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融合同美”是特殊教育向普通教育逐步靠拢的一种育人模式,其目的是要结束目前对特殊儿童实施的隔离教育, 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真正融合成为统一的教育体系。这既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文章以广州市启聪学校的实践为例,探讨通过营造校园文化和增强办学特色等途径,促进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健康、自信地成长。
关键词:听障学校;融合教育;办学实践;创新研究
作者簡介:马丽,广东省广州市启聪学校校长。(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2-002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特殊教育要“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目前,由于生源减少等问题,各地聋校都面临着转型问题。据统计,近十年来,我国聋校的数量锐减一半,而综合性特殊学校则由473所暴增为892所。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聋校选择了转型为特殊教育类综合学校。如何积极转型,向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逐步迈进,探索新的道路,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重大问题。
广州市启聪学校是一所听障类的特殊教育学校,近年来,学校应政策要求,顺应时代发展,从听障学生的特殊需要出发,以促进听障学生回归主流社会并享有幸福生活为宗旨,逐步形成和完善了“融合同美”的育人模式,通过提升内涵,实现特色发展,推动学校办学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培养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为丰富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有益探索。本文拟就“融合同美”育人模式的提出背景、理论基础及实施途径展开论述。
一、“融合同美”育人模式提出的理论基础
1. 融合教育理念。融合教育倡导在适当范围内, 所有的残疾儿童都应与健康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结束目前对特殊儿童实施的隔离教育, 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真正融合成为统一的教育体系。
2. 同美教育理念。著名学者费孝通曾提出“三美一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重要思想,即从审美和人文的层面上提出同美教育,认为教育是多主体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过程。这里的“美”字是一个综合概念,不仅指尊重和包容,更有了解、欣赏、融会、共进之意。因此,可以将同美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创建一个和谐、美好、共同发展的教育共同体。
本文所定义的“融合同美”教育理念中,“融合”指以开放的理念、积极的姿态与主流社会接轨交融;“同美”指展现自身独特的人格尊严与人性之美,与普通儿童同享蓝天下生命的美好。融合教育理念与同美教育理念的提出,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在融合同美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以“提升内涵、特色发展”为核心,从文化建设、科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水平等方面深入挖潜,提升质量,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实现高水平转型。图1为“融合同美”育人模式。
二、“融合同美”育人模式的实施途径
1. 学校“融合同美”文化的塑造。首先,以“同美”思想为办学精神。学校的文化核心是同美,即启迪学生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积极融入社会,与主流接轨、与时代同步,因此学校确立了自己的办学精神:
以美育人:塑造心灵,丰盈强健灵魂;
各美其美:多元认同,展现生命之美;
融合同美:融入主流,共享美好生活。
其次,以“三风一训”为价值导向。学校的校训为“自立、自强”,校风为“阳光、健康、融合、同美”,教风为“修身敬业,因材施教”,学风为“勤奋、扎实、灵活、创造”。这些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的确立,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主题化的文化版块设计。依据办学理念,学校重新设计了以“巧手慧眼看世界,同美追梦成大爱”为主题的新校徽,既体现了启聪学子以慧眼看世界的特点,也寄托了同美追梦的美好寓意。
最后,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大力塑造拥有积极向上形态的校园空间,结合学校建筑、空间、绿化等因素,设计构建不同主题的学校文化带,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2. “融合同美”办学特色建设。第一,多专业资格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展开融合教育专题培训,打开教师视野,紧跟国际发展方向,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教师需取得两种及以上的特殊专业培训证书,如心理辅导、语言训练、自闭症辅导、情绪障碍辅导、学习障碍辅导等。同时开展“学普研特”,注重向普通学校学习,探究适合听障学生学习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子,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效率。
第二,基于培养听障学生核心素养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学校以补偿理论为依据,以潜能开发为目标,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交往能力、动手创新能力、融入社会能力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
首先,形成了综合沟通背景下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听障学生的沟通问题是学习的核心问题,只有进行有效沟通才能提高学习品质。课堂上,教师综合使用口语、手语、书面语、体态语、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突破沟通壁垒,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其次,全面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学校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IEP课程(即个别化教育计划课程)相结合,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开展走班制实验,逐步完善了传承文化系列、生活美学系列、创客实践系列、社会能力系列等课程,培养学生素质各美其美、多元发展,为学生将来融入主流社会奠基。
再次,职业教育配合创业需求。结合国家鼓励“双创”的大形势,从听障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学校开设了适于学生自主创业的专业和课程,从传统的被动就业转变为发挥个人优势主动创业,使学生能立足社会自强生活。
最后,综合素质的立体培养。学校充分发挥学生视觉观察力强、专注程度高、动手能力强、身体协调能力好等优势,广泛开展社团活动,在阅读、绘画、编剧、微电影、科技制作、创客、体育项目、形体艺术等方面着手,强化立体育人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此外,还依托广州市听力语言障碍儿童随班就读指导中心,积极支持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有效提高听障学生随班就读的学习质量。
第三,擦亮“融合同美”德育品牌。通过开展“融合同美”特色活动,搭建融入社会的桥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多元文化、理解包容、建立自信、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塑造健康人格,培养学生“自信、阳光、健康”的心理特征,为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基础。通过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发挥特长,服务于家庭、班级、学校,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精神。发挥家长学校示范基地的作用,紧抓家长素质的培养,提高育人效果。
广州市启聪学校在“融合同美”办学理念指导下,加大融合教育的推进力度,提升办学品质,为听障学生融入主流并享有更美好的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丽宁.论费孝通的和谐社会思想[J].学海,2005,(5):38.
[2] 邓猛,苏慧.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嫁接与再生成:基于社会文化视角的分析[J].教育学,2012,(1).
[3] 唐小红.全纳背景下区域特教学校发展定位与转型的个案研究——以成都市青羊区特殊教育中心为例[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8):300-303.
[4] 李拉.新形势下的特殊教育学校发展:问题、挑战及应对[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2,(3):8.
责任编辑 俞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