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下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2019-06-11 01:36廖志文
知识文库 2019年5期
关键词:城镇化仪式德育工作

廖志文

近年来,随着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纷纷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政策的落实,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与此同时,教育部明确指出中小学学校教育要以“德”为先,中共中央也首次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可见,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加强我国农村学校德育教育意义深远。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小学德育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德育重理论轻生活,重说教轻体验等。这些问题的不仅影响德育工作的成效,也与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相违背。本文作者将基于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与探讨,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对策,以推动我们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

在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环境下,在中共中央、教育部“立德树人”的德育理念的背景下,“德育为先”已经成了教育重要的理念之一。在新形式,新背景,新要求下,小学德育教育到底该怎么做成了教师们急需考虑的问题。

1 城镇化进程下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困境

德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城镇化步伐加快的过程中,不少农村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不少进展,例如,很多小学纷纷开设了德育课,还设定了德育目标。不过,在物质水平不断提升,人们价值观变化很快的城鎮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1 德育目标不明确,师资匮乏

德育目标是否清晰,直接关系着我国德育目标能否实现。而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小学学校的德育目标不够明确,有的目标太高,太空泛,还有的目标很模糊,太低等等。很显然,这些均影响着我国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推进。

在师资力量上,很多农村小学根本没有真正的德育教师,一般都是班主任兼任,或者其他科的老师代课。并且,德育教师往往只是开学前利用几节课讲完课本内容或者每节课仅仅利用十来分钟的时间讲讲德育知识,其余的时间要不被语数外占用,要不就是用来让学生们写作业。

1.2 教学方式落后,内容陈旧

在教学方法上,往往只是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缺乏具有实际意义的校内外德育活动;过度强调灌输式的知识传授,忽略学生的感受及主体地位。只是一味的强调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行为的训练及内心世界的变化。在教学内容上,农村小学德育的教学内容陈旧,不符合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并且,也往往脱离实际生活,脱离学生的接受能力。

1.3 缺乏活动化,生活化

目前,我国农村的德育教育依然只是以老师的口头教训为主,缺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德育活动。面对老师喋喋不休,枯燥乏味的说教,小学生很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不喜欢德育老师与德育课程。

与此同时,学校的德育教学往往与生活脱节,德育教师只是按照课本说教,很少与学生对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探讨与分析,也很少开展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活动。

1.4 德育得不到重视,考核方式单一

在应试教育为主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小学的教育仍旧是以主科教学为主,轻视道德与法制、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教学。考核学生及老师的方式依然是以成绩为主,行为及过程的考核得不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老师及学生不重视德育显然是司空常见的事情。

2 农村小学基于城镇化进程的德育策略

上述这些问题不但影响着德育成效,不利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改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困境,整体上提高农村小学德育的成效,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2.1 德育工作活动化

学生是在活动成长的。小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自我思想认识不成熟,情绪不够稳定,不过,他们可塑性很强。如果引导好了,他们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和品德将会明显的改变。因此利用学校和地域资源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增强德育的实效。如到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活动,开展读书节活动,感恩体验教育,劳动技能体验活动,重阳探访老人,建队日主题活动等。此外,小学生酷爱室内外活动,尤其是喜欢做游戏,因此,寓教于乐,将德育工作活动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2.2 德育工作仪式化

仪式往往能给人威严,肃穆,庄重,正式感,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生活需要仪式感,德育工作也需要仪式感。如果在德育的教学工作中,很好的发挥仪式感的作用,肯定能够在学生的心理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也能在他们的心中播下正能量的种子。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学生参与性很强,且能给予他们启发与思考的各种形式庆祝活动。例如,国庆节,中秋节,母亲节、父亲节、清明节等等。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活动,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清楚,也能规范学生的言行,内心也将收到启发与感悟,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和祖国的热爱。

落实德育工作仪式化必须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对于小学生,我们在德育的过程中就不能像对大学生一样将仪式搞得异常庄重,而应该尽量将仪式弄得稍微轻松活跃些,让小学生在快乐与欢笑中消化。当然,德育工作仪式化也不能单纯的为了仪式而仪式,还要关注仪式前后的教育工作,以期通过德育仪式达到德育目标。

2.3 德育工作生活化

生活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离开了生活,教育就成了缺乏活力的教育。离开了生活,德育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德育教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融入生活,最后回归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不妨多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心理状态。然后,与学生们就具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或者让学生找找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能够触发他们心灵的事件,在主题班会上,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中的德育理念和体会,让每个学生都谈谈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生活中感受德育的力量,在体验中内心获得升华,行为也有所改变,德育成效也将得到提高。

2.4 德育工作常态化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且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德育工作要尽可能地常态化。具体到日常的工作中,开展好班级中队活动和建队日活动,利用每逢周一就开展升旗仪式,让学生轮流进行国旗下讲话。收看道德大讲堂,开展好校节活动。每个学期开始时,举行开学典礼,重申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等德育理念。结束的时候,每个班都要进行年级总结,展示学生风采,表彰优秀的学生等等。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与多样化的社会关系进行互动,真正与学生的亲人、朋友、社区相联系。在加深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中,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行自然而然地落实到实处。常态化的德育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将德育工作常态化,进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3 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转变了,在生活日益物质化的情况下,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更加强烈了,而对道德教育却不怎么重视了。虽然我国多数农村德育教育有所改善,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不明确,师资缺乏,德育缺乏生活化等等。因此,德育工作尽量活动化,生活化,仪式化,常态化是德育教育工作所需,也是适应新城镇化的要求。

(作者单位:广州市黄埔区九龙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城镇化仪式德育工作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仪式感
仪式感
流绚夏日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