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雨晨 王晓宇
摘 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对绿色金融产品展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找出绿色金融产品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绿色金融产品展;现状;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4-013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823.7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绿色经济的兴起,金融在为绿色经济提供投融资的过程中,自身也在向绿色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其深度和广度不断地提升。而绿色金融产品通过将社会资金引向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等绿色产业,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绿色金融产品展的特点及作用
1.1 特点
绿色金融产品展顺应了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创新,为各类绿色金融企业的创新和绿色金融产品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为业内人士和广大投资者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1]。
1.1.1 高集聚性
会展具有高度的资源集聚性,绿色金融产品展有利于整合绿色金融产业中的绿色金融产品资源,使绿色金融企业、金融机构与社会直接对接,宣传企业的绿色金融产品,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实现资本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2]。
1.1.2 效益综合性
会展具有产业连带效应,举办绿色金融产品展,可以促使金融产业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并且带动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举办展会可以有效打通绿色金融内部行业之间以及绿色金融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产业链条[3],从而形成产业集聚化的发展模式。
1.2 作用
1.2.1 提高产业认知度
开展绿色金融展会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绿色意识,并激发社会对绿色金融产业的兴趣与研究,从而提高社会公众对于绿色金融产业的认知度,为绿色金融产业的进一步落实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2.2 优化资源配置
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展有利于整合绿色金融产业中绿色金融产品资源,并促使相关产业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展会能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产业的发展空间[4-5],促进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
1.2.3 创新产业融资模式
展会有利于金融机构通过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撬动民间资本,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共赢”。
2 绿色金融产品展发展环境分析
2.1 宏观发展环境分析
2.1.1 政策环境分析
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我国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2018年11月30日,由中英绿色金融委员会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旨在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的绿色化。2018年12月4日,绿金委和欧洲投资银行在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期间联合发布了《探寻绿色金融的共同语言》第二版白皮书,促进了中国和欧盟间的绿色金融兼容发展,对协调全球范围内的绿色金融标准具有典型意义。依托我国绿色发展迫切、政治决心坚定以及特有的制度创新优势,借助“一带一路”框架下国际合作机制,给绿色投资和绿色金融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机遇[6-7]。
2.1.2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从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已经到了全面推进期(2015年至今),近期历次重要政府会议将“污染防治”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环保问题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未来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都将需要承担更多的、可考核的绿色发展责任。从整体文化意义上讲,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存在空缺,绿色金融产品发展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不足,绿色金融产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平衡。中央对环境治理问题和发展绿色产业高度重视,绿色思想也越来越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社会绿色思想和文化正在逐步形成。现阶段,绿色金融产业处于全面推进期,而展会作为推动器[8],可以对产业的沟通协调与创新起到辅助作用。
2.1.3 经济环境分析
根据人民银行统计,未来5 a,我国每年需要的绿色投资大约为3~4万亿元。而财政资金最多能满足15%的绿色投资需求,剩余85%的绿色投资必须依靠市场化投资来解决。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牵头的国合会“绿色金融改革与绿色经济转型研究”课题组的估算,到2030年,低方案下中国绿色金融的资金需求是40.3万亿元,中方案下绿色金融资金需求为70.1万亿元,高方案下绿色金融资金需求为123.4万亿元。与绿色金融资金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绿色金融资金供给上的匮乏,在绿色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因此,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及相关类型的绿色金融产品展会。
2.2 微观发展环境分析
2.2.1 客源市场分析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逐渐增强,社会公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也日益增强。公民绿色消费基数持续增大,越来越多的社会公民和企业愿意选择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进行投资。随着绿色思想和文化的逐步形成,绿色债券的二级市场会更加活跃,未来绿色金融的投资者有望大幅度增加,绿色债券的现券交易和回购交易规模也会大規模提升[9]。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和社会公民对绿色金融项目投资兴趣的提升,对于从事绿色金融的第三方评估和绿色成本核算的企业需求正大幅度增加。现阶段,绿色金融产业市场需求量正大幅度提升,为发展绿色金融产品展提供了庞大的消费群体基础。
2.2.2 融资模式分析
在绿色金融产品投资方面,目前绿色金融产品的投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对原有金融产品进行升级改造以及创新,二是从国外拥有相对成熟的绿色金融产品的企业引进项目投资。目前,国内除了银行、部分金融机构和支付宝拥有相对成熟的绿色金融产品外,大部分绿色金融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要抓住受众群体的需求点,开发面向社会公众的绿色金融产品,这将成为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重点。
3 绿色金融产品展发展现状分析
3.1 发展布局
我国现阶段以绿色金融为主题的展会,主要受所在区域产业发展情况的影响。具体展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我国绿色金融类展会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以及全国西北、西南边贸经济带,并在个别中部绿色金融产业发展较优的城市进行开展。截至2018年末,绿色金融类展会已经在全国45%的省份办展。从办展频率看,现阶段绿色金融产业在长三角地区和珠江三角地区发展的相对成熟,地区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的绿色金融产品较丰富,社会公众的绿色意识相对较强,绿色金融产品投资者的积极性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还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并且缺乏绿色金融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政策支持,因此绿色金融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10-12]。
3.2 办展水平
随着十九大以及“一带一路”对于绿色金融产业发展的理论指导,绿色金融类展会得到了稳定的发展,相关的金融类展会在办展主题上向着“可持续发展、生态、绿色”方向延伸。
现阶段,绿色金融类展会的运作主体主要是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及当地政府,运作方式主要以科普类展会为主,运作模式为政府主导型,陈展模式较为传统,同时将绿色金融相关研讨会作为配套活动。根据绿色金融类展会的办展情况综合分析可知,绿色金融类展会拥有相对专业的运作主体,运作方式以及运作模式较单一,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配套活动较少,展会的运作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 绿色金融
4.1 资源分布不均衡
由于国内各地存在社会观念差异和政策落实方向不同等问题,导致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存在鲜明的地方特色,产品受众范围有限,资源利用率不高。目前,在长三角和珠江三角地区,由于相关绿色金融产业政策完善,企业的绿色金融产品较丰富,社会公众的绿色意识相对较强,绿色金融产品投资者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使得绿色金融产业资源較丰富。而中西部地区还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并且缺乏绿色金融发展的动力和政策支持,造成绿色金融产业资源短缺。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将导致展会的办展地点受限,进而影响办展效果。
4.2 市场机制不完善
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而目前绿色金融领域存在专业评估能力不足、环境信息不对称、相关绿色金融产业政策不统一等问题,导致绿色效益无法评估,因此无法纳入投资的成本、效益或风险评估中。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产品仍存有疑虑,市场机制的缺失导致投资者和消费者无法对绿色金融产品进行有效地选择,使绿色金融产品展难以推广。
4.3 公众认知度不高
国内绿色金融产品展是根据绿色金融产业的发展衍生出来的,因此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来配合。而一些公众绿色意识薄弱,导致其参与绿色金融产品的积极性不高,绿色金融产品的实施效果不明显,这就影响了社会各个层次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进程。个体绿色意识的淡薄会严重影响外部环境,导致展会的办展效果差。
4.4 运作模式缺乏创新
相关文献报告显示,在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当中,政府和行业协会对于绿色金融的发展和研究更为敏感,对于绿色金融产品展的开展运作能起到指导作用。而企业对于行业发展的敏感度较弱,现有的展会运作模式中没有适合企业的运作模式。绿色金融产品大多是非实体产品,陈展模式与传统的展会不同,需要结合多媒体技术来陈展。因此,需要创新陈展模式和展会运作模式。
5 绿色金融产品展发展对策研究
5.1 有效整合资源
(1)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关于绿色金融产品的扶持政策,建立地区之间的绿色金融产品资源共享平台,将绿色金融产品引入需求大、发展较好的省市,提高绿色金融产品的受众范围,并且带动各地的积极性。
(2)绿色金融委员会建立绿色金融产品资源动态数据库,将资源有效的整合,在降低绿色金融产品展招商、招展成本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与资本的无缝对接,进而提高绿色金融产品展的办展效果。
5.2 逐步完善市场机制
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政府可在《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出台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的扶持政策,给金融机构和企业一定的激励政策,构建绿色金融的市场机制和框架,打造绿色金融的市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强化行业监管,培育现有中介服务机构,使政府、金融和企业形成合力,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建立规范高效的交易市场,给市场投资者信心,进而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展的稳步开展。
5.3 提高公众认知度
根据绿色金融产品展具有受众广泛的特点,可以运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推广方式来提高展会公众认知度。
(1)线上。通过展会举办地电视频道播放、电台广播、会展专业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将展会的相关信息和简介以软、硬广告的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在专业的金融杂志、报纸以及国内主要的金融行业网站上刊登广告,邀请行业专业的媒体进行特别宣传、专题报道、评述等,以有效的方式吸引专业人员的注意。
(2)线下。举办地当地张贴展会广告牌,当地政府进行官方新闻公告宣传,对举办城市进行环城宣传科普,以增大社会公众的观展兴趣。
5.4 创新运作模式
对国内同类型展会分析发现,目前绿色金融类展会的运作模式较为传统。因此我们应该根据绿色金融产品展的特点,借鉴国外会展业的运作模式,由政府、企业与行业协会共同运作绿色金融产品展会,发挥各自的优势。由政府和行业协会为主,企业为辅,在分工配比上进行一定的调节,创新出更适合绿色金融产品展发展的新型展会运作模式,并完善系列配套服务,例如精品绿色金融产品展示,在展会陈展、展会配套会议议程、绿色金融产品项目对接等方面进行量身定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文,曹明弟.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2]陈青松,张建红.绿色金融与绿色PPP[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3]彭芳春.绿色金融、公司金融与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4]王小江.绿色金融关系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17.
[5]马骏.国际绿色金融发展与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6]Krosinsky,C.&N.Robins.SUSTAINABLE INVESTING the art of Long-Term Performance[M].Newyork:routledge, 2017.
[7]涂成林,陈仲球,易卫华.会展:现代城市发展的杠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8]刘松萍,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关于“广交会”的综合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9]汪杰,徐晓璐.绿色金融的现状探析和前景展望[EB/OL].清华金融评论,2017-11-23.
[10]郑文灏.地方绿色金融发展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D].南京:南京审计大学,2018.
[11]易金平,江春,彭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4(5):81-83.
[12]王刚,贺章获.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现状、挑战与对策[J].环境保护,2016(19):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