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林海
【摘 要】教师是学校之本,教师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校长可以通过愿景树立信心、分层确立目标、沟通激发动力、榜样唤起热情、平台体验成功等多途径、多渠道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就能带来教师个人的成功和学校管理的效益。
【关键词】教师发展 内驱力
教师的勤奋工作与智慧创新,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每一位校长孜孜追求的愿望。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每所学校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教师,有的刚入教师队伍,缺乏实战经验;有的专业基本功存有瑕疵;有的转岗,没有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有的分配工作地点不满意,缺乏上进心;有的教师产生了职业懈怠,遇到了發展瓶颈……作为校长,必须千方百计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培养教师过程中,我校为教师发展创设一些环境与条件,注重了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取得了一些实效。内驱力,是在教师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活动的内部动力。作为校长,应该坚信:教师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一、愿景,让人充满信心
《孙子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在新的时代,各所学校都在根据自身的优势与发展前景,描绘着发展的蓝图:有硬件建设方面的,有校园文化方面的,有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有学生发展方面的……这些美好的发展愿景,需要校长在教师中广泛宣传与动员,成为“校长——中层管理者——教师”三者的共同愿望,让教师个人的发展自觉融入学校的愿景,并为之付出自己的精力与智慧。
我们分析了自身的优势与困难,校长室带领中层管理人员多次商讨达成共识,确定了近三年学校发展的“三基石”与“三亮点”。
“三基石”是指安全、规范、质量。“安全”是学校稳定与发展的基础,学校必须执行“一岗双责”,实行层层责任制,通过多途径和形式,进行关于消防、交通、活动等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救能力,保证校园安全。“规范”是学校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要求,作为苏州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点学校,坚持依法治校,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规范办学行为,认真实施素质教育。“质量”是一所学校的声誉所在,要切实做好各年级、各学科的教与学,坚持不懈地落实本学科“强基固本”训练项目,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平时训练的有效性,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抓好班级同步发展,抓好提优补差,努力帮助每位学生取得进步、得到发展。要积极辅导学生兴趣爱好,进行兴趣活动成果的校级展示与评比活动,努力争取在市、区各类学生竞赛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三亮点”是指端行教育、寻真教育、书香文化。端行教育是我校中心校区多年探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成果,为此,学校引用《荀子·宥坐》 “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 中“端行”两字,提出了以端正品行为重点的“端行教育”,积极开展端行教育“九项竞赛”活动,做好论文汇编、宣传片制作、展示活动等工作,打造学生养成教育的品牌,努力形成学校的德育特色。“寻真教育”是我校附属幼儿园根据农村幼儿园多年办园经验,并结合新园建设的建设方案,在景观、装修等环节凸显“寻真”元素,在日常保教活动和各级各类幼教展示活动中体现“寻真”内涵。“书香文化”是我校下辖远离镇区的村小——幼山校区的亮点,通过增添阅读设施设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图书漂流”“共读一本书”“读书分享会”“阅读指导课”等活动,并配以“书香学生”“悦读越美”“书香班级”“书香门第,耕读传家”等评选,让阅读成为幼山校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实现朱永新先生“书香满幼山”愿望,凸现“均衡化”和“优质化”。
打造学校发展“三基石”“三亮点”的美好愿景,不仅成为我校全体管理人员明确的工作目标,而且通过学校工作计划、教师会议、谈话交流、工作布置等途径,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白了学校发展愿景,让每位教师都充满信心,觉得“有奔头”,感觉到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自身的价值,自身的“存在感”与“责任感”,激发了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分层,让人确立目标
一所学校的教师,从年龄来分,有老中青;从业务水平来分,有骨干与一般教师……教育学生要提倡“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教师发展方面也应该注意“因材发展”。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进行教育引导,使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努力达到自身专业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一是学校102位专任教师中,有35位市级、区级学科带头人,这是一支学校发展十分重要的中坚力量。学校一方面通过名师带徒弟、作学术讲座、学年考核奖励等方式,充分发挥带头、示范、辐射作用;另一方面则通过与之商议讨论,让这些教育骨干明确自己的下一个发展目标,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成为高一级的教育名师。这两方面的要求与目标,让这些业务骨干感受到肩上的“担子”,变压力为内部的发展动力,促使其不断前行。二是学校有一部分新上岗的教师和转岗分流教师。为此,我校进行了《培养“教需帮扶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调动各学科骨干教师与优秀班主任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给予的帮助。这一种外在的“援力”,激活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工作动力,增强了他们自我发展的“内力”,促使他们提高师德师风与教学业务水平。三是针对年老体弱及教学业绩平平的教师,学校则更多地给予关心,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真正对得起“良心”工作,内化为勤奋、细致工作的意愿和动力。
学校通过教师分类,进行分层引导,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标,激发出教师自我发展的希望与需求,激活了他们内部的发展愿望与动力。
三、沟通,让人激发动力
教师是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喜乐忧愁,有些教师还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沟通,是一座很好的桥梁。作为校长,真诚的沟通,能拉近校长与教师的“距离”,取得“共识”并内化为教师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每学期,我都会约谈一些教师,既让老师感觉到学校十分关注和重视他们,又彼此坦诚交流各自的愿望、遇到的的困难与问题,协商解决的途径与方式。通过沟通与交流,这些老师都能通情达理地理解校长的愿望与要求,感谢校长的理解与支持,均表示会积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并尽力出色完成。这种“尽力”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体现在工作中是一种不竭的动力!通过沟通与交流,校长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需求与困惑,也了解到教师不同的工作理念与工作目标,从而有针对性进行引导与教育,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有效推动了教师的自我发展。
四、榜样,让人唤起热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党支部、行政、工会、团支部每月都会开设一次“身边的榜样”宣讲活动,让身边的优秀教师宣讲自己从教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有30年如一日坚守村小的“全国模范教师”,有阳光面对灾难仍勤奋工作的“省师德先进教师”,有充满爱心的省“最美幼儿教师” ,有满怀憧憬刚走上教育岗位的“优秀见习教师”……一个个身边鲜活的“榜样”,让人感动,让人激动。每次宣讲结束,正能量都唤起了教师们的热情,也让每位教师产生了“冲动”。这种“冲动”是由外至内的干劲,是一股源自内心的工作热情!
五、平台,让人体验成功
先苦后甜,体验成功,是教师获得自我发展动力的一种方式。我校有一位寡言内向的语文周老师,爱好古韵小诗词。语文课外活动时间,他默默辅导所任班级的孩子尝试着写了好多好多“小诗词”。有一次学校进行学生风采展示,他带的班级展示了这一课外活动成果,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交口称赞。学校以此为契机,鼓励他收集整理了100多首孩子的“古韵小诗词”,编辑出版了《古韵稚吟》,并择优布置在学校走廊内,得到了各级领导与专家的称赞。这对他和他的学生们是一种极大的鼓励,他辅导的热情更加高涨,内驱动力十足,不但继续辅导学生创作“古韵小诗词”,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圈内朋友”开设了《小古文》公益微讲堂,乐此不疲地行走在“古韵小诗词”的创作之路上。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为教师们提供的教学基本功竞赛、评课选优竞赛、外出学习培训等历练平台,并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让他们体验愉悦,享受成果,这是一剂剂“兴奋剂”,能大大激发出其内部动力。老师们往往都会以这些平台为一个个新起点,干劲十足地行走在专业发展的路上。
总之,教师是办好一所学校之本。培养优秀的教师,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热情,是校长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只要激发出教师的内驱动力,就能收获到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