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蒙太奇在多媒体摄影叙事策略中的运用

2019-06-11 11:41郑宁徐希景
中国艺术时空 2019年2期
关键词:蒙太奇叙事策略

郑宁 徐希景

【内容提要】媒介融合时代,动静影像之间的壁垒因数字技术的发展所打破。多媒体摄影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摄影报道形态,从静止到动态的演绎受影视蒙太奇理论影响颇深。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借助电影蒙太奇理论,梳理蒙太奇与多媒体摄影二者间的关联脉络,分析蒙太奇技巧在多媒体摄影叙事上的运用,从而为相关创作者提供定的现实依据和理论参考范本。

【关键词】多媒体摄影 蒙太奇 叙事策略

媒介融合时代带来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传播形式的动态性以及传播过程的互动性,衍生出与电影、纪录片、动画、音乐等领域相互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即多媒体摄影。它是顺应技术发展和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而出现的新兴产物,并将影视中推、拉、摇、移等拍摄技巧加以灵活运用。除外,它更是借助蒙太奇理论,实现了摄影多元化叙事的效果。爱森斯坦曾言:“蒙太奇不仅只是电影领域中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揭示和表达思想意识观念的手段”。蒙太奇并非影视领域独享,对于具有强烈主客观意识的摄影而言,它并不陌生。但现存的摄影蒙太奇理论主要用于剖析后现代摄影、观念摄影等静态艺术摄影领域的一些创作现象。随着动静影像之间的界限逐步瓦解,蒙太奇理论在多媒体摄影中的实践和运用方兴未艾,逐步明朗。

一、多媒体摄影:从单一到多元化叙事转向

新闻摄影诞生于1842年,曾依托传统纸媒平台占据大众传媒市场,成果令人瞩目。21世纪初,“新媒体”概念接踵而至,数码信息技术推波助澜,新闻摄影不再依赖溴化银感光乳剂来固定影像,其生态格局逐步被新媒体的发展所解构。新媒体时代渐行渐深,纸媒风光不再,受众对信息的认识模式发生了由单一到多元化的转向,新闻摄影其静态图文单一的视觉叙事形式已无法满足于受众对新闻内容的体验需求。纵观传媒市场,新闻摄影所依托平台——纸媒,其与新媒体的市场矛盾日益加深,新闻摄影一度陷入萎靡之势。如此一来,“新闻摄影萎缩论”话题层出不穷,引起了业界慌乱。本雅明曾在《摄影小史》中论道:“当前社会秩序的危机越是扩大,相互对立冲突的时刻越为确实,创造力的原则——天生渴望强烈变化,以矛盾为父”。[1]其颇具哲学蕴意的话语寓意着在社会秩序裂變下,矛盾将督促进步。由此可知,在具有矛盾的传媒市场局势刺激下,新闻摄影休系应该不断改变继而实现优化,以此来挣脱萎亡趋势。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传媒格局发生了嬗变,也拓宽了新闻摄影的传播渠道,成为了新闻摄影的东家之一。因此,新闻摄影应寻求转型模式来适应新格局。此处的转型并非将旧的形式全部摈弃,而是寻求和注入新的叙事形式和创造力以产生真正的突破。荷兰摄影博物馆于2011年在鹿特丹邀请知名摄影从业者参与了一场关于“摄影叙事——当摄影遇到多媒体叙事”为主题的研讨会,会议提出了摄影应融合多种媒介进行叙事以满足传媒市场的新需求等观点,论述了新闻摄影不再停留于静止图文叙事模式,其可结合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介动态化的优势来讲述一个故事,并验证了多媒体摄影模式的可选性。[2]

其实早在1994年,布莱恩·斯道姆就已提出摄影融合多种媒介以动态的模式来报道新闻故事。他声称:“报道摄影不需要拯救,而需要更好地实践”。2005年,斯道姆便成立了Mediastorm公司,专职于制作多媒体作品,综合静态摄影、视音频媒介的多元化叙事优势,通过动态作品对当今最紧迫的社会问题发出声音,讲述复杂社会关系及人性冷暖故事,从而引发受众对这些问题的反思,释放影像的传播力量。[3]

简而言之,多媒体摄影是指在一个摄影作品中,除了照片和文字以外,还融入视频、音乐、动画等视听媒介元素,最终的呈现方式打破静态模式,以动态的方式和途径(视频和交互性网页)展示一个事件或故事。它具有强烈叙事功能,目的是最大程度地传递和说明信息。它的出现为新闻摄影相关从业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抬高了专业技术的门槛,也使新闻摄影整个体系开枝散叶,从而迎向新的变迁浪潮。

2011年至今,国内外两大权威摄影赛事——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和两年一届中国摄影艺术展览先后增设多媒体类竞赛单元。如此一来,业内从业者都逐步形成共识,即多媒体摄影模式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新闻摄影报道领域,曾衍生出颇多优秀的多媒体摄影项目。2004年,马格南图片社成立Magnuminmotion(动感马格南)部门,设立多媒体摄影作品专栏。除马格南之外,与其齐头并进的对手——VII图片社也不甘示弱,在同年10月,推出Multimedia多媒体摄影报道专栏,引起了较激烈的社会反响,如今已改版为Films。

2006年,美联社创建了“APDigital”全媒体栏目,采集的素材多样化,其中包含静态摄影、动态视频、音频、动画等素材。并根据不同题材和不同平台所需制作成不同展示形式的作品,其中颇多为多媒体摄影作品。不仅如此,《纽约时报》也在同年成立了“Multimediaphoto”版块,用于制作和发布了多媒体摄影作品。在国内,《南方都市报》、《京华时报》、《东南早报》、新华社等知名纸媒也跟随其后全力打造多媒体影像平台,致力于创作多媒体摄影作品。

《洛杉矶新闻报》摄影记者托德.海斯勒所创作的多媒体摄影报道作品《最后的葬礼》在2006年荣获普利策特写新闻摄影奖。海斯勒曾言:“多年来,人们都在议论新闻纪实摄影的死亡,我则相信春风即将迎来,当我走进多媒体领域后才发现一切能如此不一样,除了摄影之外,居然还有如此多不一样讲述故事的方法和选择,图片摄影依旧能引发受众共鸣,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的融入使得它们更加鲜活,并使其拥有更多样的平台和技术手段来展示这些照片。”[4]因此,相比于诞生一百余年形成固定局势的传统静态摄影,多媒体摄影作为新方向,业内人士对它的发展满怀幢憬,兴趣十足。

近些年,国内外多媒体摄影实践作品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发展迅速。如今,不仅在新闻摄影领域,它甚至衍生到其他摄影门类。英国摄影学者在大卫·坎贝尔指出“这是一种叙事上的进化。”这里的进化并不是创造一个全新的视觉形式,意指表达方式上从单一性到多元化的变迁。其中会杂糅摄影以外的多种媒介,也许会和纪录片、电影等重叠,但最终目的是讲好故事。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就提出多媒体摄影作品应注重叙事性、观赏性、创新性以及动态影像技巧的运用。由此得知,动静影像之间的界限从仳离到交融,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叙事性无疑成为了创作中的重中之重。

然而,多媒体摄影并不是所谓媒介大乱炖,讲好一个故事是需要一定的技巧。摄影师凯斯汀斯科夫在创作中央孟买飞行俱乐部系列多媒体摄影作品就曾论道:“作品选择了个性多元化的叙事手段,充满了个人色彩,在作品播放的前几秒要尽可能吸引受众观看下去,这就需借鉴了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结构。”这里所谓的叙事结构其实受影视领域影响颇多,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二、时空并行一一蒙太奇叙事策略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还是多媒体摄影作品,其在叙事结构上都运用了通常所说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目前动态影视生产所遵循的最基本法则,后来也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泛运用。它是一种视听觉多元化叙事的思维方式,其中包括时间顺序、空间呈现、表达方式等元素的展现。蒙太奇因具备时空统一、视听兼得的特殊性,使得影视叙事符合现实社会的逻辑。因此,蒙太奇理论一度给多媒体摄影带来一种叙事上的突破,经由不同媒介元素的组合和编排,对事件的时间、空间进行拼接和还原,不但使得原有的新闻故事得到了强化,甚至呈现出比传统图文报道更细腻的层次,产生更巨大的能量。

然而电影领域的早期蒙太奇思維其实是受到新闻摄影报道所启发。电影诞生初期是由一个固定地点不变连续拍摄,采用一成不变的角度和范围一气呵成,并没有所谓的蒙太奇技巧可论。乔治·撒杜尔说:“卢米埃尔及其摄影师团队是从新闻摄影报道片中体会到蒙太奇,他们把不同地点所拍摄的各个场面根据现实中的自然逻辑互相组接起来。”[5]因此,蒙太奇与摄影的渊源颇深。

尽管电影中的最小单位是镜头,全为活动的影像,而多媒体摄影作品中不仅有活动影像,可能还含有静止影像。但与电影蒙太奇语言类似的是,无论是照片、文字还是视频、动画等媒介,它们通过排列组合后,一样可以产生时空统一、叙事符合现实逻辑的视听效果。不同的是,多媒体摄影作品需考虑和遴选合适的媒介以表达主题蕴意。因此,在熟练使用蒙太奇用法之前,熟悉多媒体摄影作品重要媒介照片和视频二者之间的优缺点变得至关重要。

邱志杰在《摄影之后的摄影》一书中曾言:“电影作为活动照相术,为观者提供了不间断的声画刺激,事实上也剥夺了观看者停留在任何一帧画面的可能性”[6]。电影记录活动连续影像,模拟人眼效果,却无法洞察片刻细节。这可以进一步用爱德华·迈步里奇“奔跑的马”实验来解释。

在1972年,画师们曾因“马儿跑步时候四脚是腾空还是落地?”这个问题而争吵不休。摄影师迈步里奇就运用改造后的照相装置在马儿奔跑时候进行间隔拍摄。最后照片验证了“马儿在奔跑时候四脚是腾空”这个假设。由此可见,相机可在事物高速运动状态下,可定格过程中时空组合的结点现象,形成视觉滞留。这画而是人眼所无法感知的事实画面,其视野俨然已超过了人类视觉范畴。电影活动影像就犹如“人眼看马儿奔跑”的效果,模拟人眼视觉陈述连贯情节,显得真实且理所当然。反之,受众也就无法感知拍摄对象的瞬间细节所带来的震撼力,就如无法看到“马儿四脚腾空”现象。

然而,照片的功能是让瞬间事实可见,具有强大的视觉及思维凝聚力。但其在叙事上较为薄弱,正如萨考夫斯基在《摄影师之眼》书中所言:“摄影从不擅长叙事,若撇去附加的文字叙述,将无法解释清照片中事情的缘由。”[7]此时,声画兼得的活动视频影像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叙事”的绝佳形式。因此,多媒体摄影汲取二者优势,除了“决定性瞬间”的照片外,还融入了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媒介元素辅助叙事,再运用蒙太奇技巧组合排列,动态多维度地表达创作者的意图。它终究在静止摄影和活动影像二者缝隙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空间。

作为2012年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多媒体类别评委的骆永红说到:“收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作品都是照片加声音的模式,有些宏大、豪迈,或者婉约、寂然,但总体下来手法较为单一,犹如笛子独奏。”[8]可见,曾经的多媒体摄影报道作品在这方面处理相对稚嫩,经常会出现突兀的图片穿插,与声音或视频等媒介所要传递的叙事本身脱节,整体效果差强人意。

但经过多年的摸索,这种低劣错误的现象逐步减少,归功于创作者对媒介的控制能力和蒙太奇技巧的运用手法已趋向成熟,尽可能保持叙事在时空上的完整和统一。如2016年荷赛多媒体类获奖作品海报《A YEAR INSPACE》就改进颇多,其以宇航员凯利为主线,视听媒介搭配叙事蒙太奇手法,剪辑流畅,向受众展示宇航员生活、工作上所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此片已达到影院放映水准已无可厚非。

三、横向和纵向一一蒙太奇运用概述

多媒体摄影从静到动,与电影有颇多共同之处,一开始就常借鉴电影的创作模式。纵观2018年度荷赛和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多媒体类作品,更是发现它与微电影、纪录片、短视频等其他视频类型也逐步融合,叙事蒙太奇的运用游刃有余。爱森斯坦认为蒙太奇不仅只是让受众看到表层图像因素,其力量在于把受众情感牵引进创作过程,与创作者感同身受。蒙太奇在作品层面上的作用是促进受众从形象感知到观念联想和心理意识上的渗透,即对主题领悟从初级到深刻转化。[9]这也是多媒体摄影作品追求的导向之一,其打破原有艺术形态和传播媒介的束缚,通过探索蒙太奇表现方式和手段,从而获得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讲述更为深刻的故事内涵。

爱森斯坦曾与学生创作时建议把电影剧本分割成大叙事单元(镜头复合体),他主张把影片分为两个范畴,第一范畴涉及各镜头组合体即叙事单元之间的关系,第二范畴涉及这些大叙事单元内部各镜头之间的关系。前者就是所谓的总体蒙太奇,即电影的整体横向构成剖析。[10]后者则是常说的场面与段落蒙太奇,即电影的局部纵向内容剖析。多媒体摄影作品同样借鉴此理论,推进了它的创作深度,极大丰富了作品的多样性。

对于多媒体摄影而言,对叙事结构横向剖析主要有直线蒙太奇、交错蒙太奇、板块蒙太奇三大类别的使用。对于故事情节简单的题材,则常用到“顺序展开头尾贯通的顺叙式”直线蒙太奇。它具体指以事件发展顺序的时间轴为主线,可正序或倒叙,讲述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尊重事件的自然发展规律。如多媒体摄影作品《回·家》,其由新华动媒小组所创作而成。短短几分钟,由三个主要叙事单元组成:回家前准备、车站前等待、回家。所有视听媒介通过直线蒙太奇手法串联而成,讲诉了春节前四川成都一伙农民工回老家的心酸历程,诠释“家”对国人的重要意义。

其次,俗称“散文式”结构的板块蒙太奇在多媒体摄影作品中运用频繁。它是将几个看似不相关,但反映同一现象或主题的故事模块同等排列。[11]这种蒙太奇类型并非是一种线性叙述,即并列式平铺叙事。如电影《公民凯恩》中,分别由五个互不相识的人来讲述自己眼中的凯恩,然而这五个故事板块组合一起塑造了一个生动、别样、立体、复杂的“凯恩”形象,暗示真相永远难以寻找。在多媒体摄影作品中,此类型适用主题明确且影响深刻的题材。因多媒体摄影作品多适用于新闻题材,有时一个案例不足于支撑一个主题,这时就需多类型、多角度、多方面并列展示以深化内涵。

如中国日报的多媒体摄影作品《继续活着》,其跟踪报道了最早一批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却“失独”家庭,这一群人互不瓜葛,却因“维权”而联系在一起。作品中的每对“失独”家庭的故事都不一样,各自形成一个独立的叙事模块,但其失去儿女后孤苦生活及对儿女的思念却是极其相似。多个模块共同叙述,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其引起的共鸣让受众心碎不已。拍摄的目的是引起关注以寻求变革的希望,让“失独者”得到心理补偿,因“板块蒙太奇”的运用,让影像影响力度更加深刻,让事件变得更加客观性。

然而,多媒体摄影作品一般篇幅不长,更无电影中那样错综复杂的情节,但通过“交叉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使得一个简单的故事变得生动有趣。交错蒙太奇即“多场景多穿插的时空交错式结构”。它具体指事件中多条线索交叉表述并推动总体故事的发展,可简单理解为插叙结构。电影《美国往事》(1984)中,交错蒙太奇使用得当,叙事模块分别是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相互交错叙述,以不平凡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和其恋人、朋友一生的故事。多媒体摄影作品《走出皮村的打工春晚>,运用交错蒙太奇的形式讲述一群打工者自行组织工人春节晚会并圆满成功的故事。由一群困境儿童排练演唱情节为开头,过程中穿插城市和农村地区工人晚会积极组织过程以及回家团圆画面,其中生动活泼同时又情感丰富,展示了新一代工人群体良好的精神面貌。

若从纵向镜头细节剖析,在多媒体摄影作品中,连续、平行、表现是最常用的蒙太奇手法。它们很少单独使用,而在一个作品中混合运用、相辅相成。连续蒙太奇包括镜头组之间和镜头之间的顺叙,是多媒体摄影作品中使用最频繁的叙事手法,且适用于单一主体信息的情节。它一般沿着一条情节线索,按照事件时间及动作发展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平铺直叙,如同评书一般讲述。如王磊在54届荷赛的多媒体类获奖作品《A MAN IN THE FOREST》中,护林员陈贻懋带着记者追寻长臂猿足迹过程就运用此手法,拍摄了一系列连贯包含主客观视角的动感镜头组,包括寻找长臂猿、发现长臂猿和追长臂猿这一过程。在后期制作上快速把每个动作镜头连续剪辑在一起,将观众的情绪带动起来,不拖泥带水。

若需细化到镜头之间的连续蒙太奇句子,可用挪威摄影师作品《MEI》来说明。《MEI》通过记录湖南夯沙女学生史龙梅的故事来反应中国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像。其中晨读情节里,多角度关于写、看、读主客观镜头顺序切换,运用连续蒙太奇手法体现了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主角连贯动作,突出了她认真、努力苦读的生活态度。

多媒体摄影作品中多人物的题材常用平行蒙太奇来表现,它是由几条叙事主线平列叙述,相互衬托,形成强烈的呼应或对比。它也可以是多個无关系的段落(情节)互相穿插叙事以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如荷赛获奖作品《日本的一次性工人:网吧难民》由两位长期寄居于网吧失业中青年分别叙述他们的日常故事。他们并无交集,但经历相似且发生在同个地方。通过这样平行叙述叠加说明他们的故事不是个例,从而折射出当今日本社会劳务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作品《MEI》中也多次出现,如梅在音乐教室里刻苦练习唱歌的时候,同时展现其他同学的课下无聊玩耍的状态,进行对比以突出梅的独特性,引出她想成为歌星的梦想。

若想表现个性和思想,表现蒙太奇则可以很好地实现。它不能根据时空标志去辨识,而是将镜头与镜头组之间强制地组接起来以表达创作者的特定意图。它存在的意义不应是实现情节之间的连贯,更在于加强情绪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正如贝拉·巴拉兹所言:“上下镜头一经联结,原来潜藏于各个镜头里无法想象的丰富含义就像电火花一样喷射出来。”[12]在多媒体摄影中常常结合摄影图片来实现此手法。

众所周知,镜头是电影的最小组合单位,具有时空意义。在多媒体摄影作品中,创作者往往会选择具有瞬间凝集力和特殊光影效果的照片,在后期上赋予其一定的时长。并对照片制作“放大”、“缩小”或“移动”后串联起来,以模拟镜头“推、拉、摇、移”的动态效果,使受众视点停留在内容上。那么,这种缓慢的节奏将产生一种动态影视镜头本身无法产生的寓意和摄人心魂的力量,以表达某种特殊情绪或心理暗示,从而激发受众进行深度思考。

如多媒体摄影作品《A MAN IN THEFOREST》中,主角护林员在雨中仰天长叹的那瞬间无疑触动着观看者的心弦。慢速快门将雨水凝结成串串雨帘,定格护林员疲惫的神情,融入淅淅沥沥的雨声,塑造了荡气回肠的空间落寞感。而此画面的同期声却是主角正欢乐地自述与长臂猿智斗的细节,形成强烈的反差。可见画面与叙事并无关联,创作者用表现蒙太奇中的手法来说明虽然护林员工作环境恶劣且孤单,但森林和长臂猿的存在是他的精神支柱和快乐源泉。

因此,在研究多媒体摄影作品的蒙太奇运用上,没有必要去割裂蒙太奇在电影、电视、文学、绘画等其他艺术领域的联系,将它作为某一个领域所属着来孤立地对待。反而可以借鉴不同艺术领域和流派的蒙太奇手法,来丰富和升华多媒体摄影叙事的策略。

四、总结

近些年的实践证明,新闻摄影旧的单一叙事历史已经落幕,新的“多元化”摄影时代已经开启。在此对“多元化”进行横向阐释,即社会领域丰富多彩,将产生各种不同的需求。摄影和文字语言媒介一样,是人为创造的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并且服务于社会。那么,不同的社会领域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表现形态,如商业广告传播的需求、政治生活引领的需求、艺术审美情感生活的需求及目前所未知的未来需求领域,都将会形成各自的摄影分支和技术水准。

媒介融合和互联网时代强势来袭,在社会已明显表露出对集形象性、叙事全面性、交互性于一体化的动态摄影报道模式的需求。因此,多媒体摄影作品应运而生,其除了依旧遵循“图文并茂”基础理念外,还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主动地进行观念和操作上的转型,进一步丰富了摄影体系,提高了技术门槛。

从纵向层次内容简单剖析,即不同媒介的蒙太奇组合所形成的新闻摄影作品,用实践行为贯彻了艺术领域民主自由的精神,它与其他艺术门类互相交融,再一次验证“多元化”摄影思想。看似简单的蒙太奇实则内涵丰富,不仅仅存于影视领域中,也给新闻摄影的叙事方式上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和灵感来源。去定义摄多媒体摄影与其他影像模式(电影、纪录片)之间界限并无太大意义,只要能更好地讲诉一个新闻故事。因此大胆设想,多媒体摄影将在蒙太奇理论的支撑下,在新闻摄影甚至整个摄影体系中产生持续的影响力,成为值得摄影从业者继续深化研究的实践方向。

注释:

[1][德]本雅明著,王才勇譯:《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2页。

[2]黄一凯:《多媒体叙事:摄影发展的新关键》,中国摄影报,2011年第1期。

[3]段琳琳:《“报道摄影不需要拯救,而需要更好地实践”——专访多媒体影片制作人、媒体风暴公司CEO布莱恩·斯道姆》,原载《中国摄影家》2015年第10期。

[4]黄一凯:《多媒体叙事:摄影发展的新关键》,原载《中国摄影报》2011年第1期。

[5]邓烛非著:《电影蒙太奇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

[6]邱志杰著:《摄影之后的摄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页。

[7][美]萨考斯基著;唐凌洁译:《摄影师之眼》,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版。

[8]徐静、骆永红:《表达“冲突”是讲好故事的根源》,中国摄影协会.http://www.cpanet.orgcn/201 2html/201 3zhuanti/2 4jieguozhanjiexiao/pingweishuo/2013/042 9/85900.html.2013-04-19.

[9]施一:《论观念摄影的电影化倾向》,浙江农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邓烛非著:《电影蒙太奇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

[11]修倜、李显杰著:《影视艺术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版,第126页。

[121姚贵萍著:《影视动画视听语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23页。

猜你喜欢
蒙太奇叙事策略
舞蹈编创中叙事蒙太奇的运用
错位蒙太奇
跟着名家学写作之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小学古诗教学“入境”策略探微
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非主流创作
略论多重人格电影的叙事策略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
电视新闻是否需要“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