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
摘要:本文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对非营利组织作一简要概述,界定这类组织的范围并对其运作特点予以解释;其次具体阐述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一些问题,从会计主体、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确认等四个方面对比企业会计的相关方面介绍非营利组织的会计问题;最后,剖析目前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会计核算
一、非营利组织简述
以下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范围界定和该类组织的运行特点来简述非营利组织。
(1)非营利组织的界定
现在业界普遍认可,非营利组织也叫非谋利机构(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其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
在今日社会中,非营利组织有时也被称为第三部门(thethird sector),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部门(第二部门),共同形成影响社会的三种主要力量,不过我们现在理解的非营利组织往往对立于企业,从广义上来说,政府,医院,公立学校等均认为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即认为这些同样属于非营利组织。
(2)非营利组织运作特点
美国一知名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塞拉蒙教授认为,非营利组织(NPO)往往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运营特点:
1.正规性,即非营利组织必须具有正式注册的合法身份;
2.私有性,亦称民间性,也就是组织与政府在制度上相分离;
3.非营利性,就是组织不得向其经营者或所有者提供利润;
4.自治性,或称独立性,一般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不是政府的下属机构,一般不受政府控制,有自己的决策层,独立完成组织的使命;
5.自愿性,这类组织使命的完成通常是组织成员自愿参与的结果,尤其是一些公益服务组织,其会员、成员从事服务时,往往是义务的、无偿的、自愿的;
6.公益性,即非营利组织要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为公众奉献,如红十字会。
二、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述
本文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主体、会计目标、会计要素及会计确认等四个方面来概要的论述非营利组织会计。
(1)非营利组织会计主体
一般情况下,大家普遍认为,会计主体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所要回答的是会计为谁记账的问题,即解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空间范围有多大。但在笔者看来,这一定义实际上是指会计记账主体,而会计主体应当包括会计记账主体和会计报告主体。企业会计中,这两者往往相统一。这是因为,对企业来说,它是独立的经济单位,以自己的全部经营活动为记账对象,然后编制企业财务报表。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本身既是一个记账主体,也是一个报告主体。不过,也是有例外情况的,当企业不进行会计核算,只是把下属公司的报表进行合并,编制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时,这个企业就只是一个报告主体,不是记账主体。然而也有例外,在一个非营利组织内,可能会有若干个以基金为核算对象的会计记账主体,这与企业会计有很大的区别。
(2)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
目前国际上对会计目标的研究和阐述主要集中于企业,关于企业会计目标主要有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会计目标上的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决策有用观注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n乎不考虑会计信息提供者的意愿;相反,受托责任观注重的是委托者和受托者的关系,委托者有了解情况的权利,受托者也有保守隐私的义务。第二,决策有用观强调财务报告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而受托责任观必须考虑是否向受托者提供有关信息可能会对委托者以及受托者造成的影响,因此更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因此,根据决策有用观,会计的首要目标是提供对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而根据受托责任观,会计的首要目标则是计量受托的业绩。
在非营利组织特性与非营利组织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双重影响下,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评价受托责任的信息应当是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首要目标。
(3)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
我国发布的《企業会计准则》中确立企业会计的六大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政部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规定,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和结余六项。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要素有两种观点:五要素论和六要素论。两者的区别就在“结余”这一项上。我个人赞同五要素论,其中资产、负债、净资产属于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和支出属于收入支出表要素。我认为,不应以结余最终要转入净资产为由来反对其作为一个会计要素,因为在企业会计中本期的利润最终也将分配结转至所有者权益中,但却不能取消利润这一会计要素。而之所以赞同五要素论,是因为在非营利组织中,结余的经济意义不大。
(4)会计确认
所谓会计确认指的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即将某个项目作为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收入及其他要素正式记录或列人会计报表的过程。经研究,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确认的标准和确认基础。
会计确认的标准是会计确认的条件,即某一会计事项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将其归入某一会计要素,并列入会计报表中。最基本的条件是满足会计要素的定义,即定义性。作为一项会计要素,若要独立存在,除了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要求,质和量相统一,相依存。
综上,我认为非营利组织会计确认的标准有两个:定义性,即项目或会计事项符合会计报表某一要素的定义;可靠计量性,即项目或会计事项的价值能可靠的计量。
关于会计确认基础,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那么,非营利组织会计会怎样选择会计基础呢?我认为,非营利组织应该根据不同情况混合使用两种会计基础,这是由非营利组织会计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亦是实质重于形式的体现。
三、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孕育这类组织的土壤并不成熟,所以从总体来看,中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其中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问题尤其严重。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者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意识不到建立透明的现代财务制度的重要性。这导致他们并不重视所在单位的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建设,造成组织内部控制制度阙如或不健全。由于非营利组织不在政府和税务部门的重点监管范围内,有些组织打着非营利组织的旗号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从事各类营利活动,造成这类组织的管理混乱状态。
(2)会计管理工作不规范。大多数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层及其负责人是兼职工作,他们一般重业务,轻财务,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没有充分的认识,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有些非营利组织为了节约经费,出纳、会计岗位由一人担当;资产登记、资产管理等工作一人全包;凡此种种都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在我国,一些非营利组织,尤其是规模小的非营利组织,由于资金有限,经营效益不佳,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低下,很翻粤到业务能力强的会计人员。如果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因对会计法、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了解不透,在实务中会很容易出现错误,从而降低整个工作效率。
四、提高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目前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相关知识,本文给出下列几点提高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管理的建议。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单位的负责人应负责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重要业务事项的决策与审批、执行与监督、经办与决策相分离的原则,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对单位的重大决策、重大业务事项、重要人事任免以及大额资金支付等业务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避免“一言堂”、“一支笔”等现象。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聘用持有会计证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结合本单位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对会计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会计职务与出纳职务要分离。依法建立会计账,对单位的每笔经济活动都要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取得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审批手续的授权是否正确,然后及时、准确地登记入账,进行会计核算,加强对会计凭证的装订和保管工作。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的人行门槛,在进行会计人员招聘时就适当提高人职标准,尽量招收一些专业会计人员。非营利组织单位可定期组织的会计人员对其进行专門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4)加强外部监督。加强政府监督,民政部门要严格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设立过程;加强社会监督,主要是指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的审计,以保证经审计后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信息真实、合法;加强税务监督,税务监督有利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长远、健康的发展。
民间非营利组织承担政府改革后的部分功能,成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有助于解决紧迫与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在其粗放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管理不善的严重问题,其突出表现就是财务混乱,因而迫切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引导其健康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发挥重大社会作用的“第三部门”。
参考文献
[1]王永利.非营利组织会计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12.
[2]刘建波.对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几点看法[J].会计之友,2015.
[3]唐英.浅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J].Business商,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