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玲,崔晓萍,王海静,杨 攀,刘 露,吴小燕
(1.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46)
不孕症指夫妻双方未进行任何避孕措施,1年未怀孕者[1];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7%~10%,输卵管病变如炎症、阻塞,子宫病变如子宫肌瘤、宫颈病变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不孕症的发生。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由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症约占其中的20%~40%[2],中国学者记录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约占其发病原因的29.78%,其中原发性不孕症中为45.05%,继发性不孕为16.46%[3],包括下丘脑病变、垂体病变、卵巢病变及内分泌疾病等多种原因;西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通常以促排卵或运用辅助生殖技术,使卵子排出并能与精子结合,克罗米芬(又称枸橼酸氯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为最常用的促排卵药物,但临床应用时易出现“高排低孕”现象,长时间应用会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卵泡过早黄素化(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等副反应的发生[4],易出现多胎妊娠、出生缺陷和表遗传学修饰异常等疾病[5],且应用6个月以上罹患卵巢癌的风险加大,为临床应用CC促排卵治疗不孕带来困扰。
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循证学有关该方面的系统评价仍较缺乏,本文搜集中药联合CC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1.1 研究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CC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性及安全性,从循证学角度评价中药的治疗作用。
1.2 研究对象 中药方剂联合CC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
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为临床随机及半随机对照试验;②研究对象为排卵障碍导致的不孕症患者,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如《女性不孕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标准》《妇产科学》等;③治疗组治疗措施为中药联合克罗米芬或枸橼酸氯米芬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措施为克罗米芬或枸橼酸氯米芬胶囊口服治疗;④治疗疗程需≥3个月经周期;⑤排除男方及其他非排卵障碍性因素引起的不孕症。
1.3.2 排除标准 ①研究类型为除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外的临床试验、动物实验;②研究对象为非排卵障碍导致的不孕症,如输卵管病变、盆腔粘连、盆腔炎及其后遗症,子宫体及子宫颈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因或男方原因引起的不孕症;③治疗组治疗措施为中药联合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等;④治疗过程中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药进行促排卵治疗;⑤治疗疗程≤3个月经周期。
1.4 检索策略 由2名文献检索员独立进行计算机检索,检索范围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VIP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5月17日,文献语种为中文或英文;中文检索词包括“中医”“中药”“中医药”“克罗米芬”枸橼酸氯米芬“排卵障碍”“排卵障碍性不孕”“随机对照试验”,英文检索词包括主题词及自由词,来自PubMed主题词库,包括“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omiphene”“infertility”“aciesis”“ovulationfailure”“anovulation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等词;临床研究类型为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1.5 资料提取 由2名资料提取员对纳入研究文献进行一般情况及结局指标的提取,若有争议,则通过讨论解决。
1.6 文献质量评价 由2名质量评价员对纳入文献按照改良后的Jadad量表进行评价,评价条目包括随机序列的产生、随机化隐藏、盲法及撤出与退出4方面,对其打分,1~3分视为低质量,4~7分视为高质量。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文献的Jadad量表评分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统计相关数据,二分类变量指标选用相对危险度(RR)为效应指标,连续性变量指标选用加权均数差(WMD)为效应指标,均计算95%可信区间(CI)。采用I2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若I2<50%,认为没有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检验水平为 α=0.05。
2.1 纳入文献一般信息 初步检索1 043篇文献,用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对其查重后,剩余299篇;后通过阅读文章题目、摘要及全文,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共纳入23篇文献[6-28],共2 01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其中中药联合CC组1 054例,CC组956例。纳入文献的一般信息见表2。
表2 纳入文献的一般信息
2.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由2名质量评价员分别对纳入文献按照Cochrance协作网推荐的Cochranc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包括随机序列生成、分配隐藏、对病人、试验人员实施盲法、对结局评估者实施盲法、结果数据不完整、选择性报告及其他偏倚7方面,评价结果在“Unclear Risk”“High Risk”“Low Risk”3方面产生,评价结果有差异时通过讨论解决。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结果见图2。
图2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结果
2.3 结果
2.3.1 子宫内膜厚度 共13篇文献记录子宫内膜厚度情况[7,11-15,17-21,23,25],共 1 159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中药联合CC治疗604例,CC治疗5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I2=86%,异质性较高;分析纳入文献后,判断其异质性的产生主要来源于B超设备、人员以及测量方式、次数的不同,可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 [OR=1.77,95%CI(1.34,2.21)],效应量检验 Z=7.98(P<0.000 01),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中药联合CC增加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方面,较单纯应用CC效果显著。子宫内膜厚度Meta分析森林图见图3。
图3 子宫内膜厚度Meta分析森林图
2.3.2 妊娠率 纳入文献均记录妊娠人数[6-28],共2 010例患者,治疗组1 054例患者,对照组9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OR=1.82,95%CI(1.64,2.02)],效应量检验 Z=11.10(P<0.000 01)。结果显示,中药联合CC提升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妊娠率方面,较单纯应用CC治疗效果好。妊娠率的Meta分析图见图4。
2.3.3 排卵率 共有12篇文献记录了排卵情况[6,7,9,10,13,14,18,21-23,26,28],共1 20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630例,对照组5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I2=8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OR=0.04,95%CI(-0.09,0.17)],效应量检验Z=0.65(P=0.52)。结果显示:中药联合CC在提高患者排卵率方面,与CC能力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卵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见图5。
2.3.4 流产率 共有7篇文献记录了流产(胚胎丢失)情况[6,7,13,15,19,22,24],共60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04例,对照组2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I2=0%,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OR=0.19,95%CI(0.09,0.41)],效应量检验 Z=4.26(P<0.000 1)。结果显示,中药联合CC在降低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流产率方面,较单纯应用CC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产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见图6。
图4 妊娠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
图5 排卵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
图6 流产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
2.3.5 敏感性分析 对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进行敏感性分析,逐一剔除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后,计算剩余文献的OR、95%CI、效应量及P值。结果显示,剔除每一篇文献后对其最终结果影响较小,敏感性分析结果说明Meta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及稳定性,结果可信。子宫内膜厚度敏感性分析、排卵率敏感性分析见表3、表4。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主要由于体内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异常,CC为治疗其常用的促排卵药物,可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相结合,使得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促进垂体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分泌增多,促进卵泡发育、成熟[29]。研究发现,CC可使子宫内膜上ER被占据,使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对雌激素的敏感性降低,不能发挥其生物效应[30],导致子宫内膜生长致密,腺体发育不良,组织水肿不充分,蜕膜化不完全等问题,动物实验表明,CC可对小鼠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31];其雌激素拮抗作用亦可使排卵前宫颈粘液中羊齿状结晶形成障碍,子宫内膜变薄,不利于精子穿过宫颈及受精卵的着床受阻,导致“高排低孕”现象[32]。
表3 子宫内膜厚度敏感性分析表
表4 排卵率的敏感性分析表
祖国医学认为女子以血为本,精血的摄藏量依赖于肾气的充盛。《傅青主女科·女科上卷·种子》曰:“精满则子宫易于摄精,血足则子宫易于容物,皆有子之道也”[33],说明子宫内膜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受精卵着床的成功。中医学并无排卵障碍性不孕这一病名,但可归属于“闭经”“不孕症”“嗣断”等并范畴,肾虚为其主要病机,可夹杂血瘀、痰湿、肝郁和痰瘀等因素;治疗多从肾论治,分为补肾活血法、补肾填精法、补肾健脾法、滋肾疏肝法、和补肾调周法等[34];临床试验研究发现[35-36],补肾中药可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形态及内膜下血流供应,能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胚胎着床的几率,提高成功受孕的机会。
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CC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可有效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降低流产率,且有等同单纯西药的促排卵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结果发现子宫内膜厚度及排卵率方面异质性高,逐一剔除纳入文献,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提示其结果稳定,对结果的得出无影响。同时本次纳入文献存在以下不足:①方法学方面,只有6篇文献[7,9,11,22,26,28]提及产生随机试验的方法,其余文献未谈及随机试验方法;只有1篇文献[23]应用盲法,其余文献均未应用;②计算机检索范围不够广,未对各大临床试验平台进行检索,未进行灰色文献的收集,且纳入文献结果均为阳性结果,可能会对Meta分析结果产生影响;③中药的具体组成及含量、煎煮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及卵泡监测的时间、仪器、B超医师经验差异,均可引起纳入文献间异质性的产生,可能会对Meta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基于以上不足,今后在临床研究中,应多进行大规模、多中心、大样本设计合理严谨的RCT研究,在随机方法的产生、盲法的应用、随机化隐藏等方面加以规范,以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使其更具有说服力,为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提供国内外认可的循证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