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绍平
【摘 要】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课程改革、课堂改革以及考试改革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学生本位、素养本位的“生本”课堂改革,成为当前课改的主旋律。“以生为本”课改理念统领下的“学案导学”模式,是我们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大胆尝试和探索,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生物学 核心素养 学案导学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对于生物学科来讲,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双基层,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问题解决层,即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经验;三是学科思维层,即思维方法、思考能力、价值追求、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我们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旨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身心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在学生的学习绝对时间已不可能再延长的状况下,要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在此背景下,我们从解决教学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手,构建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通过采用严谨而科学的教学流程,规范而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灵活而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学案的基本内容
一个完整的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预习、方法指导、疑难反馈、活动设计、达标检测、课后知识、拓展提高等几个部分。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一)模式一:课题(课题学案)教学
以教材课题为单位实施课堂教学,主要环节有:情景导入→认知目标→预习自学→信息反馈→以案导学→精讲点拨→归纳总结→形成网络→反馈矫正→拓展创新。此模式适合新授课使用。
1.情景导入,认知目标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导入情境,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导入新课后,指导学生解读学案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使学生明确应完成的学习任务,便于后续学习有的放矢。
2.预习自学,信息反馈
课前下发学案,学生根据学案上的“课前预习”的提示自学新课,自主完成各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并尝试完成相关练习。学生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可引导同桌间、小组内相互探讨,共同解决。注意收集学生完成“课前练习”的情况,以便准确把握学情,及时掌控后续教学进度,调整教学方法。
3.以案导学,精讲点拨
对于学生通过自学和合作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采取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辨析等方式,适时精讲点拨。尤其是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应针对其疑点症结所在,重点讲清思路和事理。“精讲点拨”并非是一个独立的环节,可根据需要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程。
4.归纳总结,形成网络
待学生“消化”理解之后,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体系,以加深印象。重点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以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
5.反馈矫正,拓展创新
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少而精的“课堂练习”,进行课堂达标检测,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目标,能否融汇貫通,举一反三。着重考查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难度要适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有所区别,题量不宜大,以5—8分钟左右为宜。待学生独立完成后及时评讲,重点揭示解题的思维过程。在全体学生都能完成“课堂练习”实现达标后,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课后巩固”,有选择性地完成“拓展提高”。
(二)模式二:单元(单元学案)教学
以一个教学单元为单位来实施课堂教学,主要环节有:前测→讲授→后测→反馈矫正→二次测验→巩固提高。此模式比较适合新授课使用。
课前精心设计印制好学案,上课后即发学案,让学生按照学习重难点进行自学,并独立完成学案的“课前预习”进行“前测”,以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使后续的课堂讲授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新授课教学结束后再让学生完成学案的“课堂练习”进行“后测”,并依据后测情况开展矫正过程,直到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课后巩固”,达到预设的基础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学力实际选择性地完成“拓展提高”。
(三)模式三:专题(专题学案)教学
以专题为单位实施课堂教学,主要环节有:明确学习主题→完成作业→展示→改进→评估(反思与评价)。此模式适合复习课教学,尤其适合期末和毕业考试前综合复习使用。
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分专题设计特定内容的专题作业,以学案形式展示,要求学生在综合复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专题作业,然后采取教师统一评讲、分组评改、学生互评、自评等形式,了解学生复习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就作业的重难点题型再次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完成反思和评价,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三、几点建议
正确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制作有效的学案
一个有效、适用的学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把本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条理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以便于精细化操作,因材施教。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和基础知识中的关键词可采取挖空的形式让学生填空,而一些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可设计成判断题让学生辨析,以增强印象。每一个知识点都设计1-2个思考题,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难点和重要知识点进行辨析、思考或适度的拓展。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通过文字材料分析、幻灯、挂图、现代电教多媒体等手段,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打破学生顾虑,形成自由讨论的气氛,启迪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对课堂驾御能力,要善于处理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
3.先学后讲,适时点拨
先学后讲是“学案导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学法指导,要让学生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解决什么问题?多长时间以后以什么样的方式检测学习的效果等问题。教师在讲的时候,时间不宜过多且要把握讲解的时机,比如,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出错不要马上就讲,以免干扰学生的正常自学。在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仍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的基础上适时点拨,尤其注意“三讲三不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4.设计有效的提问和讨论
有效地“提问”和“讨论”,能“激发”学生讨论和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因此,提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激发学生人人主动参与讨论、思考和探究,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技能。
5.实施有效的课内外强化训练
通过达标检测,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把握教学进度,调整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课堂达标练习要少而精,当堂完成,并及时批阅和评讲。对于不能及时完成达标练习、测验成绩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学困生,要加强矫正辅导,可采取教师个别辅导、同座或临近优生协助辅导的方式,并进行第二次测验,确保全部达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对于学有余力的学优生,可采取有针对性的拓展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提高。至于课外练习的设置,要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坚决杜绝重复性作业、机械性作业、枯燥无味的作业,确保通过高效化的训练,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