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美
[摘 要] 通过阐述现代职高生学习出现的问题,强调德育深入体育课堂的重要性,重点论述体育课堂渗透德育的方法,通过教师转变观念以身作则、教学中的渗透、比赛中的渗透、突发事件的渗透等,促进职高生身体和心理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职高体育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042-02
随着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很多职校开始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并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其中体育课堂中的运用,可以加强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全面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一、目前职高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职校和其他普高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普高学生相比而言,职高生的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这主要由职高生的特殊性决定:首先,部分职高生和高中生相比,基础知识较弱,学习能力较低,在初中时期学习较落后,由于个人对知识点的认知和掌握有一定的限制。其次,部分职高生是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才进入职高,心理难免存在落差,受到一定的打击,难免情绪低落,对自我能力有所否定,有些同学还会有自卑感。再次,现在职高学生基本都是“90后”、独生子,很少有吃过苦,行为自由散漫,进入学校不服管理,把很多不良的习惯带进校园,还有部分职高生没有进入高中是因为原生家庭环境较差,经济能力薄弱,没有能力继续完成高中学业,只有选择通过职校掌握一些技能,毕业后直接工作,缓解家庭压力和负担,并且很多职高生在上学期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校補助。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会影响学生观念的形成和德育的成效。
二、职高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道德教育”,因此,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加强德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德育教育在职高体育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要求各级学校重视学生的德育,并且近几年,教育工作者都以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为工作目标,对德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将体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紧密连接,在职高体育教学中全面贯穿,教师在课堂中不但要发挥引导的作用,而且要严格遵循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体育中挖掘德育精神,针对职高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将德育长期进行下去。体育教学不但让学生掌握具有实用性的健身技术和技能、卫生保健知识、终身体育观,同时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因此,德育和体育教学结合,体育课堂中渗入体育德育教学,不但可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还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改变学生思想不正确、行为习惯错误的情况,建立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育原则,提升学生德育品质,为社会打造“最美少年”,促进职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德育在职高教学中不可或缺,将德育和体育教学贯穿一体,也尤为重要。
三、职高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教师改变观念,发挥榜样引导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很多体育教师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将德育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教师以身作则,不断加强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作为一名职高体育教师,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威严和严肃风度,还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健康向上的朝气。通过自身形象感染学生,并通过良好的语言素养,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例如,教师教学中要穿戴整齐的运动服装、讲解清楚、动作示范规范、学生练习过程中不时帮忙、保护,当学生自学中有难点、重点无法理解时,耐心倾听学生想法,耐心解答,通过实际行动尊重信任学生,从而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观。
(二)课堂中德育的渗透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渗透德育,如跑步训练中,教师先提醒学生不能抢跑,引导学生不能由侥幸的心理,保持求实的态度,增强学生认真务实的态度。在耐力跑的训练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思想状况,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坚持跑到终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放弃的精神,从而体现德育精神对学生体育教学的积极影响和作用。球类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小组合作对抗,加强学生团队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在跳高和跳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勇敢积极,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过程中,知行统一,无形形成多种良好的品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赏识教育,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提升职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决心和自信心。如在体育游戏课教学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游戏竞赛,既能提升相应地体育技能,又能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另一方面,教师灵活运用多元化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德育能力。(1)教师使用时间体验法和体态暗示法,加强教育效果。如,当一名学生在体育练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不能完成教师的动作,教师可以不经意的走到学生面前,利用眼神提醒学生,这种形式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避免教师当众指名影响学生自信心。(2)因为体育课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利用实践课代替理论课,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升教学效果,并且体育训练中很多项目包含丰富的内涵,如体操训练可以加强身体的美感,长跑训练可以提升学生意志力。因此教师要在实践课程中将德育融入其中。(3)教师可使用实际捕捉法,该方法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观察力。例如进行篮球比赛时,有的学生为赢得胜利,使用不正当手段赢球,教师观察到这一细节后,先对学生在篮球比赛中表现的积极性进行表扬,但是同时客观的指出学生不能为了赢得比赛不择手段,将刚刚学生发生的事情模糊表述出来,并告知这么做的危害性,指导学生什么是对的,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积极性,还能减少学生不良行为。
(三)体育比赛中渗透德育
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比赛,通过比赛提升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运用,激发学生运动积极性,另外在比赛中可以更好地渗透德育精神。例如职高体育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足球比赛,根据学生情况分为甲、乙两队,并保持两队能力相同,比赛开始不久,两队实力相当,随着时间的流逝,甲队有一名队员受伤,换上一名学生,这名学生足球运动能力很强,上场不久就获得了分数,并且在其他队员的配合下取得了高分,这时乙队队员自信心受挫,在比赛中和其他队员大吵起来,比赛也因此停止,教师面对这种情况,要及时处理,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比赛中有输有赢,很正常,当分数落后的时候,不要互相埋怨,而是更加团结,总结自身不足,尽量改正,一定会追回比分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改正观念,不再指责,团结一心,继续比赛,在乙队学生共同努力下,很快追上甲队,并且最后乙队获得胜利。在比赛中进行德育是最佳时机,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情况,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学生德育能力,最终取得良好的成效。
(四)突发事件中进行德育
职高体育课堂中的突发事件,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突然发生的事件,因为体育教学是一项实践教学,学生在运动和训练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突发事件,并且这类突发事件不是教师备课或者设计教学中事先预见的,有很强的突发性和未知性,一旦教学中发生突发事件,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处理,那么就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視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结合德育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将德育和突发事件融合起来,这样不但能良好地解决问题,还渗透德育品质。如学生在进行百米跑步练习的时候,突然一名学生摔倒,并且扭伤了脚,很多学生都劝他不要继续练习,但是这名学生还是坚持完成了练习。面对这种突发事件,教师可先观察学生脚扭伤的状况,在不影响健康状况下,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并对此进行赞赏和表扬,向其他学生推广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教学评价中进行德育
职高体育课堂教学中,评价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现在很多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技能的传授,忽视了评价的作用,教学中发现学生出现错误就严加批评,这种批评的形式不但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影响道德教育的培养。教师要转变批评教育手段,有效地运用评价手段,即使学生犯错误,教师也不指责,而是利用幽默的语言进行评价,并指出作出什么样的改正,这样无形中提升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激励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步走向成功。例如,体育课堂考核的时候,考核定点投篮,投5个球,进入两个及格。考试过程中有很多学生都顺利通过,但是其中有几名学生姿势不正确,不能及格。在其展示投篮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对其进行嘲笑,令其自信心受挫,投得更加不好,这时这几名学生已经急得快要哭了出来,这时教师要走到学生身边,对其进行安慰:“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这点小挫折不算什么,来,和老师一起做”,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教师进行投篮,并纠正刚刚出现的错误,很快,这几名学生都能优秀地完成考核,并获得其他学生的掌声鼓励。这时教师适时教育到:“在我们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如果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我们不应该嘲笑,而是帮助其度过难关,这样,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有人对我们伸出援手。遇到困难没什么,只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一定会克服苦难的。”学生们听到教师的话,就会反思自己刚刚的行为,并加以改正,以后再别人遇到困难,会主动帮助其改正,当自己遇到困难,绝不放弃,克服困难。在将来的学习中,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以优越的品质获得学校和社会的认可。
综上所述,基于职高生学习的特点,重点阐述德育工作在体育课堂中运用的重要性,提出职校要加强渗透德育的理念,辅助职高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最美少年”。
参考文献:
[1]唐江华.中专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研[J].成才之路,2018(19):11-12.
[2]陈晓快.浅谈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才智,2018(17):117.
[3]张达文.浅谈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体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J].农家参谋,2018(12):147,195.
[4]田中朴.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教育方法的思考[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6):150-151.
◎编辑 尚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