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因此,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正在不断提高,创新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大部分企业追逐的目标。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高校应积极发展校企协同立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将对校企协同立体化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分析,探讨相关机制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在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校企协同以及成为主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实现,能够有效的缩小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异,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在目前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备优秀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校企协同立体化人才培养机制,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符合创新应用型人才要求。
一、校企协同立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校企协同体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必须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实现校企多方协同
在高校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需要以学校为主导,并与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全面合作,通过积极的交流,对实践教学项目进行拓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更多的接触到与企业相关的教学要求,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实现教学内容的协同
在实践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有实验、实训、综合实践、创新训练以及工程实践等,这些教学内容共同组成了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特点的整体。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保证实验、实训、实践以及实习等环节的链协同性,使協同教学理念贯穿实践教学内容。
(三)学生能力协同培养
为了满足企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校企协同立体化人才培养机制中,能够使学生明确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
(四)实现立体化培养
为了使学生满足企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需要应用存在多专业较差情况的立体化培养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中,学生通过多个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对这些专业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发现其中存在的联系,实现立体化培养。
二、校企协同立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实践
在校企协同立体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过程中,不但需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拓展教育以及创新能力教育,实现立体化培养,实现逐步拓展,层层递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要从课程内容入手,并在实践环节中体现多专业的交叉,实现不同专业知识的整合,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创新应用型人才。
(一)设置素质培养课程
通过立体化培养机制的建立,能够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保证创新教育模式中课程内容的较差性与前沿性。通过通识教育与拓展教育,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校企协同的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科学素养,积累更多工作中需要使用的知识与能力,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以及服务意识。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立体化培养机制中,需要在创新理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其中校企协同是主要的培养方式之一。对于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高,是衡量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也是实践教学的目标。因此,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需要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立体化培养机制的建立
立体化培养机制的建立,需要从相关课程内容以及实践教学的设置方面入手,实现多专业交叉,实现不同专业知识的整合,实现专业较差创新。采用多专业交叉融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各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使学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掌握其他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丰富,有利于他们具有更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立体化培养机制的建立,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多专业交叉知识及较强的创新精神与综合实践技能,并且具备较高的综合竞争力与创新能力,善于发现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现有工作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不同专业知识的融合,能够通过独立或团队的形式解决问题,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校企协同立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应用实例
“助力辽宁制造—创新创意应用型人才立体化培养”的目标是链接院校和产业,依托线下和线上营销手段,依靠教师和能工巧匠,结合理论和实战,依托区域经济大政方针和具体教学,实现立体化创新创意人才的立体培养体系。
2016年,辽宁工业大学尤艳伟“关于辽宁装备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提出根据现阶段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服务化、网络化的变革趋势,对装备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研究,是提升装备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2015年中国装备制造企业100强中,随机选取16家企业作为建模样本,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灰色综合评价法建立装备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评价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实现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在此基础上,选择13家辽宁装备制造企业作为评价样本,动静结合地对辽宁装备制造企业企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竞争状态进行系统分析。同时,运用变量贡献率分析法进一步确立了影响辽宁装备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重要因素和一般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2014年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岳玉珠、饶倩所做的辽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提出,辽宁是我国的工业大省,曾有"东方鲁尔"之美誉,装备制造业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然而也存在着高市场占有率与低的经济效益并存、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的现象。根据国内外产业集群理论的分析结论,借助规范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辽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发现制约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而找到构建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路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并应用校企协同立体化人才培养机制,能够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跨学科交叉能力。通过校企协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形成集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为一体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分层次、多模式、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使他们能够满足企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需求。(作者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助力辽宁制造——创新创意应用型人才立体化培养研究。课题编号:LZY17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