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出生于1989年。她7岁开始写作,后来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当选中国少年作协主席、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毕业后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这是一份能让不少人羡慕的履歷。蒋方舟也因此被贴上了“神童”“少年成名”的标签。
“标签也好,光环也罢,没有必要为此‘撒娇。”回忆起这些事情,蒋方舟觉得,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是公众加上去的。作家无法改变,如果过分在意,还可能影响自己的认知,“所以别撒娇说‘我就是神童,也别撒娇说‘别叫我神童,去辩解这些身份,显得挺‘二”。
…………
现在说得淡然,小时候,蒋方舟可没这么“淡定”。她会坦率地承认对于名利的渴望,并在人前“慷慨激昂”地谈起想“当大师”的理想,甚至能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现在回想起来,蒋方舟用“可笑”来形容这个理想。
不过,蒋方舟说,现在的自己成长了:“现在内心会有一个文学体系建立起来,并从中找准自己的目标,拥有了更多的追求和乐趣,对于名利,真的就不在乎了。我只是个文学领域的学徒和新手,处在这么一个交界点上。”
所以,“新手”蒋方舟会对自己的写作做出规划,比如严格列出创作提纲、寻找合适的文体等。她把这种规划比作游戏中“打怪升级”的过程,“最初我写杂文好多年。驾轻就熟之后,我开始写小说,有了这本《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接下来,我还准备写长篇小说”。
“总的来说,就是要不断锻炼自己、认真积累经验值。当然,在进步过程中很多人的兴趣可能会转移到别的方面,比如做广告、拍电影等。”蒋方舟笑称,“因为这些不需要那么艰苦的修炼过程。”
最后,提起时下热络的各类文学奖,蒋方舟说,自己只有一篇散文得过奖,“那也是因为当时我在一本刊物上连载,作品自动纳入评审体系。我不会主动送自己的作品参选文学奖之类的。能得奖当然好,但硬要靠一个奖去证明什么,似乎也没太大必要。”
(作者上官云,选自《名家谈写作》,有删改)
灵光一闪
写作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不能轻易满足,止步不前。一定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修炼自我。当然,做人也是一样。只有不断地提升自我,才能创造出不一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