进而自觉提高专业水平。(4)鼓励并要求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相关执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考试,培养造就“教练型”的教师和专业带头人。(5)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提升制度,通过“基地培训+企业实习操作”模式培训专业骨干教师,进一步加强教师实际参与生产实践和指导实训的能力。(6)重视公共基础课、实习实训、职业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培训,聘请行业企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在交流、学习中,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的稳步提升。
(三)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以“重点突出、分类培养、校企共建、专兼结合”为原则,以更新知识技能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按照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扶持一批积极进取、发展潜力突出的青年教师,定期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上示范课、建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与青年教师的“联帮带”关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培养和稳定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引进和聘任一批由相关行业专家为主兼职的教师队伍。
(四)加强教师生产实践
“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要具备应用理论知识指导专业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生产实践必不可少。学校要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厂矿、农村实践制度,通过挂职、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深入企业生产岗位和农村生产一线,密切接触企业、农村生产一线的新设备、新技术及工作流程,及时了解生产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让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在正式的工作环境中得到不断完善和更新,丰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回到教学中结合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要定期选派教师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学术交流、校企洽谈、参与技能大赛指导等方式,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应用能力。
(五)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思路
以“科研反哺教学”为思路,结合对行业和岗位要求,坚持产学研结合,实施“双师”素质培养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以培训鉴定、就业创业指导、社会培训、技术咨询等为核心,营造“产学研用”共同体创新机制。对“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上从教学与研究层面,逐步向课程建设、教育科研、产教融合层面转变,支持教师参与更加广泛的横向和纵向科学研究,如组织教师进行核心课程建设、参与科研项目、开展教学改革、编写专著、编写教材、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参加行业技能大赛、下企业实践、出国培训等,侧重教师专业技能锻炼,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实现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共同提升,满足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双师”素质的要求。
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时代背景下,以省级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为载体,理性思考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逐步构建促进“双师型”人才成长的培养、培训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紧迫的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只有在“双师型”教师建设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力争使“双师型”教师稳定在专业教师的60%以上,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数量适当、理实一体、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形成“一专、多能、多证、技高、德优、善导”专业教学团队,才能有效推动职业学校的深层次改革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