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霞 刘权
引言: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没有高考升学指挥棒的压力,有些学生容易放松对自身要求,失去明确目标。五年的在校时间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本文通过跟踪观察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存在较为严重行为偏差的“问题”学生,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其实行纠偏,也为其他存在类似情况学生的行为纠偏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小鑫的初中是在常州的某一挺有名气的民办中学上的,学校以要求严格、高中升学率高著称,学生的所有时间几乎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下,安排得紧凑、高效,可以说这对于一部分懂得学习吸收、养成习惯的学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对于小鑫这样正值青春期、被强行压制的调皮贪玩男孩来说,一旦没有了高考升学指挥棒的压力,后续的个性发展难免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果引导不好甚至会在“歪路”上越走越远。小鑫在考上定向培养的五年制师范男生之后,自以为半只脚已经踏进了“保险箱”,心理上的放松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导致了他在学习、生活、纪律等各方面产生了一系列行为偏差,让老师大为头疼。但只要我们老师以发展之眼守候、以智慧之心启迪,一定会迎来小鑫这些所谓的“问题生”的春天。
1 运用发展眼光,承认个性差异,理性对待学生
高中、大专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逐渐成熟的时期,也是人格完善的关键时期,这种未成熟性正是教育的好时机,对于17、8岁的青春期男孩子来说尤其如此。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成长环境不同,每个人的心理能力会表现出不同的类型和倾向。小鑫的父母是高龄得子,原来有个哥哥因病去世,所以对小鑫可以说倾注了太多心血,宠溺异常。所以尽管家在农村,父母也都是普通农民,家庭条件一般,但小鑫却没有吃过什么苦,心理年龄上也比其他同龄人显得“晚熟”,所以平时在跟同学相处中显得有些任性、冲动、不计后果。在学习方面也就表现为贪玩、自控力差,明知道有时候有些事不应该,可就是管不住自己。但因为小鑫母亲平时跟孩子交流还是蛮多,小鑫尽管有些任性,但也算讲道理,所以通常冲动过后,小鑫对老师的意见一般也都能虚心接受,及时反省。
针对小鑫的种种行为偏差的情况,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不要情绪化地对待小鑫所犯错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小鑫的自控力差,管不住自己,总是想法设法在教学区偷玩手机,甚至于有时上课也惦记着。针对这种情况,小鑫也自知因玩手机被德育扣分,住校期间要求他每周一早读把手机交给我保管,周五离校时再还给他,便于路上有情况可以跟家人联系,小鑫也表示接受。学习方面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保证及时完成作业,期末不再有挂科的学科,然后再去考虑学习成绩在班级有所提升。其实小鑫的学习接受力还可以,主要是缺乏自控力、意志力,做事三分钟热度。所以每学期开学都可以看到小鑫学习上劲头十足的样子,可惜不能坚持,为此我跟各科任课老师沟通协调好,表现好时多鼓励鼓励,出现松懈时就多提醒提醒、敲敲警钟。在这样的积极干预下,在接下来的几个学年中,小鑫的补考科目越来越少,学习成绩到四年级下学期在班级中也有了很大提升。
充分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熟悉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特点,运用发展眼光,承认个性差异,相信找到恰当的方法,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性正确地对待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行为偏差,帮助他们从错误和问题中成长起来。
2 把握教育契机,寻找教育合力,巧妙引导学生
当代教育名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钟启泉教授认为:概括而言,“应试”教育仍然是形成众多“差生”的“温床”,其解决之道在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虽然有的学校认为“差生”的说法有些不太尊重学生,改称为“学困生”“后进生”等,似乎显得人性化了一些,但仍然是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一种体现。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智力方面,也要从的情感、意志、性格、兴趣等方面多关注学生。
小鑫酷爱打篮球,体型又高又瘦,腿很长,非常适合跳高,因此被选拔进校运动队进行集训。运动队的男孩子各班人员混杂,有的比较心思简单,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小鑫也跟运动队的其他几个男孩儿混到了一起,沾染上了一些坏习惯,抽烟、用弹弓打玻璃,被学校发现后被给予以处分。尽管我也一再找他谈话,与家长、学生处联系起来一起提醒监督,在班会课上作检讨,但他总是常有反复、收效甚微,没想到一次学校大型的活动却让我寻找到了教育的最佳契机,小鑫也成功地戒了烟。
小鑫在学习成绩上目前在班级处于相对弱势,可是运动会上一直是大出风头、抛头露脸、自信心得到极大满足的场合,甚至于还跟学校领导一起外出比赛,在全校大会上得到过表扬,小鑫自己也对自己的运动水平自视甚高。这不,这次运动会小鑫不仅报了一向擅长的跳高,还主动报了1500米男子长跑,想再次赢得比赛,全班同学也对他充满了期待。没想到小鑫第一圈跑得还凑合,处于领先位置,第二圈开始就逐渐落后,脸上显现出极其痛苦忍耐的表情,到第二圈后半程小鑫干脆就停下不跑了。比赛结束,小鑫默默地回到了班级队伍里,其他同学也没再多说什么。等他们情绪稍微平静下来,我把小鑫悄悄拉到了一边,让他自己寻找原因分析这次运动会长跑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小鑫终于意识到抽烟导致食欲不振,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导致营养不够均衡,体能下降,而且自己的胃本就不好,抽烟厉害时甚至还会恶心呕吐,但就是想戒戒不掉。为此,我跟小鑫的妈妈联系,利用接下来的暑假时间,家里留人随时监督,小鑫通过吃水果、抽电子烟,甚至于在家长陪伴下打游戏转移注意力……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终于,小鑫妈妈打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小鑫暑假里已成功戒烟了。开学后一看,小鑫的整个整个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重新恢复了青少年应有的精气神,我还让小鑫班会课上向全体学生谈了自己学抽烟的心理到主动戒烟的体会呢。
3 注重养成教育,借助群体力量,激发学生向善的内驱力
小鑫的卫生习惯不太好、纪律观念不太强,喜欢把喝过的饮料瓶、不用的东西随处乱扔,常常因为打篮球或去小店买东西上课踩着点进教室甚至迟到,虽然反复提醒或用校级校规约束他,但收效甚微,德育考核一直处于班级后列,他索性有些破罐子破摔起来。家长因为年纪大了才有了这个孩子一直对他比较娇惯,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这些不良习惯的产生。批评、处罚对他来说都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甚至不以为然了,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扭转他目前的这种状况呢?在男生班小鑫的这种情况蛮具有普遍性,很多同学平时的卫生习惯不大好,粗枝大叶、大大咧咧,常规考核上也没有优势,但我观察到他们很重视同伴关系,不希望在同学中被孤立。所以,我在宿舍卫生和教室卫生中就采用了这样一种策略,除了常规的德育考核,新学期重新调整宿舍,将几个卫生习惯不好的孩子分散到几个不同宿舍,宿舍卫生、教室打扫明确到人,一人一岗,责任到人,宿舍或教室卫生中由于像小鑫这类习惯不好的人导致的班级常规扣分,不能明确到人的就要扣所有宿舍成员或责任人的德育考核分,这样像小鑫这样有时想钻空子、浑水摸鱼的人就会连累其他同学,渐渐就引起其他同学的不满,这对于小鑫来说简直比被老师或家长的批评还要让他难受,渐渐地我发现小鑫的座位旁边比以前干净多了,班级宿舍卫生和教室卫生也比以前大有改观。当然,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反复强化,外在的强化约束、内在的要好向善才会慢慢地习惯成自然。
4 有意“示弱”激发信心,“期待效应”守望成长
想要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除了制度、纪律的规定,家长、老师的批评、监督,有时候巧用点心思,故意“示弱”,激发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未尝不是另一种干预纠偏的有效方法。
还记得大专二年级开学之初,而小鑫因为打篮球腰部被其他同学意外撞击不能扭动、疼痛不已,小鑫家距学校较远,父母一个在外地打工,一个正在农忙一时走不开,于是人生地不熟、一向路盲的我只好打“的”把他带到附近医院,排队、挂号、买药、拍片、做彩超,小鑫疼得一直坐着,我一人跑前跑后、问人问个不停,回来的路上因为我的“路痴”,我们还坐车坐过站了。所幸小鑫的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他也见识了我缺乏方向感、“路痴”的模样。回来的路上,小鑫没多说话,但我却看到他眼神里流露出感激的神情,以后但凡我到哪里不太清楚,小鑫都热情、主动地帮我查找、指点,规划合理路线,我也放心让他去做,其实我手机里也安装了导航,完全可以自己解决,求助小鑫是我的有意为之。小鑫在电脑操作方面比较擅长,我遇到电脑方面的故障就常向小鑫“求助”,还让小鑫自觉帮助把教室后面他所在的那一角打理、维护好干净整洁。其实,班主任、家长有时候適当地有意“示弱”又何尝不是培养激发孩子担当意识、纠正行为偏差的另一种有效“手段”呢?
“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对自己或他人的一种判断,希望自己或他人达到某种目标或某种行为预期,由期望而产生的行为结果,我也把这种期待效应投诸小鑫身上。尽管存在种种行为偏差,但我相信他本质善良,懂得要好,只是缺乏自制,容易冲动。所以,当我表扬到小鑫学习上的一点进步,小鑫开心得喊“嘢”时,我也感到由衷的欣慰。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意味着教师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心理世界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意味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有一定责任和权益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种种行为偏差,让我们以发展之眼、智慧之心,巧妙干预,多一点等待,多一份守候,一定会迎来“问题生”行为偏差纠正、自我发展完善的春天。
(作者单位:常州幼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