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数学课程基地是扬州大学附属中学的第二个省级课程基地,始建于2015年,现有一个虚拟演播室、一个数学探究实验室、两个数学自主学习实验室、一个互动微格教室、一个教师工作室和学生数学学习指导中心、一个高中数学课程研究中心。该基地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目前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构了与自主学习方式相适应的、信息技术“融入”度较高的混合式教学资源环境,形成了线上线下个性化解疑和纠错、线上自主检测、基于主题的混合自主学习等混合式自主学习方式。这种用大数据引领数学教育管理,用大数据分析学情,利用信息时代的工具实现因材施教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自主学习力;自主学习方式;课程基地;学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7-0059-03
【作者简介】何继刚,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扬州,225002)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2015年以来,围绕“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数学课程基地”(以下简称“数学课程基地”)的建设,我们探索大数据时代更为有效的数学教与学的方式,探索实现数学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和数学学习自主化的路径,在数学课程基地内涵建设、资源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一、明确数学课程基地的价值追求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柯比在《学习力》一书中写道:学习力是学习能力、学习动力、态度、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总和。[1]自主学习力是指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动力、态度、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总和。它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自主确立学习目标的能力,自主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的能力,调控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的能力。从学习共同体的视角来审视,自主学习力由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教师的自主学习力和管理者的自主学习力构成,它的形成需要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具备相应的眼光、胸怀、视野、理念和思考力。
我校在建设数学课程基地之初,就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力作为价值追求。力图建构基于网络的数学学习环境和资源,以大数据引领数学教育管理,实现育人模式转型;让数学课程基地既是提升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力的场所,也是教师读书研修、专业发展提升自主学习力的平台。
二、确立自主学习方式的结构
我校课程基地基于大数据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自主学习方式的结构与流程如图1所示。
三、构建与自主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混合式教学环境
1.配备与自主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软硬件。
数学课程基地建有一个数学探究实验室、两个数学自主学习实验室、一个互动微格教室、一个虚拟演播室、一个教师工作室和学生数学学习指导中心以及一个高中数学课程中心。基于以上硬件环境,我们引入视频管理平台、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课堂教学控制系统、数学阅读系统、E-learning等平台。通过构建多种平台之间的关联性,制订各种平台与学科整合的方案、使用方法和流程,创设数学自主学习的通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力的提升。
数学课程基地也在进行有关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服务和教学方式的建构,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具有自主性、个性化,通过大数据平台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用大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发现、开发他们的生长点,并把这些生长点收集起来构建成有意义、有个性的微课程。通过微课管理平台将教学过程中单一的、静态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和统一管理,帮助教师收集练习过程数据,整理个性化练习数据,推送针对性练习资源,提供练习方案。通过上述这些系统,打造智慧的自主学习方式和过程。
2.构建与自主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资源库。
按自主学习方式结构图,我们对学习资源进行了整体布局,构建了线上、线下数学自主学习网络平台资源库,为学生提供可用于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数学课程。资源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资源:
(1)支撑性课程资源。这类课程资源,主要是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数字化形成的资源。我们用教育教学原理和认知心理学原理审视教与学这一对“范畴”,将教学过程视为由4个有序步骤的循环,形成“四步循环”的教学过程,如图2。
其中导与学指预习引导,独立初学;展与评指互动交流,点拨概括;研与思指应用拓展,回顾小结;做与诊指巩固练习,诊断反馈。
目前,我们正进行微课程资源的建设,开辟基于微课程的自主学习路径和空间,构建系统的自主学习过程。基于学情,进行微专题资源的开发,开辟基于微专题的自主学习空间。
(2)拓展性课程资源。其一,建构了“数学眼光与美好生活”“用几何画板欣赏数学”等校本课程和对应的数字化资源,为普通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基础。其二,建构探究性学习与实验课程及竞赛数学课程,为学优生的数学学习提供资源。其三,通过构建数学图书馆,提供数学阅读资源,创设数学学习与探究环境,拓宽学生的数学视界和数学思维空间。
(3)个性化课程资源。该自主学习平台,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课程建立学习档案和错题本,有利于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
例如,基于分层学习的需要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针对概念、定理、公式、解题、应用等方面的重难点进行微课资源的开发,为学生创设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课程群。基于合作学习理念,创设同伴互助的问题情境,营造合作交流的氛围、机会,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构建同伴互助学习的音频和视频资源。
四、形成混合式自主学习方式
通过上述软硬件及资源库的建设,我们初步形成了利用多媒体(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HP图形计算器等)和网络进行“线上和线下”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并打造了基于混合式学习的E-Learning平台。依托E-Learning平台,构建了师生课内外互动、生生互动等互动关系,使师生在开展基于网络的个别化学习或合作学习中,克服了课本资源、教师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生成与学习资源三个维度结构的不协调,优化了学习共同体互动资源的生成与调控过程,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路径,为提升师生自主学习力提供了大有作为的表现与训练空间。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开展合作学习,上传自己的探究成果,通过线上推送练习及时批改,教师及时点评,实现了实时互动、即时反馈的效果。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深度思考。通过直播系统对学习场景进行现场展示,实时展现学生所思所想。教学中利用网上教学管理平台,融合图形计算器、笔记本电脑等硬件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五、数学课程基地的未来构想
在数学基地的建设中,我们常常想起这样两个问题:我们真的了解学生吗?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是与众不同的,我们能针对他们进行真正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吗?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未来构想开展以下几项重点工作:其一,基于2017年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工作,依托课程基地实施路径,建构互补的课程群和相应的数学自主学习资源;其二,研究基于发展自主学习力的教的方式、学的方式、评价的方式,让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在学生的素养结构中生根、生长。
此外,我们清楚地看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路径、方式还不丰富,要实现数学的深度学习,还有很多艰巨的工作要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资源、课程还很匮乏,这些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索。
综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和研究从宏观群体逐渐走向微观个体。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我们将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发现真正的学生。而这些,正是我们课程基地追求个别化教育、自主学习新范式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柯比.学习力[M].金粒,译.海口:南方出版社,2005:1.
[2]莉兹·阿尼.混合式教学:技术工具辅助教学实操手册[M].孙明玉,刘夏青,刘白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16.
[3]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48.