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翌
螺蛳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烹调螺蛳首先要剪去它的尾部,自己操作起来甚是麻烦。
市面上虽然已有专用去尾机,但普遍存在机型大、噪音大、操作不安全等问题。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这些弊端是它们的剪切方式带来的。以往的去尾机主要是通过圆盘刀连续运转,驱动部件较大,操作上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于是,我考虑采用12伏小型直流减速电机作为驱动部件,模拟传统手工剪切的操作方法,制作出一台家用螺蛳去尾机。
根据上述分析,去尾机应采用类似于使用斜口钳或剪刀剪切的方式。具体操作如下:将螺蛳从外壳面板上的金属孔放入后,触动微动开关的常开触点启动直流电机,带动凸轮机构运转,驱动刀片向前剪切运动,常闭触点闭合,实现电路自锁,剪掉螺蛳尾部;过定点后凸轮继续运转,刀片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断开常闭触点,电机停止,等待下一次动作。
本发明的创新之处有五点:
一是当微动开关感应到螺蛳触碰到设定切割位置时,接通直流电机旋转一周带动凸轮驱使剪切刀具做一次往复运动,实现一次切割螺蛳尾部的功能。
二是如果切割位置没有螺蛳,则电机不会运行,保证使用者安全。
三是切割的螺蛳尾部会自动进入收集箱,保证操作环境的干净和整洁。
四是采用紧凑型设计,整个机身体积很小,适合家庭使用。
五是整台机器与螺蛳接触部位很少,污染度低,拆洗方便。
经过本次创造发明的实践,我不仅熟悉了工程设计的一般过程,应用科学与技术知识时实现科学和工程实践各要素的完整闭环,还培养了我的探索意识。这次实验让我树立了科学态度,启发了工程思维,满足了对自然的好奇心,并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家用螺蛳自动去尾机的案例,面向生活中的真实情境,通过工程设计几个環节间的多次循环、递进求解,获得了相对满意的结果,有益于自己形成迭代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
如下图所示,K1(常开触点)是面板开关,K2(常闭触点)是系统内部开关。初始状态时,由于K2被刀具卡住断开,电机停转。将螺蛳放入金属孔后,触动K1变为闭合状态,电机启动,刀具随着凸轮机构的运转开始移动,K2恢复常闭状态,此时,移走螺蛳,依旧可以保持电路接通,即实现电机自锁,可以持续转动,直至刀具受到弹簧的作用复位,再次卡住K2,即常闭触点断开,电机停转。
师说 本次实验还融入了STS的理念,即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具有互动效应。纯理性科学并不能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在科学技术融合解决现实问题时,还必须引导学生认识伦理道德对科技行为的意义,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