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云 张彦伟
摘 要:在介绍农业现代化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甘肃省;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4-010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F832.7 文献标志码:A
1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内涵
1.1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
农业现代化是指广泛使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现代生产资料和现代农业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它是在大量使用机械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在不同时期应选择适合的发展阶段目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层次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1.2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机械化,即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取代人力劳作,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支撑为农业生产科学化,是指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这不仅能够降低农业劳动力生产成本,而且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便是不断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贡献的过程;农业现代化的技术支撑手段为农业信息化,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各环节管理和服务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撑,进而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是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农业现代化必须要由高素质的农业生产者来完成,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步,不但依赖于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并且还要有先进的管理方式适用于农业生产[1]。
2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2.1 农业投入现状
2.1.1 农业财政和机械投入
农业财政投入反映一定时期某地区的财力、发展目标、农业和农村发展状况及经济管理体制等,农业财政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现代农业的长远发展。
从图1中可以看出,甘肃省对农业的财政投入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76.33亿元增加到2016年488.10亿元,增长了5倍多。其中投入资金最多、增长幅度最大的是2015年,达到497.05亿元,2016年较2015年稍有下降,但是与2014年之前相比,投入资金有大幅提升,这一变化主要是受农业政策的影响。甘肃省农业财政投入总量虽然明显逐年增加,但由于农业基数小,农业生产发展条件不稳定等因素,使得实际的农业投入量较少且增速缓慢,农业财政投入缺乏一个稳定的增长机制。
农业财政投入中的农业科技的投入,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所有公共投资中,农业科研投资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最大,同时技术原因带来的农业生产的增长,也给农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其作用仅次于教育投资。但是长期以来,甘肃省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生产的贡献还比较低。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机械化的发展一方面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节省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推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7—2016年甘肃农业机械化有了很大进展,每公顷农机总动力数由2007年的4.57 kW·h/hm2增长到2015年的7.56 kW·h/hm2,农业机械化程度取得较大进步。
2.1.2 农业水利和化学投入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源和肥料的供给,甘肃省农业的发展受季节降水的季节影响较大。甘肃省农业基础较差,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增加灌溉面积及合理施用化肥,能够增强预防灾害的能力,对于实现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具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3]。
从图2中可以看出,甘肃省农业的水利化程度即有效灌溉率,自2007年以来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由2007年的30.82%,增长到2016年的33.12%。总体而言,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甘肃省很多地方不具备灌溉条件,所以有效灌溉率增长缓慢。甘肃省农业化学化程度,即单位耕地面积有效化肥施用量从2007年的0.23 t/hm2,上升到2015年的0.28 t/hm2,2016年有所下降,其施用量為0.26 t/hm2,低于2013年的水平。化肥、塑料薄膜的使用,虽然有利于农业产量的增长,改变农作物的生产条件,扩大生产面积,但是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水资源破坏等问题,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
2.2 农业产出现状
2.2.1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劳动生产率反映现代农业单位劳动力产出水平,可以反映出农业劳动者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熟练强度、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水平、农业科研究成果等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从图3可以看出,甘肃省农业劳动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均粮食产量由2007年的472.94 kg,增长到2015年的793.02 kg,增长了67.68%,2016年略有下降,产量为790.12 kg;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由2007年的3 935.81元,增长到2016年的12 316.78元。说明近10年来,随着农业财政投入的增加,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和化学化的发展,甘肃省的劳动生产率有了极大的提高。
2.2.2 土地生产率
土地生产率表示为土地生产周期内单位面积上的产品数量,反映现代农业单位土地的生产能力[4]。
由图4中可知,甘肃土地生产率的变化趋势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较稳定的增长态势。其中,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由2007年的2 390.35 kg/hm2,增长到2015年的3 295.85 kg/hm2,2016年略有下降,为3 205.5 kg/hm2;单位面积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1.99万元/hm2,增长到2016年的4.99万元/hm2。
3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上仍然较低,收入来源少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约6.8%,2015年甘肃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 979元,比全国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低1 275元,与全国水平有很大差距。研究发现,甘肃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劳务输出,第二三产业所带来的收入比重相对少。
3.2 农业财政投入有待增加,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由于甘肃省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带来的财政收入相对有限,进而导致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足。如2015年,甘肃省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比较少,对农民的投入资金约为80元/人,相对于国家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的资金增多,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有限,造成基础设施发展仍然落后,如果遇到异常灾害,会给农业发展造成严重后果[5]。
3.3 城乡、各区域农民收入差距大,并呈扩大趋势
自1978年以来,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使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解放,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生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增长。从区域自然条件分析,河西地区凭借其有利的区位优势,农业相对发达,所达到的小康程度较高,而陇南地区受区域条件的限制,农业发展水平落后于河西地区。从区域人均收入程度上看,2014年兰州市农民人均收入约为4 531.7元,而甘南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仅为2 883.09元,收入差距较大,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还在持续扩大。
3.4 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发展滞后
农村信息服务市场配套服务设施还很薄弱,农业信息的闲置浪费现象严重,能够为农民提供有效、有价值的信息不多。除部分机构,其信息化服务系统也呈现出技术水平低、发展规模小、农业信息少、使用率低等特点,而且公开化程度低,以服务本机构为主,这一情况非常突出。
4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4.1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程度,落实好农业政策措施,将对“三农”的投入作为公共资金投入的一个主要点,完善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制度体系。根据地域差异特点,作好分区定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甘肃省对农业投入总量偏小、农业资金短缺、农业贷款困难、农业市场化程度不高等局面。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支持农业贷款,对贫困农村地区实行减免农业税等政策。
4.2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甘肃省农业发展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大,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主要位置,在借鉴国内外发展农业经验的基础上,增加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兴修水利,加强节水灌溉项目,发展节水农业;组织实施修建水平梯田、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水源涵养林建设、防风固沙等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建设,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如中东部地区要有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经济林建设,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河西地区加强生态建设工程,增加绿洲面积,保护绿洲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北部地区要加强防风治风沙工程,促进沙漠化治理和防护林建设,推进节水型旱作生态农业建设区建设[6]。
4.3 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内容,要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素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业产品单纯从事原料生产的状况,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实现农业产品生产、供给、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从而提高农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发展龙头产业,开展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務,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增进市场竞争力。
4.4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当前,我国农业财政和资金科技投入的主体是政府,因此,政府应在重点农业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重大农业科研项目方面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科技投入资金短缺、投入量小的状况,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把对加大农业科技的支持放在首要位置,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加强优质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加大旱作农业的投入力度,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和贮运技术的发展。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防风固沙等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开展对中低产田的综合改造治理工程,防护林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把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科技进步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黄粟嘉.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思考与选择[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21(3):15-18.
[2]胡鞍钢,吴群刚.农业企业化: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J].农业经济问题,2001(1):9-21.
[3]陈强强,孙小花,吕剑平,等.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及制约因子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3):369-377.
[4]朱婷.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3):34-36.
[5]甘肃发展年鉴编委会.甘肃发展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6]马子量.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及划分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11):20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