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2019-06-11 11:48李欣旖玄远程闫志利
职教通讯 2019年2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中职学校

李欣旖 玄远程 闫志利

摘    要:分析近五年迁安市职教中心专业结构与迁安市产业结构的对接情况,发现迁安市职教中心专业结构、新生规模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较低、偏离度较大,存在第一产业人才培养缺失、第三产业人才培养匮乏、第二产业人才培养过剩的状况。提升遷安市职教中心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需要开设第一产业相关专业,改革第二产业相关专业,增设第二产业相关专业。实现中职学校专业结构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需要构建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学校内部主导机制以及三方协同治理机制。

关键词:中职学校;专业结构;产业发展;调整机制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立项课题“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技工院校专业建设策略研究”(项目编号:冀人社字〔2017〕52号);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研究”(项目编号:HB15JY059)

作者简介:李欣旖,女,201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02-0001-07

中职学校所设专业乃育人之载体,也是中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之基础。专业设置是否遵循了市场需求导向,能够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也是衡量中职学校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积极“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1]在当前我国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基本逻辑。中职学校必须围绕区域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比较优势产业等加强专业建设,做到合理设置、彰显特色。[2]唯此,才能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本研究以河北省迁安市职教中心为例,分析了近5年该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的情况,旨在构建中职学校专业机构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

一、迁安市近5年来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一)迁安市基本情况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北部,为唐山市下辖县级市。全市总面积1 208平方公里,总人口67.3万人。该市经济实力雄厚,连续十年居河北省首强县,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第23位、中国中小城市百强综合实力第19位。近5年,迁安市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9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1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546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328.8亿元,增长4.0%。

(二)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将迁安市2012年—2016年产业结构变化情况整理为表1所示。可见,近5年,迁安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4.2:66.3:29.5逐步优化为2016年的4.8:59.4:35.8。第一产业增加值5年间一直呈稳步增长状态,且占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呈逐年增加;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大,体现出该市工业化社会特征。2013—201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呈减少趋势,但2012—2013年、2015—2016年比重均为逐年增长趋势,体现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间的“阵痛”以及改革后的发展活力。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第一产业高、比第二产业低,占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在2012—2013年、2015—2016年间呈减少趋势,2013—2015年间呈增长趋势。

(三)钢铁产业变化情况

基于迁安市钢铁产业较为发达的实际,将该市钢铁产业产值及其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情况整理为表2所示。可见,迁安市钢铁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呈逐年减少趋势,由2012年的25.3%下降到2016年的18.3%,体现出该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效。

(四)产业发展规划情况

分析迁安市“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得知,该市今后5年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主业突出、多元并举”的产业体系。

第一产业:以“生态、富民、高效”为主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智慧农业、规模农业和休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致力于将迁安市建设成京津冀农产品供应基地、冀东粮食生产基地和农业休闲旅游基地。

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制造业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不断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改造提升精品钢铁业、装备制造业、煤化工业、包装建材业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第三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做精消费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等产业融合,促进现代金融、医疗健康、教育网络、便捷交通、智慧能源、生态环保和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的数据化进程。

二、迁安市职教中心专业结构变化情况

(一)迁安市职教中心概况

迁安市职教中心建校于1983年,是迁安市域内唯一一所中职学校,为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县级职教中心能力建设学校,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学校占地面积552亩,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实习实训设备总值4 907.5万元。2017年,学校拥有教职员工467人,在校生6 207人。

(二)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

将迁安市职教中心2012年—2016年专业设置变化及招生情况整理为表3所示。

迁安市职教中心2012年—2015年专业设置数量均为7个。其中,2012年—2014年工业自动化专业方向为2个,其余专业均为1个。2015年,专业设置数量虽无变化,但机电技术、机械加工、工业自动化3个专业均增加了1个专业方向。2016年,该校增设了教育专业、市场营销2个专业,均安排1个专业方向,其他专业则继续保持了2015年专业方向。

迁安市职教中心2012年—2016年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3个专业招生人数呈现“先升后减”趋势,而钢铁冶炼专业招生人数呈现出“先减再升”的趋势。计算机应用专业招生人数呈现出“先减后升再减再升”的波动趋势,工业仪表及应用专业招生人数呈现出“先升后减再升再减”的波动趋势,会计电算化、旅游服务与管理2专业招生人数呈现出“先升后减再升”的趋势。学前教育、市场营销2专业均为2017年新设置专业,当年分别招生224人和44人,分别占年度招生总量的11.58%、2.28%。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状况分析

(一)迁安市职教中心专业设置归类

将2016年迁安市职教中心专业设置进行归类,结果如表4所示。可见,迁安市职教中心未开设第一产业对应专业,无招生人数;开设第二产业对应专业有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机械加工技术、钢铁冶炼、工业仪表及应用6个,招生人数占年度招生总量的72.18%;第三产业对应专业学前教育、市场营销、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电算化4个,招生人数占年度招生总量的27.82%。以此分析,迁安市职教中心作为迁安市唯一一所中职学校,主要培育了工业及建筑业等第二产业人员,第三产业培育人才较少,第一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尚属空白。

(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分析

本研究采用吴楟君等(2016)的方法[3],对迁安市职教中心专业结构、招生规模与迁安市产业结构的吻合度进行了分析,以此反映出二者之间间的吻合度(或匹配度、偏离度)。计算公式为:

[Gi=Pi-Ii]

其中,[Gi]表示第[i]个部分专业结构、招生规模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Pi]表示专业结构、新生规模第[i]个部分的占比;[Ii]表示产业结构各部分占比,当[Gi]越接近0,表示吻合度越高,偏离度越小。

根据表1、表3相关数据进行计算,获取迁安市职教中心专业结构与迁安市产业结构吻合度情况如表5所示。可见,2012年,迁安市职教中心专业设置与迁安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分别为-4.20%、3.7%、0.54%。第一产业相关专业缺失,第二、第三产业专业设置均供过于求,但偏离度较低。至2015年,由于迁安市职教中心未能依据迁安市产业发展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导致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加大。2014年,专业设置与第三产业吻合度由正值转变为负值,说明迁安市职教中心第三产业人才培养由过剩转向缺乏,未能适应迁安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2015年,迁安市职教中心专业结构与迁安市三次产业的吻合度分别达到-4.77、10.82、-6.06,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人才培养呈严重匮乏状态,第二产业呈严重过剩状态。2016年,迁安市职教中心增设了教育、市场营销2个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偏离度急剧增长态势,但仍未改变第一产业人才培养缺失、第三产业人才培养匮乏、第二产业人才培养过剩的状况。

根据表1、表3相关数据进行计算,获取的迁安市职教中心新生规模与本市产业结构吻合度情况如表6所示。可见,2012年—2016年,迁安市职教中心新生规模与第一产业的偏离度逐年加大,说明迁安市第一产业发展迅速,亟需培养相应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2012年—2015年,迁安市职教中心新生规模与第二产业需求的偏离度虽有波动,但仍呈现第二产业人才培养规模处于相对过剩状态。2016年,偏离度明显降低,说明迁安使职教中心专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年—2015年,迁安市职教中心新生规模与第三产业需求的偏离度也呈波动匮乏性偏离,说明迁安市职教中心人才培养难以满足迁安市第三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016年,迁安市职教中心增设了教育、市场营销2个专业,将偏离度下降到-10.92,进一步提升了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

四、提升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措施

(一)開设第一产业相关专业

由表5可见,自2012年以来,迁安市职教中心第一产业专业设置一直处于缺失状态,这与迁安市快速发展农业产业极不适应。目前,迁安市已经建设了一批特色产业生态园区,面临着提升示范区水平、健全农业经营模式、打造“休闲观光型、精深加工型、特色种养型、综合发展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任务。“十三五”期间,迁安市也将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智慧农业、规模农业以及休闲农业。迁安市职教中心作为全市唯一一所中职学校,理应开设相关专业,在上述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有所作为。

(二)改革第二产业相关专业

由表1、表2可见,2012年—2016年,迁安市第二产业发展处于明显的调整期,钢铁产业占第二产业的比重逐年降低,表明迁安市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表5、表6可见,迁安市职教中心专业结构、新生规模与第二产业发展存在不相吻合、人才培养供过于求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特别是“十三五”期间,迁安市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能力,发展精品钢铁业、装备制造业、煤化工业、包装建材业,壮大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因此,迁安市职教中心应进一步改革现有专业,围绕第二产业发展趋向设置急需专业。

(三)增设第三产业相关专业

由表1可见,迁安市第三产业在2012年—2016年间实现了持续增长,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升,到2016年,已经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状态。然而,由表5、表6可见,迁安市职教中心有关与第三产业对接的专业极少,导致自2013年来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的偏离度呈波动性负增长。尽管2016年设置了2个与第三产业对接的专业,提升了新生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吻合度,但总体看第三产业人才培养仍处于短缺状态。“十三五”期间,迁安市将积极促进医疗健康、教育网络、便捷交通、智慧能源、生态环保和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迁安市职教中心应积极设置对应专业。

五、构建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

(一)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基于职业教育投入的公共性和职业教育机构的公益性,政府理应建立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机制。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落实国务院倡导的“放、管、服”改革,一方面,对中职教育发展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积极推进中职学校面向市场办学,发挥市场在专业设置及相关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强化调控措施,管好政府必须“管”的事情,及时解决好市场调节失灵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发展急需专业的资金投入、政策供给和教师调配的力度,保障专业建设质量。基于迁安市职教中心是全市唯一一所中职学校的现实,当地政府应充分发挥职教中心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学校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企业等专家组成的专业结构调整实施小组,为迁安市职教中心专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预测与评估,帮助其筛除“红牌”专业,优化“黄牌”专业,新增“绿牌”专业[4],力求做到产业发展与专业设置同步安排,协调推进,进而强化中职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供给,避免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趋利性与盲从性,保障迁安市职教中心专业结构随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适应性。

(二)学校内部主导机制

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归根到底是学校发展内涵建设问题,学校自然是专业结构调整的主体。针对普通学校存在的“蛋箱”弊端,中职学校应积极推进开放办学策略,建立内含专业预测机制、专业评价机制和专业设置机制三个层面的内部专业结构调整主导机制。专业预测机制要求中职学校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等建立信息沟通渠道,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把握区域产业发展动态,进而做好专业结构调整规划;专业评价机制要求政府相关人员、行业企业专家以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专业评估组织,对本校专业结构进行定期评价,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专业设置机制要求中职学校相关专业与相关产业建立耦合互动体系,中职教师与企业师傅形成教育共同体,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迁安市职教中心应主动对接相关产业,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业等的联系,通过建立专业预测机制提高对外部需求的敏感性,通过建立专业评价机制及时淘汰市场无需求的专业或相对落后的专业,通过建立专业设置机制加强与新兴产业对接的新兴专业设置,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三)三方协同治理机制

三方协同治理机制包括“寻求第三方协同治理”与“政府、学校及社会第三方协同治理”两项内容。建立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三方协同治理机制,既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制度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中职教育社会吸引力的必然要求。依据发达国家经验,社会第三方组织多为民间非营利组织,且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具有公益性。[5]通过发挥社会团体(或机构)第三方组织的作用,可密切追踪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动态,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反馈企业职业变动与岗位需求变化,预测技术技能人才供求趋势与新增就业岗位数量等。各中职学校应认真落实教育部规定的中职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构建专业结构调整大数据系统,使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利用该数据系统实施实时分析,以数据流带动信息流,使政府、學校以及社会各类组织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为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供提供预警或引导[6],提高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科学性、专业性、公开性与权威性。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6-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 06/22/content_8901.htm.

[2] 吕景泉,马雁,杨延. 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9): 15-19.

[3] 吴楟君,谭铮铮,陶红,等. 粤西产业结构与高职专业结构吻合度研究——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J].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 142-146.

[4] 胡拥军.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基于湖南九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研究[J].高教探索,2016(2):76-80.

[5] 邓志良.职业教育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 (21):192-195.

[6] 马建富.构建专业与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 (21): 197-201.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中职学校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