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素A 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血清炎症因子及骨代谢的影响

2019-06-10 07:45陈金记梁慧连杨丽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环孢素甲氨蝶呤类风湿

陈金记 梁慧连 杨丽萍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内科疾病, 具有患病关节反复发作的特点, 逐渐破坏关节软骨, 最终导致受损关节发生功能障碍而致残[1,2]。其特点是慢性反复发作, 直至关节功能发生障碍致残。患者大多出现炎症反应, 使得关节软骨细胞退化及骨坏死。大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出现继发性骨质疏松等骨代谢的问题, 并伴有骨折风险。出现疼痛、畸形或者残疾等的症状。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机制十分复杂, 该过程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现如今大部分关节炎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 治疗周期长, 难完全康复, 容易复发, 无特效药。探究有效、高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备受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折磨的患者有很大的帮助。本研究探究的环孢素 A 和甲氨蝶呤是免疫抑制剂, 可缓解炎症反应, 缓解关节疼痛, 有效改善患者病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6 月~2016 年6 月本院接受治疗的 94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7例。观察组中男20 例, 女27例;年龄22~55 岁, 平均年龄(37.8±12.1)岁。 对照组中男18 例, 女29 例;年龄23~52 岁, 平均年龄(37.5±14.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74246)肌内注射治疗, 10 mg/次, 1 次/周。 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60121)口服治疗, 3 mg/(kg·d)。甲氨蝶呤用药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两组均连续治疗28 d。

1. 3 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在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 个月, 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3 ml, 将所收集好的血液冷冻保存在-80℃的样本库中, 对患者血清指标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及治疗后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血清炎症指标包括IL-17;骨代谢指标为N-MID、T-P1NP、25(OH)D、β-CTX。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7 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清IL-17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清IL-17 水平均有所下降, 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7 水平比较( s, pg/m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7 水平比较( s, pg/m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 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b 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7 79.38±23.45 49.53±14.57ab对照组 47 81.56±26.57 68.59±20.83b t 0.4217 5.1404 P>0.05 <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N-MID(19.34±3.98)ng/ml、T-P1NP(44.25±8.54)ng/ml、 25(OH)D(18.72±3.86)ng/ml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16±3.04)、 (32.47±7.42)、(15.01±2.19)ng/ml, β-CTX(0.47±0.11)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6±0.18)ng/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s, ng/m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s, n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组别 例数 N-MID T-P1NP 25(OH)D β-CTX观察组 47 19.34±3.98a 44.25±8.54a 18.72±3.86a 0.47±0.11a对照组 47 14.16±3.04 32.47±7.42 15.01±2.19 0.76±0.18 t 7.0908 7.1385 5.7311 9.4247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和患者内分泌、身体代谢、营养、地理因素、环境因素或者遗传因素有关, 属于自身免疫炎症疾病, 女性比男性更加容易累及。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病变、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等, 早期容易累及腕关节, 患者病情发生十分迅速[3]。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可能与滑膜血管中T、B 淋巴细胞大量增值, 炎症因子分泌增多, 多种免疫细胞第三道防线失调有关。它的发病机制现在还不明确, 但根据资料显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许多症状和骨代谢异常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4]。目前类风湿关节炎大部分采用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长, 难完全康复, 容易复发, 无特效药。探究有效、高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备受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折磨的患者有很大的帮助。

甲氨蝶呤[5,6]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首要治疗药物, 也是一种关节炎常用药物。它同时是国际公认的能够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 但是其作用时间十分漫长, 对于许多难治性的类风湿炎有不确定性, 联合使用药物是十分迫切的需要。它能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 从而阻碍机体对骨的吸收, 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它也能抑制细胞的增殖, 抑制DNA的合成复制, 阻碍免疫第三道防线——T 细胞的增值和分泌, 从而抑制了炎症因子生成, 抑制了炎症反应。甲氨蝶呤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 但其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大量或长期地服用该药物会对身体有较大的毒性影响, 主要危害肝脏, 常见的是肝毒性和骨髓抑制, 因此不能大剂量长期使用, 这样一来就抑制了甲氨蝶呤的应用, 降低了甲氨蝶呤的临床治疗效果。

环孢素A[7,8]是一种11 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 它也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 它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或者其他类型的关节炎有着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与甲氨蝶呤相似, 它能够可逆地特异性作用于淋巴细胞, 抑制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炎症因子能参与免疫过程, 有较强的抗药效果, 环孢素A 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分泌。

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清IL-17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清IL-17均有所下降, 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N-MID(19.34±3.98)ng/ml、 T-P1NP(44.25±8.54)ng/ml、25(OH)D(18.72±3.86)ng/ml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16±3.04)ng/ml、(32.47±7.42)ng/ml、(15.01±2.19)ng/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联合治疗药物能促使关节部位骨的生成;β-CTX(0.47±0.11)ng/m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6±0.18)ng/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联合药物具有拮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破坏的作用。两组药物的联合使用不但不会增大药物毒性, 还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甲氨蝶呤的抗风湿作用。

综上所述, 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在抗炎、免疫调节和镇痛方面有协同作用, 不仅能够减少炎症反应, 消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外来抗原, 同时还能缩短治疗周期, 更高效地发挥药物作用, 降低药物毒性作用, 具有临床实践意义, 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环孢素甲氨蝶呤类风湿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关节炎血脂与中医证候分型相关性研究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孢素胶囊以及软胶囊的溶出度分析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环孢素A的有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