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2019-06-11 11:53毛艳青
知识文库 2019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试卷考核

毛艳青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工具,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从增加阶段考试次数、创新考试方式、改革考试内容、建立“反馈——矫正”机制四个方面谈了改革考试模式的建议。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虽然不尽科学,但却道出了考试对教师和学生的重要作用。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主要工具,既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一部分,也是对教学效果的监控,从某种程度上说,考试制度就是指挥棒,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不同,它更强调能力的培养、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要求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校内标准,取决于完善的考试制度及其科学性程度。

1 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1.1 考试缺乏明确的目标

部分教师不清楚为什么考试,对考试的目标不清晰。他们认为考试意味着学期的结束,按学校的命题要求制作两套标准化试卷便万事大吉,应付、敷衍、观望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制约,考试分数的价值被不断强化,功利化现象明显,如保研入党、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就业等都与考试分数挂钩,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考核,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师和学生都对考试的功能缺乏认识,致使部分教师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学生为了考高分才去学习,难以通过考试了解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真实的教学质量。

1.2 考核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以我校為例,目前仍以闭卷笔试为主要的考核方式;考试内容多是理论性的,试题一般为主观、客观两种题型,并且制定有标准答案;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察只占极少的分数甚至没有;部分试卷的命题缺乏针对性和导向性,个别教师存在将往年试卷简单修改便直接使用的情况,严重偏离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

另外,考试一般安排在最后两个教学周,一次考试就决定了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部分学生考试前临阵磨枪、突击式学习,甚至寄希望于老师划重点。整个学习过程前松后紧,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学习压力山大,获得的知识浮于表面、不扎实。

这种重理沦、轻实践,重记忆、轻创新的课程考试方式过于死板、僵化,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1.3 考核反馈渠道缺失

考试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考试反馈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考试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反馈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调整学习方法。但是在现实中,考试结束后教师就陷入了无比忙乱的状态:批阅试卷、填写各种表格,在规定的时间内录入成绩,按照要求装订、打包试卷等。教师无暇静下心透彻的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强弱,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呢,一般只得到一个分数,根本不知道自己哪些方面较弱,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如何调整学习方法。考试对教学的反馈功能没能发挥出来,没有建立起教学的“反馈——矫正”机制。

2 课程考核形式改革的思路

2.1 借鉴国外大学考试模式,结合学院、专业实际,优化考试模式

“进步主义”教育学家泰勒认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过程,只以课程或学业结束时的考试为依据评测学生是不科学的,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过程性的评价可以不断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的方向、方法,以求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在总结前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教育学家桑迪强调将过去单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考试的评测转化为与课程同时进行的合作性、过程性评价。

因此,应结合学校、学院实际,适当吸收国外大学的考试模式、改革经验,优化考试模式,提高考试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

2.2 建立过程化、立体式的课程考试模式

改变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定性结果的现状,采取多种形式如考试、作业、论文、报告、课堂参与、讨论汇报、实践操作、问题集、提纲摘要、连续评价等,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综合考查,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2.3 将教学管理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师对课程考试改革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改革的效果。尤其是当教师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时,学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关于考试模式的建议

3.1 适当增加阶段考试次数

目前,我校试行的阶段性考试就是非常好的改革尝试。建立“一课一期多考”的考试机制,打破“一考定学期”的现状。通过阶段性考试促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紧凑;考核前的复习,既可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便利,做到“温故而知新”;分散总成绩,降低考核压力。

3.2 创新考核方式,突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在教学进程中分阶段、分类型地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立体性评价”。比如考试、论文、调查(分析)报告、文献综述、课堂参与、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结合使用,合理确定各环节比例。本人承担课程《教师口语》即采用课前个人演讲+小组表演+小作文+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的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另外,根据课程性质确定免试标准,将与课程相关的竞赛、论文、专利、科研成果作为考核成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比如,学前教育的学生在舞蹈、声乐、教法技能比赛中获奖,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设计大赛中获奖,可以确定相关课程本学期免试,根据获奖等级确定学生分数。

3.3 改革考试内容,加大应用型、实践型考试力度

改变单纯对学生记忆力的考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考试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将教材放大到社会的角度进行考核;采用开放化的考场,打破考场即是教室的禁锢,让学生走出去,在岗位上操练、比试。

3.4 建立“反馈——矫正”机制,确保考试反馈渠道的畅通

我校要求教师考试后做试卷分析,但是试卷分析的内容大多不能反馈至学生,建议建立“反馈——矫正”机制,教师将具体的分析结果通过集体或个人的方式(利用QQ、微信等工具)反馈给学生。如对于共性的问题可以制定《xx班级成绩分析反馈表》;对于个性的问题,制定《xx同学成绩反馈表》,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

人才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考试的改革与创新,让考试成为激励学生上进的助力剂,教师教学工作的好助手。

(作者单位:商丘工学院教育与现代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试卷考核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