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视野下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对策研究

2019-06-11 06:30吴维民刘新岩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全民健身身体素质大学生

吴维民 刘新岩

摘  要:全民运动的开展和实施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将产生积极地作用。然而,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主力军——在校的大学生缺乏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学生身体素质呈下滑趋势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分析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因素入手,探索在全民健身视野下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途径,为有效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实现我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奠定基础。

关键词:全民健身  身体素质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c)-0230-02

1  当前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现状

近十几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遏制在校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趋势,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任由这种趋势继续发展,将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成为了当前体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2  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主要原因分析

2.1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严重不足

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带给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在悄然的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电脑、手机、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们每日除了緊张的学习之外,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电脑前和游戏中,对网络的依恋和对网络游戏的沉迷占据了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这种“静坐少动”的日常行为方式是造成当今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时间不足、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下滑的主要因素。从表1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能有规律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只占被调查学生的26%,而不能有规律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占了被调查学生的74%。

2.2 大学生缺乏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参加各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要想顺利完成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对体育有足够的兴趣。当前各高校为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均有限度采用了“三自主”的选课模式,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各高校由于受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的限制,所开设的体育课程内容还不够丰富,还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的需要。其次,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重视强调统一化、规范化,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自身能力的培养。虽然近些年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由于传统体育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对高校体育影响的惯性依然存在,部分教师缺乏打破旧有教学理念而开展新的体育教学实践的积极性,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影响了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形成。从表2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一项情况调查表中可以看出,有71%的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意愿不够强烈,缺乏自觉主动的积极性。

2.3 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缺失

当前各高校为了丰富大学生课余体育文化生活,依照《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均组织学生课外体育竞赛活动。例如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的比赛,但目前高校校园内所组织的学生体育竞赛多偏重于竞技性而忽略了大众性和娱乐性,使得许多竞赛活动变成了少数体育特长学生参加的比赛活动,而大多数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失去了有效组织而只能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了。

2.4 大学校园体育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需要

大学校园的体育设施是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环境基础。良好的体育场馆,色彩艳丽的体育场地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当前各高校体育设施的完好率较低,缺乏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场地设施的建设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对黑龙江省10所高校1050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有58%的学生对学校的体育设施情况不满意(见表3)。

3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与途径

3.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拓展教学资源,建立基于全民健身环境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提升大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和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

3.2 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加强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建立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有了可靠的技术支撑。通过世界校园跑步APP等相关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情况纳入到体育课成绩管理中,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内外一体化的学生体育成绩管理办法,引领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竞赛和体育健身活动,实现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

3.3 依托区域体育环境,建设高校体育文化环境

探索健立适应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可操作较强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模式,通过大学之间以及大学与区域环境之间建立顶级的联赛机制,打造经典校园体育赛事品牌,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通过校内各个二级单位体育联赛机制的建立以及各个体育单项俱乐部的体育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的竞赛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3.4 加强高校体育设施与社会体育资金的有效整合

要改变高校体育设施不能满足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需要的问题,就必须探索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新途径。通过实现高校体育与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相融合,引入社会资金进入高校体育的发展中,解决高校长期以来在场地维护与建设中缺少资金的困扰,为大学生的科学健身活动提供可持续的物质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献军.浅议全民健身计划下如何做好高校体育教学[J].学校体育学,2017,7(4):110-111.

[2] 李云龙.缺乏体育兴趣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2):61-62.

[3] 王永斌.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全民健身意识的研究[J].科教文化,2017(6):63-64.

猜你喜欢
全民健身身体素质大学生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新发现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